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娜
【摘 要】信息技術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大多學生都喜歡熱愛,每所學校都有一些后進學生,這些學生并不是智力上有嚴重障礙,也不是無法教育的,后進生并不是不想學好,也并不是沒有理想或美好愿望,只是他們的自我感覺太差,沒有信心,沒有干勁,缺少士氣。本文提出利用信息技術課堂,關注后進生,針對這部分后進生展開特定的教學策略,督促他們獲得學習效果的提高。
【關鍵詞】信息技術;后進生;配合;快樂
信息技術帶來了社會的變化,如今,信息技術的知識與能力的水平已經成為一個人的重要素養之一,不但信息技術產業需要大量的懂得信息技術的優秀勞動力,而且企業在招聘工作人員時也把信息技術知識與能力作為一項重要因素來考慮。教學工作多年,歲月如歌,發現曾經的很多后進生學生走上與信息技術相關聯的工作崗位。我們信息技術教師每個學期都要與各年級的很多班級接觸上課,在我與學生們朝朝相處的日子里,我發現每一個集體里都有幾個后進生,他們往往多是非智力因素型的學生,性情自卑,行為懶散、精神頹喪、成績不好,大多很調皮,上課時,他們常開小差,做小動作,甚至吵鬧,搞惡作劇,常有讓課堂不得安寧等;然而,后進生是相對的、變化發展的,學校沒有一成不變的后進生。根據我的教育實踐和對后進生的觀察、交流,我覺得后進生并不是智力上有嚴重障礙,也不是無法教育的,后進生并不是不想學好,也并不是沒有理想或美好愿望,只是他們的自我感覺太差,沒有信心,沒有干勁,缺少士氣。只要我們教師課堂、課后精心行動起來,關注后進生,針對后進生的實際采取切實有力的措施,后進生一定會“變身”,從而轉化為好學生。下面,我談談信息技術課幫助和培養后進生的教學方法:
一、教師熟備教材,熟讀學生,走近學生
以這個為指導:教材分析——所授班級學生總體和個體分析——教材分析。即,先做好所授課班級的教材分析,分析教學任務、目標;然后了解、分析所授班級的學生情況(尤其是后進生的知識水平、技能、學習動機、狀態等),這需要咨詢班主任和走到學生們中間去了解等等;最后,再教學設計,分析和確定現實的一般目標和特定目標(后進生定下預期目標),當然,還可以根據情況設計出課外教學輔助活動等。
二、改善師生關系,創設快樂的情境
《綱要》任務中說,要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是針對信息意識與情感而言的。我們信息技術教師的教學過程較其它學科不太一樣,我們多半是在計算機機房上的課,且它具有實際操作性,再說,教師引導授課時間只有15分鐘左右,其它時間是學生們操作練習,教師不光要在教室中來回指導操作中有困難的學生,還要不時地關注和培養后進生的學習能力,這時的教態給學生一種親切和藹,或幽默詼諧,肢體語言運用靈活自如,這樣輕松的學習環境何樂而不為呢?!例如,有一學生,她平時逃課成習慣,當我得知她又逃了我的課,我機房邊走動時,無意通過窗戶發現她躲在學校廁所邊,與她四目接觸,我立刻面帶笑容,雙手做擁抱的姿勢歡迎她,不時地用啞語召喚她來上課,課后,請了同學轉告她“我們的信息技術課的廈門永遠為她敞開,這里充滿了五彩繽紛的顏色和自由創作的天地”。現在,回想起這學期的她的信息技術成績評價里面全“A”時,我不禁為她感到驕傲。
三、小組互動合作學習法
“合作學習”教學法又稱“結構式分組教學模式”,主要由Slavin 、Johnson·D. & Johnson, R·Sharan等人提出,是指教師依據學生的能力、先備知識、性別等相關因素,將學生分成小組的形式進行教學的一種方法。我將后進生和學習習慣較好的學生搭配分組,這樣,小組成員在小組中彼此相互合作,互相激勵,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從中建構自己的知識,不僅達成個人績效,提高學習效果,也完成整個小組的共同目標。其間學生可以不依賴教師,依據學習目標,獨立尋找相關資料,自己閱讀與分析后,通過小組之間的互動、分析討論,從而引申出不同的思考方向,進而建構出個人對于學習內容的系統知識。
