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永超
【摘 要】習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是聽、說、讀、寫訓練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也是其它三項技能的最終歸宿。然而它恰恰是小學語文教學的軟肋。習作教學,幾人歡喜多人愁,在習作教學這一領(lǐng)域已登堂入室的老師,語文教學也就成了一件開心而輕松的事情。這樣的老師無一例外是學校里很受學生喜歡的人物,因為跟著這樣的老師,語文學習已經(jīng)成了孩子們每天綻放的燦爛笑容。
【關(guān)鍵詞】語文課堂;習作訓練
生活是五彩繽紛的,同樣,每個人對生活的認識和理解也會因人而異,學生亦如此。在作文教學中學生為什么就不能給我們不同的生活呢?原因在于我們扭曲了學生對生活的正確認識,讓那些本應該豐富多彩、充滿靈氣的作文變得僵硬呆板、充滿空話套話的。
語文新課標也指出,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是讓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在閱讀感悟中學會表達,逐步形成“言語能力”。那么,老師們將語言訓練放在了應有的位置了嗎?言語訓練是否切實有效呢?學生能否做到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否根據(jù)日常生活的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
為了能達到教學目的,可以依托文本進行練筆,這樣的小練筆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思想內(nèi)容的感悟,而且由于簡短、易寫、教師指導及時,當堂評改,及時糾正學生的不準確的用詞,不通順的句子等等;同時,學生寫得比較精彩的句段,在課堂上能和同學們共同分享;教師及時鼓勵,學生得到表揚,擁有了自信心,學生就有了樂趣,有了樂趣,一切的習作問題就迎刃而解了。這樣更有利于學生表達能力的提高。根據(jù)自己的教學實踐經(jīng)驗,對細節(jié)進行切片分析。
一、合理的想象,在補白中練筆
有的課文在敘述過程中,基有主題和表達的需要,省略了某些內(nèi)容。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幫助學生更深入地走進文本,感悟人物形象,應引導學生對文本中沒有直接表達出來的部分展開合理的想象,進行解釋、補充和說明。我認為在以下地方可以進行這樣的小練筆。
1.變省略號為文字描述
文章中常常會出現(xiàn)一些省略號,對于這些省略號千萬不能輕易放過,因為在這些看似“無”的空白之處,實際上卻存在著極其豐富的“有”。如《窮人》一課中許多省略號,在教學桑娜抱回兩個孤兒后的矛盾心理活動時,抓住七個省略號,引導學生想象桑娜此時此刻內(nèi)心是怎樣的矛盾,寫出來在全班交流。這樣,學生在想象中補白的過程中,不僅理解了省略號“此時無聲勝有聲”的作用,而且,真切地感受到了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加深了對人物形象的感悟,同時也學到了獨具匠心的語言表達形式。
2.想象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
文章在描寫人物時,有時只寫出人物的語言、行動,而略去了對人物心理活動的描寫,我們在進行教學中就可以抓住這一點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進行小練筆。例如:在學習《她是我的朋友》一課時,抓住阮恒的動作、神情、語言來想想他的內(nèi)心世界,“舉起手,放下、又舉起來、捂住臉、抽噎”等詞語,想想阮恒當聽說朋友如果得不到及時輸血,就危及她的生命時,根據(jù)他的表現(xiàn),可以想象得到,他非常想救朋友,有怕自己死去,最后還是想自己寧愿舍去生命也要救朋友的復雜的心理活動。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對人物心理活動的描寫。
3.補充人物語言
有的文章處于寫作的需要,在故事情節(jié)的描寫中省略了人物的語言描寫。那么,此時的人物究竟會說什么?教學中,我們就可以引導學生展開合情合理的想象,將人物說的話寫出來。例如教學《師恩難忘》一課,講到我四十年后回到家鄉(xiāng),在村邊遇到小學的田老師,談起往事,感謝老師在我幼小的心靈里,播下了文學的種子,這時,啟發(fā)學生想象,我可能會說什么?一方面體會我對老師的感激之情,另一方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二、讀寫遷移,訓練語感
語文課是學生學習和理解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課,是學生聽、說、讀、寫的綜合實踐課,是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課。在教學《圓明園的毀滅》一文,當學生的情感受到巨大震撼時,設(shè)計小練筆,同學們,面對這一片廢墟,你心里有何感受呢?你想說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寫下來。此時的練筆,可使學生的情感積聚得以爆發(fā),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得到升華,預感的敏銳性同時得到提高。在寫中提升精神。例如在教學《一個蘋果》時,蘋果在八名戰(zhàn)士手中轉(zhuǎn)了一圈,還剩下大半個,這時的防炮洞里格外沉靜,戰(zhàn)士們心里會怎樣想呢,寫一寫。教師是在將學生的思路有感性的理解引向理性的感悟,有語言文字的賞析品悟轉(zhuǎn)化成精神世界的提升。這時的寫,不僅是語言文字地學習、理解、感悟、內(nèi)化、生成的過程,也是走進文本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去感悟人物形象的過程。在寫中,學生會經(jīng)受一次精神的洗禮,得到一種精神熏陶,再通過交流,完成知識的傳遞與精神的升華,實現(xiàn)語言與精神的同構(gòu)共生。
寫是語文教學的應有之義。中央教科所張?zhí)锶粝壬f:“閱讀教學要把‘寫擠進去。”教學實踐證明,只有把寫與讀有效地結(jié)合起來,一手抓讀,一手抓寫,學生會讀、會寫了,就是成功。
總之,寫作這種人類進入文明社會以來一直延續(xù)至今的行為,必須由我們用思想、用靈魂、用眼光、用情感去延續(xù)、去充實、去發(fā)展。它必須從我們和我們學生的手中傳承下去,并更具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