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英
【摘 要】在小學階段,聽說讀寫是學生語文能力構成的基礎。聽、說、讀、寫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相輔相成,密不可分。讀既包含了課內閱讀,又包含了課外閱讀,寫是聽、說、讀諸能力的最高表現形式,也是語文能力高度的綜合。雖然寫的難度很大,但我們只要巧施方法,學生同樣可以在習作這座百花園中汲取知識的甜蜜。
【關鍵詞】多媒體;語文;培養;閱讀習慣
在信息飛速發展的今天,把多媒體技術引入課堂,這已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多媒體的加入給我們的課堂帶來了許多好處。實際上,多媒體技術現在已經悄悄地走進了學生的課余生活,如學生對學習資料的收集與整理,網上與他人的交流和溝通……。
在信息技術的影響下,我在對學生的閱讀和習作能力方面進行了一些嘗試,并且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利用多媒體,促進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
1.放音樂營造閱讀氛圍
音樂本身就是情與境的結晶。以音樂烘托氣氛,可以激發學生閱讀的愿望。為了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我除了要求學生平時在家自由閱讀外,還利用每天的晨讀和下午的課前十分鐘等時間集中閱讀,意在讓學生在集體閱讀的氛圍中自我教育,自我督促,從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此時,多媒體技術無疑為創設情景、陶冶學生性情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視聽效果。
2.發信息督促習慣養成
每一個孩子不是一生下來就喜歡閱讀,即使部分孩子喜歡閱讀,也不一定能自動養成終身閱讀的習慣的。所以,良好的閱讀習慣需要強大的外力。課外閱讀,對于學生很重要!我利用校訊通這一平臺,經常以短信的形式和家長積極溝通,取得家長的理解和支持。我要求學生每天至少讀書二十到三十分鐘,并把它作為每天必做的一項家庭作業。在我的要求下,家長對孩子在家的閱讀情況認真記錄。對于做得好的家長,我同樣通過短信給予表揚。有人說過:簡單的事情重復做,就能成就偉大的事業。有了教師堅持不懈地督促和激勵,學生的閱讀習慣初步形成。
3.用網絡取得家長配合
別林斯基曾說過:“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閱讀的書,比不閱讀還要壞。我們必須學會一種本領,選擇最有價值,最適合自己需要的讀物。”學生年齡小,辨別能力差,教師要善于引導他們選擇優秀的課外讀物。我借助網絡的優勢,在校訊通的班級論壇上和家長在線交流,通過教師與家長一對一地了解溝通,我掌握了學生閱讀情況的第一手資料。如:學生有多少閱讀量、是否每天堅持閱讀、是否有做閱讀筆記的習慣、喜歡讀哪一方面的書、家長對于閱讀有何疑問和建議等等。家長通過和老師的交流,了解孩子在校的閱讀情況,豐富了家長和孩子進行親子共讀的經驗積累。
4.播視頻更新家長教育理念
很多家長認為:既然閱讀如此重要,那么為了提高孩子的寫作能力,多讀作文選不就行了。于是,買來一大堆優秀作文或日記起步等作文訓練書,孩子初讀時還興致盎然,可讀著讀著,書中那老套的作文題材,一成不變的寫作模式讓他們索然無味,慢慢地,這些書也就被束之高閣了。為此,我特意召開了一個以閱讀為主題的家長會,會上當我播放了薛瑞萍老師關于學生閱讀的講座視頻時,專家的科學理論和實踐經驗的完美結合讓人嘆服。誠然,閱讀和表達有著不可分割的緊密聯系,但是,語文課外閱讀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質,為他們的終生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學習寫作不是課外閱讀唯一的和最終的目標。如果一味地通過閱讀作文選來提高寫作能力,那樣只會事倍功半。學生要想寫出佳作,更需要一種底氣,而這種底氣是以深刻的情感體驗、豐富的語言積累、大量的語言素材儲備和厚實的社會生活知識作基礎的。
二、利用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寫作的樂趣
在作文教學中,不難發現有許多學生怕寫作文,寫作文時常是敲額頭、皺眉頭、咬筆頭,好半天也開不了頭,即使寫了也是三言兩語,無話可說。在教學中,我用多媒體創設情景,在有聲大課堂里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有了興趣,產生了寫作欲望,才能用心作文,從而提高作文教學效果。如在“母親節”前,讓學生寫《夸夸我的好媽媽》、《媽媽,我想對您說……》等,我讓學生聽著《世上只有媽媽好》的樂曲,觀看影片中的部分片斷,那樸實而真摯感人的畫面及凄婉動人的音樂強烈地沖擊著學生的感情,寫作欲望被激發,紛紛拿起筆,將心中對媽媽的愛盡情地寫出來。這樣按學生習作的心理特點,適時選用多媒體的形、聲、色并茂的特殊功能,調動了學生的各種感官,將間接經驗內化為直接經驗和表象,豐富了寫作素材,使“巧婦”常為“有米之炊”。之后,我借助網絡強大的交流平臺,鼓勵學生把自己的文章加以整理,以博客的名義發布到網上,與更多的人進行交流、討論,使之共同提高。
總之,多媒體技術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的教學手段,借助這一手段,可以促進教師教學思想和觀念的轉變,引起教學內容、方法、模式的更新,也形成師生角色的新轉化。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善于通過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為學生的多樣化學習和全面發展創造理想的環境,并力求讓多媒體技術從課內走向課外,從文本走向生活,從而使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為學生終身的幸福生活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