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作文教學歷來是語文教學的重點。面對高中生作文普遍內容枯燥、堆砌形式化語句的寫作現狀,如何從教學入手,指導高中生作文寫作水平是一個重要課題。
【關鍵詞】作文;修辭;教學
一、作文與修辭之間的關系
當下語文教學中,很多人認為,作文教學應該從常規意義上講的審題、立意、構思是重點,至于文采修辭只是點綴而已,沒有必要過多強調。其實,這是一種過分以應試為導向的作文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固然常規,但因為過于生硬、刻板,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趣味,作文難以提高。
高中作文的基本要求,應該是教會學生認識作文的一般規律和基本寫作手法。《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中在表達與交流中提出的要求是:“能調動自己的語言積累,推敲、錘煉語言,表達力求準確、鮮明、生動。”這里面的“準確、鮮明、生動”就是指對語言運用的更高要求。雖然只是短短的三個詞語,但要做到卻不是那么簡單。在大致與準確之間如何區分,在鮮明和模糊之間如何明晰、在籠統和生動之間如何描述,這里面必須要涉及到大量的語言學知識,具體地說就是需要運用修辭學的知識去解決。
二、作文中修辭教學的作用
1.幫助學生認識寫作中的問題
很多學生在寫作文時,也很想寫出東西來,但寫到紙上的總是文理不通、句意含糊,看起來沒有邏輯性、條理性。其實,這其中很多是學生的修辭知識匱乏,在運用的時候自然容易出現諸多問題。在作文教學中融入修辭學知識,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發現作文中的修辭問題、病句、表達不暢等問題。
2.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作文是一種個體創造性的活動,而修辭知識的運用,更是一種獨具創造性的活動。對于一篇800字的作文來說,需要精心準備才能完成,因此很多學生存在畏難心理。而修辭運用,沒有作文寫作那么高要求,可以體現在一個詞語上、一個句子上、一個段落上,因為短小,一方面,教師在教學中進行訓練的可操作性大大提高了,可以隨時組織學生進行訓練,把握教學效果,另外一方面,可以大大提高學生進行主動創作的興趣。
三、作文修辭教學策略
1.運用修辭學知識分析作文寫作存在的問題
修辭學中其中最重要的幾條原則是:①語言材料的規范和變異的適度性;②信息的真實、切題、適量性;③對語言環境的得體性。這幾個原則反映在高中作文中,啟發教師一方面應該幫助學生認識到作文干巴、不忍卒讀的原因,一方面是如何幫助學生分析如何改正這些問題。
第一點,關于不規范問題,主要是方言、口頭語、書面語區分不清楚,造成文章語言混亂,通過老師的強調,是比較容易解決的。第二點,關于文章所選擇的材料的真實度和相關度,對于高中生來說,是比較容易分辨的,但是真實、切題的材料,并不能保證其表達效果一定就好,還要適量。例如:很多高中生作文,通篇看完沒有什么大的毛病,但就是云里霧里不清楚重點,這是就對材料的處理沒有把握好適量的原則,沒有做到詳略得當。第三點,關于語言環境的得體性,雖然是聽起來沒有什么難度,但很多高中生在作文中常常犯這樣的毛病。例如:明明是前文寫的傷心難過的事情,為了顯示文采,非要用一個“太陽公公”的擬人,頓時讓人讀了感覺很不協調,這就是不注意語言環境的得體性。
2.注重循序漸進地運用修辭實踐
辭格種類繁多,但目前高中生作文中,最常用的辭格只局限在比喻、排比句、擬人上,其中以排比句最常見,由于高考作文話題的局限性,很多話題是“主旋律”式,而在考試之前,語文老師也樂于總結好的關于歷史名人的事例寫成排比句,向學生們灌輸。學生們為了考試,將這些排比句背得爛熟于心,一到寫作文時就像搬家一樣搬出來。這種寫作教學,其實已經完全失去了樂趣和創造性。
作文寫作本身是一項創造性活動,因為每個學生主體思想差異的存在,寫作也是一個非常個性化的活動,因此,教師的工作是幫助學生如何更流暢地表達自己的內心思想,而非將每個學生的思想牢牢套進作文題的框子里。辭格訓練,應該是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應該重點突破的修辭學理論知識之一。一方面,需要強化學生對修辭的實際運用,另外一方面,是擴大修辭學知識的范圍。
另外,作文中歷來就有“題好一半文”的說法,因此,需要在作文教學中加強運用修辭手法加強對作文題的提煉和打造,讓作文題成為“亮眼”之處。例如,運用比喻修辭的作文題《我的自尊被打碎了》記敘了作者因為內心自卑,面對誤解時不敢爭辯,因此被老師誤認為是肇事者,感到內心十分難過,將自己的自尊心比作易碎品,被老師打碎了,讀來讓人十分動容。而運用對比修辭的作文題《黑白色彩中的多彩生活》,則記敘作者在暑期參加素描繪畫班的經歷,因為素描是鉛筆畫,自然是黑白色的,所以生活單調、無趣,但作者在學習過程中發現了樂趣,最后生活變成了“多彩”的。這樣的作文題,巧用修辭,可以迅速提高作文水平,對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和培養學生創造思維有很大益處。
如此,循序漸進,通過科學的修辭教學對于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會有很大幫助。
作者簡介:
汪海飛(1987~),女,安徽人,碩士研究生,學科教學專業,研究方向: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