高鐵忠
“減負”是一項綜合的系統工程,涉及深層次的體制和機制問題,也涉及學校、家庭和社會等方方面面,需要全方位聯動、多維度共同治理。但就學校教育而言,教師是關鍵,核心在課堂,基礎是備課。下面,我從強化集體備課的角度談談我校的實踐與探索。
學校規定每周二下午放學后,以年級學科組為單位,集體備課一個半小時。每次備課都要在各自初備的基礎上,由一人主講,然后進行全員討論,形成一致認可的同步教學方案。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任課教師個人可進行加工取舍,形成最終方案,最后進入課堂實踐。
學校要求全體干部分別到各教研組參與集體備課的全過程,活動中要參與備課研討,活動后要填寫備課記錄,以便及時溝通和改進。
1.以“四課”研究為重點,實現有效備課
課程標準是依據。教研組集體備課的首要任務,就是學習、研究、討論、交流課程標準。教師只有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課程標準,才能進行有效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課程教材是載體。教研組集體備課的第二項任務就是分析、研究教材,弄清課標與教材的關系,找準“三維目標”與教材內容的切合點,從而科學確定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實現有效突破。
課堂教學是核心。學校的根本任務是育人,而育人的主渠道是課堂。讓學生快樂學習,生命在課堂得到完美綻放,充分享受深邃的教育魅力是課堂的功能和價值。因此,打造高效課堂就必然成為“減負提質”的核心問題。我校形成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線并行”的“教—學—練”教學模式,較好地解決了“學生學什么、怎么學”“教師教什么、怎么教”“課堂練什么、怎么練”的本質問題,使學生動起來、課堂活起來、效果好起來成為現實。目前,我校已經告別了滿堂灌式低效課堂,大部分課堂處于學生積極參與的有效狀態,少部分優秀教師已經達到高效課堂水平。
課題研究是助力。我校的課題研究不追求“大而全”,而是把著眼點和著力點放在日常教學生成性問題的研究上,如課堂有效提問的研究、課堂練習典型精選的研究、分層次適量布置作業的研究等,有效破解了學生學習中的障礙。
2.加強教學研究,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加強教學研究,使研究成為工作常態,是“減負提質”的必然之路,而集體備課就是其有效的組織形式和方法。我校多年來始終堅定地奉行“不補課、不搞題海戰術、不加重學生負擔”,教學力量卻連年保持“穩中有升”且優異,不能不說得益于教學研究和改革。
卓有成效的集體備課對于提升教師能力和水平、打造高效課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今后,我們還要加大集體備課的管理力度,加大集體備課的有效投入,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推進機制,確保集體備課工作更加科學、持久、有效地堅持下去。
編輯 王雪莉 江泓 王宇華 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