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廣順
本人在初中物理這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感覺十三四的孩子對初中物理是看不會,聽不懂,不理解,不會寫,不會做,學不好物理。最后學生畢業時問學生,都說物理難學。造成學生學不會物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①學生年齡小,理解力差;②很少從事生產生活實踐少,對生活中的事物感知不深;③不能充分利用課上時間,課堂學習效果差,效能低。前兩個原因是不能避免的,那我們就從第三個原因入手提高課堂的效率,在這里我談一談自己的一點認識。課堂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陣地。有效的課堂教學是學校的生命,要切實落實減輕學生負擔,定要致力于構建高效的課堂。課堂的低效能會導致學生厭惡物理的學習,同時也致使教師不愿意上課,無心教學。如此反復,很可能形成物理教學上的惡性循環。
因此,構建高效的物理課堂是每位物理教師潛心研究、努力追求的目標,因為高效的物理課堂意味著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讓大多數學生獲得最多的物理知識和最大的物理思維上的鍛煉,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怎樣做才能實現真正高效呢?我認為,實際教學中我們的物理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一、要有新的教學理念和新的教學方式,還得加強業務學習
切實做好物理教師教學理念的轉變和教學方式的轉變。教師教學理念的轉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須在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過程中不斷轉變教師理念,進而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師講得過多、學生參與過少,到精講精練或精講少練。
二、認真研究教學,努力提高課堂效率教師集體備課要充分、做好
備課是講課的起始環節,它是教師圍繞教學所進行的一系列準備性活動,備課深入透徹,才能在授課過程中揮灑自如,使教學充滿活力和生機。也只有如此,才能出現“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良好局面。然而,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這時,就需要用到集體的智慧了。集體備課正是通過發揮教研組的群體力量,互取所長,使組內教師資源共享,能取得較好成效的一種備課方式。
每節課的準備我們都應當從以下幾方面入手:①備教材。在真實、常態的課堂教學中,我常常發現教師所提的問題本身就有問題,無效問題、假問題、無價值問題充斥課堂,教師的很多提問耽誤了學生寶貴的課堂學習時間,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師要高效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就必須注重對課堂提問的研究,整個課堂的問題設計都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②備學生。教案定稿之后,我一般會抽出三個層次的學生——優等生、中等生、和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問一問我認為比較關鍵或困難的問題,提前摸清他們的知識掌握程度、可能遇到的困難,然后再次修改教案,這樣,上起課來就能從容不迫,游刃有余,效率就提高了。
三、教師新授課多聯系生活,鼓勵學生多去參與實際生活,讓學生體驗物理來源于生活,物理指導生活
新授課是學生學習某一知識點、物理現象的第一印象,這入門的第一印象是否清晰、明了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在新授課過程中能把所列示的物理現象通過探究分析、歸納得出結論,再應用到生活中去,或再用結論解釋生活現象,可以說學生對所學知識點掌握得比較好。
四、上課時教師一定要對學生有普遍的關注
關心,幫助每一個學生,做到“一個都不能少”,課堂上“生不動,我動”是一廂情愿,“生動,我也動”課堂才能高效,因此在課堂上一定要關注學生的動態,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經常用目光或微笑掃描到課室的每一個角落去與學生交流,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從你的微笑和目光中體會到老師的關注、溫暖和支持;點點的關注都能給予學生以肯定。要把他們每一點的積極性、每一點的學習熱情保護起來,讓她成長,壯大起來。
五、教師一定要調動學生參與到課堂中
“沒有任何人能教會任何人任何事”,我們可以明白,教學是要調動學生參與到你的活動中去,當學生有過真實的體驗,就能掌握所學內容,例如:我在講大氣壓強時,我先做“覆杯”實驗,并且故意幾次不成功,之后找是什么原因沒有成功,最后成功的那次讓學生自己做,成功后學生歡呼鼓掌,那里面含有成功的喜悅,還有驚奇。怎樣調動學生的參與,誰能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也就成功了一半。在這些過程中教師通過多練、實驗、比賽、等多種手段,教師由講授者變為組織者,因而學生被調動起來了,物理也就學好了。
總之,高效課堂是一種教學形態,也是一種教學理想。高效課堂教學是教學永恒的主題,是教師永遠的追求。高效課堂的教學理念是為了學生的終身發展,所以就應該著眼于學生的未來、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使學生愛學習、會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