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文君
環境法律關系主體不履行環境義務,要根據不同情況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環境民事責任是一種無過錯責任,因此,環境民事責任的構成只有以下三個方面:其一,必須有危害環境的行為存在;其二,必須有環境損害的事實存在;其三,危害環境的行為與環境損害的事實有因果關系。環境行政責任分為環境行政管理主體的行政責任和環境行政相對人的行政責任。行為人違反環境保護法,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環境嚴重污染或者破壞,構成犯罪的,依法應當承擔環境刑事責任。從《環境保護法》的具體規定來看,以下法律責任值得注意。
1.違反《環境保護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規定行使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可以根據不同情節,給予警告或者處以罰款:①拒絕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規定行使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現場檢查或者在被檢查時弄虛作假的。②拒報或者謊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有關污染物排放申報事項的。③不按國家規定繳納超標準排污費的。④引進不符合我國環境保護規定要求的技術和設備的。⑤將產生嚴重污染的生產設備轉移給沒有污染防治能力的單位使用的。
2.建沒項目的防治污染設施沒有建成或者沒有達到國家規定的要求,投人生產或者使用的,由批準該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書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生產或者使用,可以并處罰款。
3.未經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同意,擅自拆除或者閑置防治污染的設施,污染物排放超過規定的排放標準的,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重新安裝使用,并處罰款。
4.對違反《環境保護法》規定,造成環境污染事故的企業事業單位,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規定行使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根據所造成的危害后果處以罰款:情節較重的,對有關責任人員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政府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
5.對經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務的企業事業單位,除依照國家規定加收超標準排污費外,可以根據所造成的危害后果處以罰款,或者責令停業、關閉。這里規定的罰款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決定。責令停業、關閉,由作出限期治理決定的人民政府決定;責令中央直接管轄的企業事業單位停業、關閉,須報國務院批準。
6.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罰通知之日起15日內,向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的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復議決定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在接到處罰通知之日起15日內,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逾期不申請復議、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訴、又不履行處罰決定的,由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7.造成環境污染危害的,有責任排除危害,并對直接受到損害的單位或者個人賠償損失。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的糾紛,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規定行使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處理;當事人對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完全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并經及時采取合理措施,仍然不能避免造成環境污染損害的,免予承擔責任。
8.因環境污染損害賠償提起訴訟的時效期間為3年,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受到污染損害時起計算。
另外,我國《刑法》第338、第339和第408條是關于環境保護法律責任的內容。
其中,第338條規定,違反國家規定,排放、傾倒或者處置有放射性的廢物、含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有毒物質或者其他有害物質,嚴重污染環境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后果特別嚴重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第339條規定,違反國家規定,將境外的固體廢物進境傾倒、堆放、處置的,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造成重大環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或者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處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后果特別嚴重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未經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許可,擅自進口固體廢物用作原料,造成重大環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或者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后果特別嚴重的,處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以原料利用為名,進口不能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液態廢物和氣態廢物的,依照本法第152條第2款、第3款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408條規定,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嚴重不負責任,導致發生重大環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或者造成人身傷亡的嚴重后果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為依法懲治有關環境污染犯罪行為,根據《刑法》有關規定,最高人民法院在2006年出臺了《關于審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該解釋規定:“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情形包括:
(1)致使公私財產損失30萬元以上的;
(2)致使基本農田、防護林地、特種用途林地5畝以上,其他農用地10畝以上,其他土地20畝以上基本功能喪失或者遭受永久性破壞的;
(3)致使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死亡50立方米以上,或者幼樹死亡2500株以上的。:
“人身傷亡的嚴重后果”或者“嚴重危害人體健康”包括:
(1)致使1人以上死亡、3人以上重傷、10人以上輕傷,或者1人以上重傷并且5人以上輕傷的;
(2)致使傳染病發生、流行或者人員中毒達到《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中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分級Ⅲ級情形,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
(3)其他致使“人身傷亡的嚴重后果”或者“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情形。
“后果特別嚴重”情形包括:
(1)致使公私財產損失一百萬元以上的;
(2)致使水源污染、人員疏散轉移達到《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中突發環境事件分級Ⅱ級以上情形的;
(3)致使基本農田、防護林地、特種用途林地15畝以上,其他農用地30畝以上,其他土地60畝以上基本功能喪失或者遭受永久性破壞的;
(4)致使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死亡150立方米以上,或者幼樹死亡7500株以上的;
(5)致使3人以上死亡、10人以上重傷、30人以上輕傷,或者3人以上重傷并10人以上輕傷的;
(6)致使傳染病發生、流行達到《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中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分級Ⅱ級以上情形的;
(7)其他后果特別嚴重的情形。
“公私財產損失”包括污染環境行為直接造成的財產損毀、減少的實際價值,為防止污染擴大以及消除污染而采取的必要的、合理的措施而發生的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