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海
摘要:改革發展是社會進步的主題,發展的絕對性貫穿于歷史的全過程,只有堅持發展絕對性的觀點推進改革,通過建立合乎客觀規律的政策,轉化為廣大群眾的自覺并有效執行,從而實現在發展中改革,在改革中發展。
關鍵詞:發展;改革;絕對性
一段時期,關于改革發展的問題再次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用什么樣的理論指導改革發展、用什么樣的觀點對待改革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用什么樣的態度推進改革發展,再次擺在了我們各級干部的面前。筆者重讀了恩格斯《費爾巴哈論》,對其中闡述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和基本理論有了新的認識,尤其對“發展絕對性”的理論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對于改革發展過程中,堅持馬克思主義辯證法和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觀點,有了更為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和現實責任感。
一、以絕對發展觀點推進改革
發展的絕對性,是任何事物、任何社會的永恒命題和不變真理。現實性在發展中表現為必然性,只有必然的才具合理性,才是合理的。必然性是事物發展確定不移的總趨勢或總方向,它由事物內部本質引起。任何事物當它合乎發展的總趨勢或總方向,也就是合乎發展的規律性時,它就具有必然性,因而是現實的合理的;如果它違反了發展的總趨勢或總方向,不符合發展的規律性,就說明它已失去了存在的必然性,也就不具有現實性,合理性。按照這個道理,現存的東西,如果喪失了自己的必然性,就會喪失自身存在的理由,須讓位給新的事物;反之,只要符合歷史的必然性,即使現在還沒有成為現實,但一定會變為現實。因此,我們必須強化對發展的必然性的認識和理解,認清發展的大方向,把握發展的大趨勢,以發展的觀點推進改革,以合理性、必然性為準繩,通過推進改革,最終實現發展。
二、制定政策要符合客觀規律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歷史進程是受內在的一般規律支配”,這種一般規律是客觀存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因此,作為政策的制定者,要準確認識和把握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建立并堅定歷史發展規律的性、必然性,從而自覺否定按照某個組織、甚至某個人意愿來制定政策。這一點,在當前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大到國家、行業的大政方針,小到企業的具體規章制度,首要的是清醒地認識到規律的客觀性,重要是準確認識和科學把握客觀規律,增強尊重并堅定歷史發展規律的自覺性、主動性;在此基礎上,以客觀現實為本,制定出符合歷史發展規律、符合實際發展需要的政策、規定。
三、執行政策應堅決有力
辯證法認為:凡是現實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合乎理性的都是現實的。上級的政策是經過廣泛調研,按照國家的總體部署,代表著最新生產力發展的需要,在電力系統內部則代表著電網發展要求,是其發展的必然方向。當然,這種執行實際上具有革命性,是對現有秩序的打破或者改變,但因其具有的合理性,代表著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方向,必然要成為現實,也就是必須執行。因此,各級干部必須堅決而又高效地執行實施,使之迅速成為現實。只有讓我們的切合實際即合乎理性的改革發展方面的政策得以迅速實施,才是理性的,才能使合乎理性的現實迅速實現。
四、廣泛發動成為群眾自覺行動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如果要去探究那些隱藏在——自覺地或不自覺地,而且往往是不自覺地——歷史人物的動機背后并且構成歷史的真正的最后動力的動力,那么問題涉及的,與其說個別人物、即使是非常的杰出的人物的動機,不如說是廣大群眾……。這里,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人,啟示我們在對待任何問題上,都要著眼于人民群眾,著眼于廣大職工,要真正地、真心誠意地把職工群眾視為歷史的主人、企業發展的最終的、根本的動力所在。各級領導應真心誠意地走進職工群眾,深入了解他們的思想,廣泛征求他們的觀點,請他們共謀思路,集思廣益;同時要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我們的各項改革發展的措施得到職工群眾的廣泛認同并積極投身體其中,這樣,我們的目標才能得到實現,我們的發展才能代表著最先進生產力發展的要求。
五、因時因地持續改進
辯證法的觀點認為,在發展進程中,以前一切現實的東西,都會成為不現實的,都會喪失自己的必然性、自己存在的理由、自己的合理性,一種新的、富有生命力的現實的東西就會替代正在衰亡的現實的東西。因此,我們要以發展的眼光對待每一項政策制度,因制度自出臺之日起,就注定其存在不合理的因素。要不斷地修改、充實、調整和完善。凡在人類的歷史中是現實的,隨著時間的推移,都會成為不合理性的,就是說,注定是不合理性的,一開始就包含著不合理性的。即凡是現存的,都一定要滅亡。因此,我們在推行某項改革或者執行某項政策時,一方面要結合本單位本部門的實際,使之更加切合現實的需要;另一方面,要堅持與時俱進,充分考慮環境、時間的變化。這就需要無論是制度政策的制定者還是執行者,都要堅持辯證法,堅持以發展的思維去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堅持以實事求是的觀點去持續改進方法,讓新的、合理的、合乎現實的成為現實的選擇。
六、以是否有利于發展檢驗改革
改革只是手段和方式,并非目的。任何改革的成效,最終都應該接受現實的檢驗,其落腳點應該是有利于發展,符合客觀歷史規律。恩格斯指出,社會歷史的發展是一個無限的由低級到高級的上升過程。歷史是人們實踐行動的結果,這種結果沒有最終狀態。歷史上依次更替的一切社會制度都只是人類社會由低級到高級無窮發展進程中的一些暫時的階段。每一發展階段,相對于它存在的條件來講,都是必然的合理的;但是相對于它內部逐漸發展起來的新的更高的條件來講,都會變成過時的和失去存在的理由,它不得不讓位于更高的階段。因此,我們檢驗改革的成效,應該置之于當時的歷史背景之下去考量,今天的改革應該是有利于今天的發展、促進今天的發展,而不能期望一勞永逸。改革也是要堅持用發展的思路去實施,變革改革的思路、方式,變革改革的目標、措施,以發展的觀點推進改革,在發展中改革,在改革中發展,這才是社會的最終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