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義孟
創新能力目前較為一致的看法是:根據一定的目的和任務,運用一切已知的信息,開動能力思維活動,產生出來某種新穎、獨特、有社會或個人價值的產品的智力品質。江澤民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必須把中華民族興衰存亡的高度來認識,教育在培養民族的創新能力的創新精神和創造性人才方面肩負著特殊使命”。體育學科是學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個方面,它不僅與學校的其他課程在很多方面有一致性,更具有自身的鮮明性,體育學科為學生提供了獨有的、開闊的學習和活動環境,以及充分的觀察、思維、操作、實踐的表現機會,對于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開發提高,具有其他學科所無法比擬的優勢。
一、體育學科的鮮明特性
體育學科具有極其鮮明、突出的特點,概括起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實踐性:指的是“寓教于動”,體育課需要通過身體實踐活動。
2.整體性:指的是課內外的有機結合。
3.社會性:體育課程本身具有顯著的社會性。
4.差異性:是指個體身體條件、性別、地域、氣候、場地設施條件,學校體育傳統等。
5.復合性:指的是體育課程目標非單一性,體育課程融知識、技能、身體、精神及各種能力的培養、教育為一體,開發智力、培養創新能力也是體育教學的重要任務。
6.非階梯性:指的是體育課程內容,手段的非階梯式排列。
7.交叉性:體育學科包含自然科學類、社會科學類,隨著現代科學的發展和各門學科的相互滲透,體育學科成為多學科匯集交叉點,成為現代科學技術的“櫥窗”。
二、體育學科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途徑
1. 利用體育教材內容價值
創新能力是人腦高級心理機能,其形成和發展都受到人腦生
長發育水平活動特點的影響。毛澤東說:“體育,載知識之本,而寓道德之舍也。”身心健康為各種美德、知識、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物質基礎。居里夫人曾說過極富哲理的名言:“科學和基礎是健康的身體”因此學生全面良好的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完成,就需要身心俱健,要有充沛的體力,飽滿的精神和樂觀的情緒,以保證發展積極的思維,和良好的記憶,豐富的想象和集中注意。體育學科教材內容體現時代性、健身性、趣味性、實用性、不僅著眼于掌握體育技能、技術,更主要通過體育教學活動,有助于學生從生理上、心理上,社會精神文明等方面促進提高,使生命之樹“長青”。有充沛的精力去攀登科學高峰。
2.加強左側肢體練習
人的大腦分為左、右半腦,左右半腦是有明顯分工的,這是1981年獲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R·W斯佩里的研究成果。許多較高級的知識功能都集中于右半腦,右半腦在創造性思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而根據大腦兩半球對身體對側交叉支配的特點,有意識加強左側肢體部位的練習。抬左腳各種跳躍,擺動踢球,左側平衡等。實現對全腦的開發尤其對右腦機能的促進培育和左右密切配合,協調發展,利于人的潛在創新能力得到發展。
3.自行創編成套動作
體育課在體操、韻律操、武術項目的教學過程中,首先由易到難系統掌握,復習教學大綱規定技術動作。其次,可充實教材中沒有安排,但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簡單易學的各種技術動作,如:前滾翻可變化為雙手抱膝、手放胸前、兩腿交叉、分腿、直腿、雙人魚躍前滾等。也可重點介紹一些難度較大的動作和體操,武術編排成套動作的簡單知識,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自行編排有特色的學生出來演示,學生進行評價,教師充分鼓勵,提出改進意見,這樣的創新思維和創新活動,無疑會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提高。
4. 增加體育游戲活動
體育游戲是一種特殊的課堂活動和運動練習方法,體育游戲是一定的情節、形式、規則和結果等幾個部分組成的綜合性活動,學生可在一定范圍內自己摸索成小組討論取勝對手的方法,充滿公平競爭,冒險獲勝的氣氛。同時也可讓學生自己或分組創編體育游戲,由師生共同評價孰優孰劣。學生一旦參與積極性極高,可以有效地激發團隊精神,合作精神,有利生智力發展和創新能力的提高。
三、體育學科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方法
1.發現法
發現法用于體育教學,其突出特點是:不把現成的答案告訴學生,而讓學生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發揮主觀能動性,去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較快地掌握所學技術動作和有關知識,方法及原理,
2.問題教學法
愛因斯坦提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學生在參加體育活動中,會遇到種種困難和問題,如體育鍛煉的方法,提高成績途徑,各體育項目的技術、戰術、規則、練習方法、場地器材等。老師要鼓勵、誘導學生大膽提出問題,并可以解釋性的回答問題,讓學生通過:“觀察——提問——假設——推理——驗證”五步思維法對問題反復地、持續性地進行探究、實踐、逐步養成思勤問好學的良好習慣,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