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艷麗
語文教學講究“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可見字,詞,句在寫作中的重要性。詞、句是寫作的基礎,沒有一定的遣詞造句的能力,就不可能寫出好的文章來。對學生遣詞造句能力的培養是語文教學的重要項目,對于提高學生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起到獨特的作用。
那么如何培養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呢?下面我談談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以教材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
首先我們語文教學必需把握好教材,以教材為中心,按照新課程的標準和要求,來指導學生進行遣詞造句能力的培養。
其次我們要以學生為主體,針對不同年齡、不同年級、不同層次對學生進行不同的訓練和指導。對語文基礎不太好的同學,要求不要太高,但必須句子結構完整,沒有語病,能夠鞏固他們已掌握的知識。對這類學生我們要循序漸進,逐步提升他們的能力。而對于語文基礎掌握教牢固,有發展潛能的學生,要鼓勵他們勇于創新,不要限制他們的思維發展,要為他們創造展示才能的機會,激發他們的求異思維。
二 、理解詞語
應用詞語,遣詞造句,就必需知道這個詞語的準確意思,引導學生與同義、近義、反義詞進行比較,辨析,使學生加深理解詞義,在遣詞造句時用詞更準確。例如:光臨和蒞臨的區別,蒞臨用于上級對下級的光臨,屬于客套的書面語。光臨多用于口頭語。如果是上級領導來我校視察工作,一個很正規的場合,我們就要用蒞臨一詞。又如:果然和竟然,這兩個詞意思相近,但是,它們也有一定的區別。果然表示事實與所說或所料相符,竟然它表示結果和預期相反出乎意料,它常用在不好的方面。所以,我們在遣詞造句時一定要弄清楚這個詞的確切意思,不明白的可以借助工具書,這樣我們造的句才能意思表達得更清楚,明白。
三、詞語歸類
要培養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就必須讓他們盡可能的記住更多的詞語,怎樣才能記住更多的詞語呢?我想讓他們自己進行詞語歸類是一個不錯的方法之一。如寫人的的詞語吧,哪些是寫人外貌特征的,哪些是寫人內心活動的。又如哪些是寫景的,哪些是寫物得,哪些是寫場景的等等,把這些詞語進行歸類整理,以便我們能夠記住。這樣對于我們進行遣詞造句是很有幫助的。
四、加強練習
要培養學生的遣詞造句能力,就一定要加強練習。在練習時,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達到目
1.說話練習
說話練習也就是通過口頭表達來加強練習,口頭語言是書面語言的基礎,所以培養學生遣詞造句能力也要從提高學生口頭語言表達能力入手。
其中最主要的是提高學生說完整話、通順話、精彩話的能力。人的口頭語言有很大的隨意性,尤其是學生受家庭,社會中的語言環境影響,語言的隨意性更大。這就要求教師(不只是語文教師)在課堂內外注意,培養學生說完整話、通順話、精采話,規范學生的口頭語言,使之規范化。
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任務,需要所有教師在課堂內外與學生的接觸中,持之以恒地努力,只有這樣才能有所成效。
其次要通過語言訓練活動來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如:利用班隊課和早會課的時間開展演講比賽、講故事比賽、競選小主持人比賽,競選班委干部和少先隊大隊部干部,組織一些小辯論等活動來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書寫練習
書寫練習主要采用句子的仿寫練習和句子的改寫練習相結合的原則來達到目的。我們可以先用這個詞寫一個短句,但它必須是結構完整,然后在短句的基礎上,不斷的充實內容,把句子的意思表達清楚,明白。指導學生遣詞造句時,低年級主要以模仿為主,一、二年級指導學生遣詞造句的訓練中,為了讓學生認識完整句子,教材安排了“什么是什么”、“誰干什么”、“誰怎么樣”、“誰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干什么”等句式的訓練,而高年級不緊要學會模仿,還要學會創新,要引導學生分析“因果關系”“轉折關系”“遞進關系”分析“比喻句”“排比句”“擬人句”“夸張句”。要拓展詞匯空間,打開思路,才能造出新穎的句子。
總之,要想培養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不僅需要學生的不斷努力,也需要教師的不斷反思,在反思中尋求更好的辦法,達到更好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