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慧
摘 要:定金是現實中常用的合同形式或者合同條款。為正確理解定金,下文將著重介紹定金的概念、性質、種類以及與其他概念的區別。
關鍵詞:定金;合同;違約金;預付款
一、定金概述
1.定金的概念。定金,是指為擔保債權,依法律規定或者雙方的約定,一方于合同履行前給付對方的一定金錢。債務人履行債務后,定金應當抵作價款或者收回。給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無權要求返還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應當雙倍退還定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定金:定金擔保只產生債權而不產生物權。定金具有從屬性。定金合同是主合同的從合同,具有從屬性。定金合同以主合同的有效存在為前提,隨主合同的存在而存在,隨主合同的消滅而消滅。定金擔保是一種雙方當事人之間的互為擔保。2.定金的性質。(1)定金的性質可以由當事人約定。當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約定定金具有互不排斥的多重性質。例如,對立約定金,當事人可以約定在正式訂立主合同后,定金不予以返還,而是轉而用作違約定金;對于成約定金、證約定金,亦可通過約定使其給付后同時具有違約定金性質。(2)在有些情況下,即便當事人未約定,也可以推定定金兼具約定性質以外的其他性質。如違約定金、解約定金和成約定金合同,是主合同的從合同,而從合同存在必能證明主合同的存在,故上述三種定金當然同時具有證約定金的性質。(3)當事人未對定金性質作出約定時,應當作出相應的推定。一般情況下,應當推定該定金僅具有定金的一般性質。根據《擔保法》規定的立法精神,我國的交易習慣以及司法實踐的普遍認可,我國定金的一般性質應當為違約定金。
二、定金的分類
依定金設定的目的不同,定金可以分為以下五類:(1)訂約(立約)定金。根據《擔保法解釋》第115條的規定,以定金交付為訂立主合同之擔保,若其后一方拒絕訂立主合同,應承受定金罰則。此種定金在商品房買賣中常見。(2)成約定金。根據《擔保法解釋》第116條的規定,以定金交付作為主合同成立或生效要件,不交付定金,主合同即不成立(或不生效)。此種定金往往適用于收受定金方處于優勢的場合。此種定金需要注意兩點:一是雖未交付,但主合同已履行或已履行主要部分的,主合同照樣成立(生效);二是唯成約定金的交付與主合同成立有關系,其他定金的交付與主合同成立與否并無關系,所以不要將定金合同的實踐性與成約定金交付對主合同成立的影響混為一談。(3)解約定金。根據《擔保法解釋》第117條的規定,定金交付后,一方解除主合同時,須以承擔定金罰則為代價。簡言之,此種定金情形下,雙方均可隨時行使單方解除權,但必須承擔定金罰則。此種定金主要適用于雙方都懷有精誠合作以達雙贏的愿望,但又互不信任之場合。(4)違約定金。根據《擔保法》第89條、《合同法》第115條、《擔保法解釋》第120條的規定,即一方當事人不履行或履行不符合約定,致使雙方喪失合同目的時,應承擔定金罰則。違約定金是最常見的定金種類,也是《擔保法解釋》頒布前,我國立法(《擔保法》、《合同法》)上明文承認的定金類型。(5)證約定金。指以定金交付作為訂立主合同的證據。此種定金并非一種獨立的定金類型,而是解約、違約定金兼具的一種證據功能。
三、定金的效力
定金擔保是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通過訂立定金合同設立的。定金應當以書面形式約定。定金合同的主要內容應當包括定金的數額、交付定金的期限。當事人還可以就定金的種類作出約定。定金合同是要式合同。定金合同是實踐合同。定金合同的標的物主要是金錢,且數額不得超過法定比例。定金的標的物主要是金錢,這是定金擔保與質權相區別的一個重要標志。同時,根據我國《擔保法》第91條的規定,定金的數額由當事人約定,但不得超過主合同標的額的20%。我國《擔保法解釋》第121條進一步規定,當事人約定的定金數額超過主合同標的額20%的,超過的部分,不具有定金的效力。定金的效力因定金的種類的不同而不同,可以由當事人約定;當事人沒有約定的,定金具有以下效力:(1)證約效力,即證明主合同關系的存在。只要有一方當事人交付定金的事實,就可以推定當事人間主合同關系的存在。(2)預先給付的效力。在主合同正常履行后,定金應當抵作價款或者收回。(3)擔保的效力。定金的擔保作用通過適用定金罰則來實現。在主合同因違約得不到履行時,適用定金罰則;當事人一方不完全履行合同的,應當按照未履行部分所占合同約定內容的比例,適用定金罰則;因合同關系以外第三人的過錯,致使主合同不能履行的,適用定金罰則,受定金處罰的一方當事人,可以依法向第三人追償;因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或者其他違約行為,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實現,可以適用定金罰則,除非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4)不可抗力、意外事件致使主合同不能履行的,不適用定金罰則。
四、定金與相關概念的區別
1.定金與保證金的區別。所謂保證金,是指合同當事人一方或雙方為保證合同的履行,而留存于對方或提存于第三人的金錢。在現實經濟生活中流行的保證金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合同當事人為保證其債權的實現而要求另一方提供的保證金。另一種形式的保證金,是雙方在合同成立時候,為保證各自義務的履行而向共同認可的第三人(通常為公證機關)提存的保證金。保證金也具有類似定金一樣的擔保合同實現的作用,但其沒有雙倍返還的功能。而且當事人可以自行約定定金的作用功能(如:合同訂立的保證、合同生效的條件、合同成立的證明、或者合同解除的代價)。而這些功能是保證金不具備的。保證金留存或提存的時間和數額是沒有限制的。雙方當事人可以自行約定在合同履行前、合同履行過程中皆可;保證金的數額可以相當于債務額,并不像定金那樣,其總額不得超過主合同總價款的20%,而且必須是在合同約定時或者合同簽訂前給付。2.定金與預付款的區別。所謂預付款,是產品或勞務的接受方為表明自己履行合同的誠意或者為對方履行合同提供一定資金,在對方履行合同前率先向對方支付的部分價金或勞務報酬。.實踐中,訂金、預付金、誠實信用金等都是預付款的種種別名。預付款的目的在于以率先支付一定款項作為合同履行的誠意,或者將這一數量的款項作為合同履行所需資金的一部分。所以,預付款實際上是合同應該履行款項的一部分,定金則不然。定金的給付時間既可以在主合同正式訂立(即合同預約階段),也可以在合同訂立后。而預付款一般在合同正式訂立之后才能要求給付。定金的作用在于擔保主合同的履行,在買賣合同訂立前,一般就約束雙方當事人按時簽訂正式合同;而在合同訂立后的定金主要在于促使雙方當事人進入合同的實質履行階段。但就預付款而言,合同無效或者出現違約事由時,退還相同數額即可,其不具有懲罰的性質。如果給付的意思不明確或依法不能認定具備定金條款或定金合同的,應該推定為預付款。3.定金與違約金的區別。違約金是合同當事人在合同訂立時預先約定的或法律規定的,當一方違約時向對方支付的一定數量的金錢。定金為擔保方式,違約金為違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