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衛祥
【摘 要】開展課外閱讀,聯結課文學習與課外閱讀,指導學生在課中閱讀與課文內容有密切聯系的課外閱讀材料,指導學生課后運用閱讀課上所學到的讀書方法獨立讀懂課外閱讀材料,使課內課外相互貫通,相得益彰。課內得法,課外受益。加強閱讀指導,既注重配套讀物的閱讀指導,又進行推薦讀物的閱讀指導,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拓展兒童的閱讀空間,進行課外閱讀。
【關鍵詞】課外閱讀;課內指導;閱讀興趣
一、將課文學習與課外閱讀聯結起來
小語中有的閱讀課文,學生對那個時代發生的事情沒有什么體驗,教學這類課文必須聯系時代背景。教師指導學生課前搜集關于課文時代背景的課外閱讀材料,使之服務于閱讀教學。同時,課外閱讀所得的知識也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理解文中要點句子的含義,有利于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而這一切有益于學生的課外閱讀。
還可以指導學生在課中閱讀與課文內容有密切聯系的課外閱讀材料,使之有利于教師的教學與指導,從而解決閱讀教學中的難點。
教師指導學生課后運用閱讀課上所學到的知識、能力及讀書方法去舉一反三,獨立讀懂一些課外閱讀材料。即把閱讀教學后的學法運用體現在課外閱讀中,從而實現“教是為了不教”的教學目的。 例如我在教毛澤東的《詠梅》詞時,學生從詞中感受到了毛澤東同志的樂觀主義精神和謙遜作風。然后,我又布置學生課外再讀讀毛澤東的其它詩詞,看看還能不能從中體會到毛主席的為人為文的這一特點。利用班會活動時間有聲有色地開展小組競賽活動,保證了這一課外讀書活動的真正落實。
二、加強課外閱讀的指導
閱讀方法優劣直接影響著閱讀的質量和閱讀的習慣,因此,必須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的強化指導,使課內課外相互貫通,緊密聯系,相得益彰。
1.加強配套讀物的閱讀指導
要求學生閱讀文章時,先初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并查字典辨音解詞,其次設計一些需動腦筋的小問題自己細讀,在書上面找出答案或另行寫下答案,最后,說說自己的一些看法。如名著課程中的《空城計》是配合《草船借箭》一文的閱讀材料,學生閱讀后請學生聯系教材中的《草船借箭》一文說說自己的感想,對于文中敘述深刻或不懂的地方,要及時標出,與同學討論或請教老師,以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一邊讀一邊想”的好習慣。這樣,配套讀物閱讀不僅起到了觸類旁通和擴展延伸的作用,還強化了語文課文之中所學的知識和道理。因此,配套讀物的閱讀指導就是顯得很必要,不可忽視。
2.加強推薦讀物的閱讀指導
由于學齡不同,學生的心理特點不同,其閱讀能力也參差不齊。一般來說,低年級學生喜歡童話、寓言、卡通等趣味故事;而中高年級學生則對歷史故事、科幻小說、人物傳記等都感興趣。因此,我們一方面通過“圖書導讀”向學生推薦必讀和選讀書目。如上完《猴王出世》這課后,我又引導學生閱讀《西游記》,另一方面,對這類書籍的閱讀加強指導,提出要求,規定每周閱讀的篇目,并要求學生在填充式的讀書記錄卡中做好記載,并按時做筆記,對完成閱讀數量多的學生及時表揚。
讀書記錄卡
班級 學生姓名
①讀書時間 年 月 日
②書名
③作者
④學會的生字
⑤學會的詞語
⑥摘錄的句子
⑦主要內容
⑧讀后的感想
如此閱讀,要求明確,有的放矢,學生讀有收獲,效果頗佳。隨著我們的教學進度,堅持“一篇帶多篇,課內得法,課外受益,課內打基礎,課外求發展。”把課外閱讀內容作為課內知識的擴充。
三、注重培養課外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兒童主動積極閱讀的基礎。因此,教師必須重視培養學生閱讀興趣,以興趣這把鑰匙去開啟童心 ,引導學生走進知識寶庫的大門。在實際引導中,首先,我根據兒童愛看電視的特點,鼓勵他們看動畫故事,兒童節目,并告訴他們:這些內容書里都有,只要自己讀書,書中故事無窮無盡,從而把孩子從愛看電視引向愛看課外書。其次,我還針對學生愛聽故事的特點,利用二十分鐘的練習課時間給他們講有趣的故事,讀《親近母語》中的詞句優美、情節感人的章節,那生動有趣的故事,曲折有致的情節,聲情并茂的朗讀對學生產生了多么大的感染力和誘惑力啊。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為讀書樹“榜樣”,后來,我又讓一部分學生先走一步,引導他們先去看《親近母語》,然后讓他們朗讀,講故事,讓他們帶領其他學生讀書。
這一過程把課外閱讀推向一個又一個高潮,學生的閱讀興趣得到了培養,課外閱讀對學生產生了強烈的吸引力和期盼感,為完成一定量的課外閱讀提供了保證。
我們的語文教學不應再囿于“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教教科書”的封閉式教學機制中,必須營造一個開放式的學習氛圍。實踐證明,發展課外閱讀,讓學生課內外貫通,拓展兒童閱讀空間,正是語文教學“開放搞活”的有效途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