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國超
摘 要:在新課標的要求下,通過對職高語文教學現狀進行具體的分析,了解文史鑒賞教學在當前職高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本文主要闡述了語文教學中文史鑒賞教學的幾種看法,通過文史鑒賞來號召在校教師應該關注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重要性,將歷史知識在語文教學中逐漸的滲透,要求教師應該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關鍵詞:職高語文教學;文史鑒賞教學;文史結合
當前,教育的方向已經向著“人的教育”發展。在21世紀,要求人才是全面發展的,應該提高綜合素質。對于各個方面的知識應該有所了解,無論古今,都應該有所知曉。現階段在語文教材中,知識面在不斷的擴展,其中涉及了許多歷史方面的知識,包含古今中外的知識,內容非常豐富。這些歷史知識在比較系統的呈現在語文課本中,但是,在語文教學當中,教師應該在講授本課程的同時,也要向學生滲透所穿插的一些歷史知識,介紹更多相關的歷史知識。在學習的過程中,歷史與語文本來就是一個結合體,為了更好的發展學生的“文史”專業,教師就應該在教學的過程中做好二者的結合,注重文史鑒賞的探究方法,提高教學的效果。
一、分析當前的教育
在當前社會中,主要的教育理念就是為了滿足應試教育的目標,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主要的就是為了應對各種學科之間的考試,由于在職高的教學過程中,各個學科之間是相互獨立的,在此之間主要精通于自己的專業知識,而忽視了對歷史等一些文化知識的了解。同樣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只是研究了文學方面的知識,沒有延伸其他相關的學科。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避免學生僅僅抓住課本上的知識,忽略了全面發展。由于社會逐漸的向多元化的方向發展,與世界各國之間的經濟貿易往來在相互貫通。因此,對于當前的教育要從根本上進行改革,注重學生全面發展,提高綜合素質。在本文的教學中要結合語文知識多了解歷史知識,讓學生朝著多元化的方向展開學習。
二、文史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在新課標語文的教學目標中,提倡跨領域的教學,不斷的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但是,對于現階段我國語文教學與歷史教學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分屬于兩個不同的學科,二者在教學的過程中很難進行直接的交流。然而,學習是沒有界限的,實際的學習過程中,各個學科之間是相互補充,相互連接的。在學習知識中,如果能將各個學科之間的相互聯系起來,內容之間相互滲透,這就很容易達到學生綜合能力提高的目的。因此,在語文教學和歷史教學中,應該相互結合,體現文史教育在職高語文教育中的作用。
2.1分析語文與歷史的關系
通過分析總結得知:現階段我國的語文教材是文學作品的構成體。毛澤東曾經說過:“為觀念形態的文學作品,都是一定的社會生活在人類頭腦中反應的產物”。大部分的文學作品都是在一定的歷史背景下產生的,往往這些文學作品能夠反應當時的文化信息。這就使得歷史與文化緊密相連,其中有許多歷史都是記載在文學作品上的。對于歷史的考察也是對文學的作品的翻閱,同時在鑒賞文學作品的同時也是對歷史文化的深挖。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要求文史相結合,調節好二者之間的緊密性十分的關鍵。
2.2文史相結合的作用
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提出了,文史相結合的說法。這其中包含的好處有:一方面:能夠不斷的拓展語文學科的學習領域,通過多方面的了解,注重學生的對于學科之間的交流。提高學習的效率。在不斷的教學改革中,拓寬語文的范圍,增加學生對知識面的了解,可以朝著文史相結合的方向發展,二者之間相互借鑒,相互吸收,這就能夠促進學生提高綜合能力,引導學生學習語文的思維能力以及對于歷史的想象空間。另一方面:針對語文教學方式進行研究,在語文的教學中可以借鑒多媒體等方式來進行講解,增強本身的生動性,可以在講課的同時,多穿插一些歷史上經典的故事,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的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這樣學生在學習語文的同時能夠更多的了解歷史知識,了解文化變化,能夠增強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使得個性得到發展。
三、探究文史相結合的方法
通過分析,在學習的過程中,將文史相結合,這樣能夠改變教學的模式,提高教學的效率。因此,注重過程中的方式十分的重要。
3.1語文與歷史教學互相穿插
在語文的教學中,對于了解作者的背景以及文學作品所反映的現象等一些語文知識,這時候就可以結合歷史的教學,穿插一些歷史知識,作者的簡介、歷史背景、典故等,以及一些歷史圖片,或者是在課堂上放一些歷史上流行的音樂等,學生在欣賞的同時,就提高了對語文的興趣,能夠改變教室的氣氛,增強了語文課堂的生動性。還能夠使師生之間相互交流,在欣賞文學作品的同時了解了歷史知識,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3.2增強語文教材的多樣性
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學習語文教材的同時,要結合歷史背景以及歷史方面的知識進行研究,豐富語文的教學內容,了解相關的歷史文化,提高文史鑒賞的水平。
3.3提倡學生多了解歷史知識,增強文學素養
在對語文的學習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多了解歷史知識,來提高文學的素養,不斷的積累素材,豐富自身的知識面,增強寫作的水平。讓學生了解中國歷史文化的內涵,了解五千年文化的底蘊。多積累一些名人名言、歷史案例等,這些對于說明文、議論文的寫作都有很強的說服力。加深了多文學素養的韻律,拓寬了知識面。
四、總結
通過了解語文以及文學素養的學科特征,其中語文用來記錄歷史,歷史來發展語言的關系,二者之間相互滲透,相互吸收,在文史鑒賞方面相互結合,注重教學的方式,了解歷史學科與語文學科的相關性。加深對歷史的了解,注重對文學的研究,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提高歷史在語文中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金晨曦,于思佳.關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中等教育教學改革的意見[J].新課改研究,2010(25).
[2]李鎮西,于清江.職業中學課程改革的價值取向[J].職業技術教育,2011(11).
[3]劉思琴,王友民.文史統合教學的課堂實踐—語文知識對歷史教學內容的輔助[J].新課程.中學,2013(01).
[4]張紫娟,劉柵.文史結合 妙趣橫生——語文知識在歷史教學中的巧用[J].新課程論壇,2012(23).
[5]袁靜文,米小平.文史交融——淺談中學歷史教學中語文教學法的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