四、打消學生對計算機的畏懼感,鼓勵多動手實踐
針對后進生的教學目標暫時不能與其它學生一樣,信息技術課的上機實踐中,還有一類學生要把他們等同于后進生來看待,就是對計算機畏懼感的學生,在我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計算機與其他信息技術設備對于一般收入的家庭來說,仍然是比較昂貴的設備,而且信息技術硬件環境線路的連接似乎錯綜復雜,許多軟件的安裝、啟動與應用的交互十分煩瑣,無形中給人一種壓力與畏懼感;這時教師不可以用“不要亂碰”,“不要動,壞了賠得起嗎”等等語言,這或多或少地影響了學生使用信息技術的意識;這時教師可以通過各種方法與途徑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為學生創造寬松的學習環境,從潛意識上打破信息技術的神秘感,鼓勵學生大膽地使用信息技術。
五、跳一跳,夠得著,培養學習興趣
任何一門學科,只要有了興趣,就有了學習動力。信息技術課上,聲像動畫等多種媒體信息與交互性、娛樂性、實用性的有機結合,大大地激發了后進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每堂課我都特別注意結合教材,常設計一些最能讓學生感興趣的情景,展示一些優秀作品,介紹軟件的獨特功能,激發學生的探索新的欲望和興趣,課堂發言,只要有后進生舉手,我都會給他們展示的機會,讓他們體會成功的喜悅,增進求知欲。
六、開展信息技術課外活動多樣化
(1)信息技術這門學科本身就比較受學生們喜愛,而多數學生都比較喜歡電腦游戲;所以,各年級參加課外活動的后進生也相當多,這時可以將后進生編分在一個課外班里,在時間和教材上加以特殊訓練,在完成學習目標和任務后,可以允許他們嘗試運行一些其它軟件或教師事先設好的游戲,讓他們在“玩中學”,“學中玩”,練好基本功;隨著練習時間增多,他們操作計算機必然比一般學生更熟練,這使他們學習信心更足了,矯正了學習心理障礙,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起了良好的作用。
(2)開展校內電子報刊、電子書畫展、班級電子版報展示和競賽等。例如,年級主題班會開展過程中,各班常以小組為單位,用計算機來編排主題班會內容,往往這時的后進生最積極,組織、安排、查詢資料等都是他們搶在先,借助多媒體的主題班會別開生面,獨具匠心,效果更不用說了。
七、配合各學科教師,讓后進生也“閃光”
利用課余時間,與各科教師聯系,讓后進生的閃光點帶動他們學習和做人的道理。例如,當學生已經學會Excel電子表格中數據的統計與計算等時,期末考試結束,后進生們就可以發揮長處計算出他們班級和年級中各類分數等。再例,我們思教處也請了后進生為學校黑板報設計刊頭;初中高年級的同學們都能積極配合各學科教師完成多媒體教學,幾乎所有學生都能運用信息技術的互動效果使學科教學目標很好地完成。
后進生的轉化工作是復雜和艱巨的,要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需要教師長期不懈地努力和探索,信息技術課對轉化后進生有許多得天獨厚的優勢,我們應多加探索,不失時機地利用這一有利之勢,把后進生轉化工作做好;其次,我們信息技術的教學不局限于教材,應充分整合實用性強的知識,做到授人一碗水,自己預先備有一桶水!這就需要教師具有銳意進取、開拓前進的精神。我堅信只要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不斷解放思想,提高認識,把認識真正地落實到行動中去,后進生的轉變工作一定能做得更好。
參考文獻:
[1]黃榮懷.《信息技術與教育》.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7月1日
[2]中小學信息技術網, http://www.nrcce.com/ 專題:信息素養與信息技術課,2012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