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麗



生物教學中,圖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教輔工具。教學用圖能很好的3生命現象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不同生命現象之間的聯系,生物玉環境關系的統一性。它還可化無形為有形,化隱蔽為直觀,具有簡單明了和生動形象的特點。配以圖像進行教學,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綜合能力及空間、邏輯思維能力,同時在練習、考試中,圖表題更能有效地考察學生識圖、讀圖能力。從圖表轉換角度看圖表題能有效地考查學生的識圖、讀圖能力、觀察、分析、思維能力、圖表轉換能力以及用圖來反映生物學現象及規律的能力和方面。在歷年的高考中,此類題型占有較大的比重,因此,作為一名生物教師,教學中應特別注重對學生識圖、讀圖能力的培養,下面就這方面教學中的體會作一點介紹,與大家交流。
一、講透插圖,培養識圖、讀圖能力
高中生物必修、選修中,插圖占有相當的篇幅和地位,內容也很多,有結構模式圖、示意圖、曲線、表格等。出現插圖的地方往往也是教材的重點、難點所在。于是,教學中除了引導學生觀察、閱讀、記憶外,應重視一下幾點:
(一)講透插圖,發掘內涵和外延
在講清插圖的名稱、特點、重要功能等知識外,要引導學生對插圖進行深入剖析,挖掘出途中所包含的內涵和外延,促進知識的綜合和深化。如必修教材第三章“植物的個體發育”一節中,有“子房壁和胚珠的模式圖”。根據此圖向學生講清各部分的結構、位置、名稱,以及以后要發育成什么,精子和卵細胞在哪里受精,極核的來源和作用等直觀和隱含的知識外,在復習中,更應進一步利用此圖宇遺傳這一章相關的內容結合起來。例如以黃色圓粒(AABB)為父本,綠色皺粒(aabb)為母本進行雜交,當代所結果實,果皮、種皮的基因型和表現型、胚和胚乳的基因型和表現型、種皮的形狀和子葉的顏色等問題就迎刃而解。充分利用圖所包含的知識信息,解決教材中與該圖有關的問題。
(二)在復習過程中,把不同的插圖加以歸納、整合,不僅幫助學生整理了相關知識,而且能使學生在解題過程中觸類旁通。如必修教材第八章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一節中關于碳循環示意圖與選修教材中第二章第二節中氮的循環示意圖,歸納成一幅圖,并將必修和選修有機結合,并提出相關問題,加強對學生的知識理解能力的訓練。
(1)途中過程①稱為____________,過程②稱為____________。如果圖示是一個封閉的大棚生態系統,遇到連續陰雨天氣,你認為采取何種措施對植物生長較為有利?____________。采取這種措施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2)在完成圖⑤過程中,根瘤菌是非常有名的,它活躍在豆科植物的根部形成根瘤,與豆科植物呈現良好的共生關系,請你具體說出豆科植物玉根瘤菌之間的互惠關系:____________。
(3)植物完成圖中④過程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____,如果土壤板結或長期水淹,陸生植物通過該過程吸收的氮元素是否滿足其生理需要?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
(4)你認為圖中哪個標號體現煩硝化細菌的生理過程____________。
(5)途中哪個標號代表的內容能體現出這個生態系統自動調節能力的大???____________。
(6)你認為雞糞發酵除臭是何種細菌的作用?____________在圖中哪個標號所示的過程能反映除臭的生理過程?____________。
在比如說在必修教材第三章第六節三大營養物質代謝時書中有一句話“在同一細胞內,這三類物質的代謝是同時進行的”。學生對這句話理解較空洞,因此在復習時糖類、脂質、蛋白質代謝圖解歸納整合在一起并設置為一道綜合分析題,使學生對這一句話有更具體的認識和理解。
下圖表示人體內的物質代謝途徑和產物,其中X、Y為代謝產物,“→”表示反應方向。
(1)寫出途中下列物質的名稱: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
(2)人饑餓時,首先使用的貯能物質是____________,當其數量不足時,則動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用圖中標號依次寫出食物中的淀粉轉化為脂肪的代謝途徑正常人,血液中D維持在____________mg/dl范圍,使其濃度升高的一對激素是____________素和____________素。
(4)正常人,血液中D維持在____________mg/dl范圍,使其濃度升高的一對激素是____________素和____________素。
(5)人體內A物質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條來源,過程①叫____________,進行的場所主要在____________。過程⑧叫____________作用。人體必需的A物質不能由⑦過程生成,必須從膳食中攝取,這部分物質稱為____________,請寫出其中四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過這樣的歸納總結,并配以練習,使學生能從不同的角度形成一個內容豐富的知識塊,使分散的知識點系統化,網絡化。
(三)比較插圖,尋找區別與聯系
讓學生把教材中有關系的、相似的圖進行分析比較,尋找區別和聯系,讓圖成為知識比較和發散的載體,如在復習第二章細胞器結構和功能時,在同一細胞中畫出葉綠體和線粒體的模式圖,找到相同點:
①都是雙層模結構;
②都能產生H2O、ATP、[H];
③都含有少量的DNA和RNA(細胞質遺傳);
④有獨立的遺傳功能并能進行自我復制。
不同點:
①所含的酶的種類、分布不同;
②生理功能不同。
聯系:
①生理活動強弱即CO2和O2分壓的比較;
②次細胞晝夜中CO2的吸收和釋放情況的分析。通過比較、聯系,使學生不僅對葉綠體和線粒體的結構有更深刻的理解,而且把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過程融于其中,使知識更系統、更完善。
二、以圖助教,提高學生識圖、讀圖的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除了幫助學生讀透教材,練習題中插圖所含知識內容外,還常采用以圖助教來增強學生把握和運用知識的能力,達到提高學生識圖,讀圖的能力。
生物途中有許多隱含的信息和數據,若將這些隱含的信息或數據改用曲線形式來表現,會收到很好的效果。所以在教學中,叫注意適時地把圖中的某些變化轉化為曲線表示,把曲線用圖形表示出來,比如在學習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學生普遍對染色體、DNA數目的變化模糊不清,這是該教學環節中的一個重點,也是后面學減數分裂的基礎。教學時除了講清有絲分裂各時期的主要特點,并繪出染色體DNA數目變化的曲線圖,使學生一目了然,能很清楚地看出不同時期染色體、DNA數目變化及相關的比值,并配以相關的練習。
有絲分裂時間
(1)圖中A→B表示____________,此時期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
(2)圖中B→C表示____________,此時期的染色體、染色單體和DNA數目之比為____________。
(3)觀察染色體形態和數目的最佳時期在[]→[]之間。
(4)染色單體形成在[]→[]之間,消失在[]→[]之間。
(5)CD與DE時期的染色體數目之比為____________,DNA數目之比為____________。
教師在引導學生解答圖像題時,應注意從圖中找出以知量與未知量之間的聯系,達到解題目的,對曲線題的解答,應弄清橫、縱坐標的生物學含義,把握曲線的起點、終點、轉折點以及曲線走勢。
總之,在教學中不僅要講透教材中各種圖的內涵和外延,還要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啟迪學生再造想象,使課本有關圖像及含義深深記憶在學生的大腦中,便于提取和利用。并注意采用各種不同的形式,促進學生進行歸納整合及轉換,提高識圖、讀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