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勁松 顧春杰
摘要:內河河道疏浚工程是資金、技術密集行業。為了實現既定工程目的,控制對自然、生態環境產生影響,必須加強施工技術分析。文章結合具體的工程,對內河河道疏浚工程的施工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內河河道;疏浚;施工
隨著經濟建設的日益加快,河道在經濟社會發展和進步過程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由于一些自然和人為因素,造成一些河道淤積,影響了河道發揮其正常功能,因此,必須對河道進行疏浚。某河流是一條重要的防洪排澇、灌溉河道,全長41.8公里,現狀河道淤積嚴重,排水不暢,排澇標準不足五年一遇。針對該工程的實際情況,采取了以下疏浚措施。
1 圍堰施工與維護
1.1 圍堰施工
圍堰筑打位置布置在河道交界處,共需筑打施工圍堰九處。圍堰頂寬3米,有臨時便道需求的為4米。圍堰筑打采用挖掘機、自卸車配合推土機組合施工,邊填筑邊碾壓。根據圍堰運行特點及當地現有材料情況,所有圍堰全部采用土圍堰型式,迎水側鋪設250g土工布防滲防沖,膜頂標高高出設計擋水位1.0米,壓入土中。土工布頂、中、底部各折疊20厘米。在圍堰的臨水側,為防止河水及風浪的浸蝕,在圍堰的外側采用拋石壓布固腳,以確保圍堰的安全。
圍堰填筑分水下方填筑和水上方填筑兩步進行,首先將取土區內的植被清理,采用推土機清理表層有機質土壤至監理工程師指示的開挖深度,用挖掘機挖土上自卸車運到圍堰填筑處,推土機推土筑堰。圍堰填筑從兩側同時實施,上下游圍堰同時開工。上下游設802KT推土機各一臺,負責各自施工范圍內的土方填筑。土方填筑時,可先將土方運至圍堰待筑區,土料備足后突擊用推土機推入水中,當圍堰合攏水中填土高出河面80厘米后,用推土機分層壓實,進行水上填土,水上填土采用分層鋪土,每層厚25厘米,分層壓實,堰體填筑壓實達到設計要求,按設計坡比做足邊坡(水下為自然坡),填筑超高按20厘米考慮。
1.2 圍堰維護方案和應急措施
1.2.1 在上、下游圍堰的迎水坡采用彩條布覆蓋,以增強圍堰的抗滲能力,提高圍堰的穩定性。
1.2.2 在施工期間派設專人看守,日夜巡邏,發現問題及時處理,確保圍堰在施工期間的安全性。
1.2.3 儲備充足的搶險加固物質。保證圍堰在正常維護和應急處理時,搶險加固物質能及時到位。
1.2.4 組建一個專門的圍堰加固應急處理隊伍并由項目副經理掛帥,正常情況下該隊伍從事工程施工,當險情出現時能有條不紊地迅速地到達現場進行除險加固工作。避免臨時組建隊伍出現無從下手的混亂局面,以至于延誤了搶險時機,造成巨大的損失。
1.2.5 配備圍堰加固應急處理專用機械,確保圍堰的安全性。
1.3 圍堰拆除:
采用1.25m3挖掘機挖除。
2 施工降排水
2.1 排水系統布設
根據地質資料和現場考察經分析,排水系統主要由集水坑與超深龍溝組成。由于本工程土方開挖深度不大,故超深壟溝采取一次開挖到底的方式開挖。超深壟溝沿河底中心線布設。壟溝尺寸:底寬1.5m,邊坡1:1.5,深度超過河底設計高程0.5m。沿超深壟溝方向每2000m設置一處集水井,集水井尺寸:邊長4m×4m,邊坡1:2,深度超過壟溝底部高程1.0m。在集水井底部四周架打木樁、四壁鋪設木板防止集水井四壁坍塌。每個集水井中安設一臺QS4.5-25-5.5型潛水電泵,用來排除明水與滲水。
2.2 降、排水工程措施
2.2.1 降水在土方開挖前7天開始進行,保證基坑土方開挖在干地進行。
2.2.2 超深龍溝在土方開挖前挖成,并按降、排水方案要求布設集水井,每個集水井安設QS4.5-25-5.5型潛水泵,隨時排除明水、滲水,保證土方開挖在干地施工。
2.2.3 超深龍溝及集水坑應派專人隨時清淤,坑底鋪設碎石濾水層,以免抽水時間較長時將泥砂抽出,造成坑底土擾動及塌方現象。
