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于河
摘要:個人獨資企業是一種重要的經濟組織形式。本文著重對個人獨資企業的法律義務及其與其他經濟組織的區別進行介紹。
關鍵詞:個人獨資企業;法律義務;誠實信用;公共利益
一、個人獨資企業經營活動準則的要求
個人獨資企業作為獨立經營實體,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受利益驅動,具有很強的自發性和盲目性,為了規范個人獨資企業的經營行為,維護正常的經濟秩序,個人獨資企業從事經營活動必須遵守法律、行政法規,遵守誠實信用原則,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個人獨資企業應當依法履行納稅義務。
1.個人獨資企業必須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在法律、行政法規允許的范圍內活動。法律是國家立法機關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其施行的人們共同遵守的行為規范,包括憲法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各項基本法和單項法。如刑法、民法通則、公司法、合同法、票據法、保險法、商標法、專利法、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等。行政法規是國務院為實施行政管理職責,依據憲法、法律和國家立法機關的授權制定的,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其施行的人們共同遵守的行為規則。包括國務院頒布或者國務院批準頒布的條例、辦法等。如企業登記條例、企業會計準則等。法律和行政法規廣義上統稱為法,是全國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集中體現。一切國家機關、武裝力量、各政黨、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和全體公民都必須遵守。這是建立社會主義法制國家的必然要求。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確立,國家加快了市場經濟方面的立法,有關各類市場主體設立、變更、終止,產品質量、消費者權益保護、勞動、稅收、環境保護、反對不正當競爭等有關市場經濟管理的法律陸續出臺,將企業經營活動全部納入法制軌道,不僅為企業發展創造了公平有序的競爭環境,同時為企業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提供了法律保障。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個人獨資企業只有依法經營才能最大限度地獲取應得利益,并得到法律保護。違法經營,必然要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2.個人獨資企業必須遵守誠實信用原則。誠實信用原則是一切商事活動的基本原則。最早起源于羅馬法,原來是指契約的履行應當誠實守信。經過法國民法和德國民法的發展,到了瑞士民法,已經將誠實信用原則的適用由債權債務關系擴及整個商事活動。誠實信用原則要求經營者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本著真誠善意的態度,講真話、辦實事,開誠布公,信守承諾,不得以欺詐蒙騙等有背于誠實信用原則的方法從事經營活動,損害國家和消費者利益。誠實信用原則是市場經濟活動的基本原則。按照誠實信用原則,個人獨資企業在經營活動中應當重合同守信用,提供商品或服務要按質論價,自覺維護國家和消費者利益。然而現實生活中確有一些個人獨資企業受利益的驅動,濫用法律賦予的權力,違背誠實信用原則,采取以次充好,摻雜使假等手段欺騙消費者。所有這些都是與社會主義道德標準格格不人的,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秩序所不容許的。個人獨資企業應當自重、自愛,自覺遵守誠實信用原則,這對于提高個人獨資企業自身的商譽和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3.個人獨資企業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是全社會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利益,包括物質的利益和非物質的利益,其中也包括個人獨資企業自身的利益。需要通過建立良好的經濟秩序和社會秩序加以維護。個人獨資企業作為獨立的經營實體,追求利潤是其根本目的,加上其自身的個體性特征,受利益驅動,在經營活動中極易與社會公共利益發生沖突,從而導致社會公共利益受損,這是任何一個國家的法律制度都不容許的。本條規定,個人獨資企業從事經營活動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目的是警示個人獨資企業要尊重社會公共利益,自覺維護社會公共利益,不要一味追求自身利益而置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于不顧;如果有損害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將依法受到追究。4.個人獨資企業依法履行納稅義務。稅收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是國家發展公益事業,促進經濟和社會全面發展及實現國家管理職能的基本保證。一切經濟組織和公民都有依法納稅的義務。個人獨資企業從事經營活動應當依法履行納稅義務。
二、個人獨資企業的調整范圍及與其他經濟組織形式的比較
個人獨資企業,是指依照本法在中國境內設立,由一個自然人投資,財產為投資人個人所有,投資人以其個人財產對企業債務承擔無限責任的經營實體。個人獨資企業包括符合本法規定條件的現有的個人獨資企業和部分個體工商戶。不包括國有和集體所有的獨資企業,也不包括外商投資的獨資企業。
作為當今市場經濟最典型的三種企業形式,公司、合伙和個人獨資企業,雖然同為以營利為目的的經濟組織或者稱經濟實體,但是三者的法律形態截然不同:第一,存在的法律依據不同。公司制企業依據公司法設立,受公司法調整;合伙制企業依據合伙企業法設立,受合伙企業法調整;個人獨資企業依據個人獨資企業法設立,受個人獨資企業法調整。第二,組建方式不同。公司一般由兩個以上投資人共同出資設立,投資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合伙企業由兩個以上合伙人共同出資設立,合伙人一般為自然人。個人獨資企業由一個自然人投資設立。第三,投資人與公司或者企業的財產關系不同,責任形式不同。公司股東的個人財產與其投入公司的財產徹底分離,股東以其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即負有限責任。合伙企業合伙人的財產與合伙企業的財產相對分立,當合伙企業財產不足以清償合伙企業債務時,合伙人以其投入合伙企業的財產以外的其他財產對合伙企業債務負連帶清償責任,即負無限責任。個人獨資企業投資人的個人財產與企業財產不分離,投資人以其個人財產對企業債務承擔無限責任。第四,法律地位不同。公司是企業法人,合伙企業和個人獨資企業是非法人。第五,內部事務管理結構不同。公司設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依照法定職權和公司章程的約定管理公司事務。合伙企業的合伙人依照合伙企業法的規定和合伙協議的約定管理合伙企業事務。合伙人對執行合伙企業事務享有同等的權利,可以由全體合伙人執行合伙企業事務,也可以由合伙協議約定或者全體合伙人決定,委托一名或者數名合伙人執行合伙企業事務。不參加執行合伙企業事務的合伙人有權監督執行合伙企業事務的合伙人,檢查它們執行合伙企業事務的情況。個人獨資企業的出資人可以自行管理企業事務,也可以委托或者聘用其他具有民事行為能力的人負責企業事務的管理。
除了上述主要的區別外個人獨資企業與公司和合伙企業相比,一般規模較小,設立條件較寬松,設立程序較簡便,進入或者退出市場也較靈活。但是其公示性(主要指財務公開程度)不如公司和合伙企業,投資者的經營風險大于公司和合伙企業。投資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投資取向,自愿選擇適合自身發展需要的企業形式進行投資,進入市場,參與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