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是國內很多企業的選擇,驅動因素很多,政策的因素、發展策略的因素、行業天花板……事實就是如此,企業熱衷于多元化發展,我們對此不加議論。但是,在多元化發展框架下,很多企業混淆了投資多元化和經營多元化的區別,帶來一系列的困擾,所以我們有必要厘清之間的邏輯,分清二者的區別,理性發展企業,獲得更好的績效。
企業是在滿足客戶和市場需求的同時,給股東帶來回報,為社會創造價值。所以投資行為必不可少,投資以后的企業主體需要經營,所以投資和經營不在一個層面上。
在這里,還要簡單區分一下經營和管理的區別,很多企業分不清經營和管理,把兩者混為一談。簡單說,經營主要解決效益問題,管理主要解決效率問題;經營直接面對利潤,管理間接面對利潤;經營解決1和2的問題,就是多和少的問題,管理主要解決0和1的問題,也就是生和死的問題。
很多企業在做發展的時候,進入到很多的行業領域,構建了一系列的主體,本來應該是個投資行為,是投資多元化,比如說巴菲特的哈撒韋公司,投資領域眾多,從飲料食品到汽車、保險、金融……,他并不去參與經營和管理,是明顯的投資多元化的行為特征。
我們很多企業進行投資形成主體之后,按照我們的思維定勢,認為是自家的買賣,總想自己去經營、去管理,認為人才無非就是延攬就可以了。所以,我們很多多元化集團總部都極其龐大,老總都是神仙,什么都懂,造成大量的外行領導內行。
其實,縱觀成功的多元化企業,“老子多元化、兒子專業化”是一個相對合理的路徑,其本質就是投資多元化和經營多元化的一個體現。
反觀我們的多元化企業:小而全、大而全,肥水不流外人田;企業從投資到經營再到管理,活都自己干,造成整個社會資源的浪費,整體的產出水平低下,整體競爭實力的下降……
最終也背離了企業的初衷,費力不討好,忙得要死,累得要命,產出很可憐。究其根源,在于沒有分清投資多元化和經營多元化的區別,走到了一個錯誤的企業發展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