2.2.4 降、排水工作組建專門的排水小組,輪流上崗,保證降、排水工作24小時不間斷。
2.2.5 降、排水工程施工時,配備2臺發電機組備用,以保證停電時降、排水工作的連續進行。
3 土方開挖
3.1 工控制測量
人員進場后,接樁后立即進行中線與高程的復核,確認無誤后立即設置護樁,確保線路位置的準確,然后根據施工需要增設加密布點,滿足施工需要。
在測量過程中,同時確定用地邊界,為施工調查和設計復核提供確依據。
3.2 河道開挖
3.2.1 開挖過程中,經常校核測量開挖面位置、水平標高、控制樁號、水準點和邊坡坡度是否符合施工圖紙要求。
3.2.2 機械開挖土方后,邊坡留一定的保護層,再輔以人工修整達標。
3.2.3 實際開挖輪廓線符合設計要求,其誤差控制在規范要求的范圍之內。
3.2.4 開挖過程中隨時注意土層的變化,挖掘機距邊坡保持一定安全距離,確定每次的挖裝深度,避免出現異常情況,保證設備安全。
3.2.5 所有削坡開挖除監理人另有指示外均為旱地開挖,開挖前挖好截水、排水設施,并對開挖施工中的地下水和施工用水排除;同時根據施工現場的需求設置的臨時排水設施與截水設施;開挖過程中準備2臺7.5kw排污泵用來排水。施工中確保排水暢通,防止由于排水不暢而引起邊坡失穩。
3.2.6 實際開挖輪廓線必須符合設計文件所示或監理人現場指定的開口線、水平尺寸和高程的要求。開挖最終輪廓線均不得欠挖。
3.2.7 灘面平整后,河口高程應嚴格控制,河口線順直,坡面平整。施工時,開挖的邊坡應預留適宜的保護層,用人工修整成型,以滿足施工圖紙要求的坡度和平整度,同時又可避免因貼坡修整與原狀結合不好而引起邊坡塌方而影響工程的施工質量。
4 堤防清基
堤防清基施工方法:采用1.0M3挖掘機與74KW推土機組合的方式進行開挖基面與堤基面清理:①按監理人的批示及有關規定,完成土方填筑部位的基礎清理,并做好排水工作。②堤基施工前,根據勘測設計文件、堤基的實際情況和施工條件制訂有關施工技術措施與細則。對堤基開挖或處理過程應及時、詳細記錄,經單元工程驗收合格后,方能進行堤身填筑。堤基范圍內作深層清理的(一般指清理深度超過30cm)莊臺、河塘、路埂等作為隱蔽工程,在開工前按順序編號登記,對清理部位、(樁號)平面、斷面及地貌提供詳實的測量及攝像資料。③堤基基面清理范圍包括支堰及其邊界外30~50cm;堤基表層不合格土、雜物等必須清除,堤基范圍內的墳墓、房基、水井、泉眼,各類洞穴及坑、槽、溝、河等均應清淤(雜)后按堤身填筑要求進行回填處理。清基后應進行倒毛、平整、碾壓。④所有堤基開挖、清除的棄土、雜物、廢碴等均應運到監理人指定的場地堆放,不得隨地棄置,更不得與筑堤土料混雜。⑤堤基處理屬隱蔽工程,堤基清理平整后應及時報請監理人驗收,合格后方能進行堤身填筑,基面驗收后應及時填筑,若因故延擱,不能及時立即施工時,應做好基面保護,復工前應檢驗,必要時須重新清理。⑥經深層清理的隱蔽工程部位,清理后復土,應視作大堤填筑,其工程質量要求、檢驗程序與堤防填筑一致。堤基填土應分層分批,鋪土厚度控制0.2~0.3米,要按批準的現場碾壓試驗成果碾壓,經壓實后的壓實度量小實測值不得低于設計壓實密度值。⑦壓實后的土體取樣試驗次數每200m3、厚30cm取樣一次,或由監理人根據工程實際確定取樣次數。⑧堤基清理時,必須使堤基面的橫向有一定的坡度,以利于明水排水。
參考文獻
[1]劉艷艷.基于河道清淤工程的環境影響分析與環境保護措施[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2(10).
[2]羅志宏.疏浚工程項目施工管理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2(12).
作者簡介:羅勁松(1970.11- ),男,漢族,浙江湖州人,2009年6月畢業于重慶交通大學,現就職于湖州市交通工程處,工程師。研究方向:內河航道建設、護岸、土方疏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