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卓林
摘 要:個人獨資企業是我國經濟組織的一種重要行為,下文將對個人獨資企業財產歸屬及無限責任的承擔進行分析,已加深對個人獨資企業的理解和認識。
關鍵詞:個人獨資企業;財產;無限責任
一、個人獨資企業財產歸屬關系問題
企業進行生產經營,一般都需要有一定的財產如資金、設備、場地等作為物質基礎,公司、合伙企業如此,個人獨資企業也不例外。個人獨資企業的財產,從來源看,與公司、合伙企業是一樣的,主要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是投資人在設立企業時投入的財產,也就是投資人的出資,另一部分是個人獨資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積累起來的財產。在個人獨資企業依法設立后和從事生產經營的過程中,基于這些財產必然會形成個人獨資企業的財產關系,從法律意義上看,明確個人獨資企業財產的法律性質,確定這些財產的歸屬,從具有重要意義。
所謂個人獨資企業,是指依照本法在中國境內設立,由一個自然人投資,財產為投資人個人所有,投資人以其個人財產對企業債務承擔無限責任的經營實體。這一規定表明,個人獨資企業的財產為投資人個人所有,這是個人獨資企業的一個基本法律特征,反映了個人獨資企業的性質,決定了個人獨資企業的法律地位。正是因為個人獨資企業的財產為投資人個人所有,由投資人支配并享受其利益,企業本身沒有獨立的或者相對獨立的可供支配的財產,所以,個人獨資企業不具有法人資格,是自然人企業,它在法律上的主體資格仍然為自然人,即投資人個人是擁有個人獨資企業財產權利并承擔個人獨資企業財產責任的主體。凡是個人獨資企業,企業的財產就歸投資人個人所有,這是個人獨資企業的一個必要特性,企業的財產歸屬關系不具有這一特性,就不屬于個人獨資企業。
個人獨資企業投資人對本企業的財產依法享有所有權。按照民法通則第七十一條規定,財產所有權是指所有人依法對自己的財產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因此,個人獨資企業財產所有權制度包含如下內容:其一,個人獨資企業財產所有權的主體是個人獨資企業投資人,也就是說,個人獨資企業投資人是本企業財產的所有人,個人獨資企業的財產屬于其投資人的個人財產,二者在法律上沒有界限。其二,投資人作為財產所有人對本企業的財產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這種權利是一種充分完整的支配權,投資人在不違反法律的前提下,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控制支配個人獨資企業的財產,其對本企業財產的支配權是不受限制的。其三,個人獨資企業投資人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可以自主自愿地對本企業的財產行使占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從而直接取得物質利益,任何人都不得對投資人正當行使這種支配權加以妨礙或者干涉。其四,當個人獨資企業的財產受到非法侵犯也就是個人獨資企業投資人的個人的財產受到侵犯時,或者當投資人對個人獨資企業財產行使支配權受到他人妨礙時,投資人有向侵犯其財產或者妨礙其行使權利的人提出追索、排除妨礙等請求權。
財產所有權的取得,不得違反法律規定,沒有法律根據或者違反法律規定而取得的財產,是非法取得,不能形成非法的所有權。因此,個人獨資企業投資人對本企業財產的所有權也必須是依法取得的,換句話說,只有依法取得的個人獨資企業財產,才能形成個人獨資企業投資人的財產所有權。在實踐中,個人獨資企業投資人對本企業財產的所有權主要通過以下四種方式取得:1.投資人直接進行勞動,從事生產經營,創造出財富,并取得其財產所有權;2.因收取孳息而取得財產所有權;3.因添附財產而取得所有權;4.繼受取得財產所有權。
個人獨資企業投資人可以依照法律實現他對個人獨資企業財產的占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這就是行使財產所有權。投資人行使財產所有權,可以是在事實上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個人獨資企業的財產,也可以是按照法定方式將其財產所有權的部分權能分離或轉讓出去,由他人行使,還可以將財產所有權轉讓或贈與他人。在多數情況下,投資人都無需借助他人的行為,就可以獨立地行使其對個人獨資企業的財產所有權。
在個人獨資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中,投資人將財產所有權的一項或幾項權能分離或轉讓出去,又會形成其他一些以使用收益財物為目的的財產權,如,財產使用權,企業經營權,承包權,采礦權、相鄰權,共有權,等等。這些權利都來源于財產所有權,是所有權派生的權利,因而也是與所有權有關的權利。為了保障這些財產權利的實現,保護個人獨資企業投資人和債權人的合法權益,促進個人獨資企業的生產經營,本條明確規定了個人獨資企業財產所有權的有關權利可以依法進行轉讓或繼承。
二、個人獨資企業承擔無限責任的情形
在我國實際生活中,由于多種原因,在相當一部分家庭中,人們的個人財產與家庭財產是不作明確劃分,也難以劃分清楚的,家庭成員的財產一般都是以家庭共有財產的形式存在著。一些個人獨資企業的投資主體是一個自然人,但投資人設立企業用作出資的財產實際上是家庭共有財產,個人獨資企業的生產經營收益也都為投資人的家庭成員所共同享有。在這種情況下,當需要對個人獨資企業的債務承擔財產責任時,只是以一部分家庭財產作為投資人個人財產,對個人獨資企業債務承擔無限責任,對投資人來說,就會造成事實上的權利義務不平等,在一定程度上也規避了一部分財產責任。針對我國存在這種實際情況,在本法第二條規定的個人獨資企業投資人以其個人財產對企業債務承擔無限責任的基礎上,本條又對投資人承擔無限責任的財產范圍作出了特別規定,這就是,個人獨資企業投資人在申請企業設立登記時,明確以其家庭共有財產作為個人出資的,應當依法以家庭共有財產對企業債務承擔無限責任。
該規定,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從法律上肯定了由一個自然人設立的,以其家庭共有財產作為個人出資,并且以投資人的家庭共有財產對企業債務承擔無限責任的個人獨資企業的存在。第二,個人獨資企業,承擔無限責任是例外。第三,確定個人獨資企業投資人應以其家庭共有財產承擔無限責任的前提是,該投資人在向登記機關申請設立個人獨資企業時明確是以其家庭共有財產作為個人出資,也就是說,投資人是否以家庭共有財產承擔責任,取決于他在申請企業設立登記時是否明確自己是以家庭共有財產作為個人出資的。如果投資人在向登記機關申報出資時,沒有說明是以家庭共有財產出資,就不能要求投資人以其家庭共有財產承擔無限責任。第四,投資人應當在申請設立個人獨資企業時,向登記機關明確是否是以家庭共有財產作為個人出資。用作投資人出資的財產的性質,應當在申報出資時加以明確,否則事后認定非常困難,不利于債務責任的及時履行。至于投資人應當在設立申請書還是在其他設立申請文件中對出資的情況加以明確,法律上未作規定,可以由登記機關在實際執行中根據需要作出具體規定。第五,個人獨資企業投資人應當依法以家庭共有財產對企業債務承擔無限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