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天竹
我國公民的選舉權利包括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我國《憲法》第三十四條,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年滿18周歲的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但是依照法律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除外。”理解我國公民的選舉權利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含義
憲法規定,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權力的途徑有兩條:
一是通過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力;
二是人民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
其中,第二種途徑就包括直接民主的方式,即公民直接行使自己的各項民主權利,管理各項事務。而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行使權力的方式,是間接民主,即公民必須先選舉產生自己的代表組成各級權力機關,再由各級權力機關代替公民去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而公民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就是實現這種間接民主的必經程序。
對于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含義,有狹義和廣義兩個方面的理解。從狹義上說,所謂選舉權是指公民按照自己的意愿,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直接選舉縣鄉兩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權利,而不包括選舉設區的市、自治州以上的人民代表的權利,以及選舉產生其他國家公職人員的權利。被選舉權是指公民依照法律規定有被選舉成為縣鄉兩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權利。從廣義上說,所謂選舉權是指公民按照自己的意愿,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選舉產生各級權力機關的組成人員和選舉產生依法應當通過選舉方式產生的其他國家公職人員的權利。所謂被選舉權是指公民有依照法律規定被選舉成為各級人大代表和依法應當通過選舉方式產生的其他國家公職人員的權利。
這樣,公民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涉及的范圍就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直接選舉產生或者被選舉成為縣鄉兩級人大代表的權利;
二是間接選舉產生或者被選舉成為設區的市、自治州以上各級人民代表的權利;
三是通過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或者被選舉成為國家公職人員的權利。
對本條規定的公民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應當作廣義的理解。
因為:
第一,憲法規定的公民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基礎性的政治權利,是全體人民當家作主的最主要的形式。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核心精神是公民按照自己的意愿,選出國家公職人員代表自己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力,而選出國家公職人員的層面并不是單一的,它不僅包括公民選舉產生或者被選舉成為縣鄉兩級人大代表,還包括公民有選舉產生或者被選舉成為設區的市、自治州以上的各級人大代表的權利,以及選舉產生或者被選舉成為其他國家公職人員的權利。如果把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僅僅限于直接選舉范圍的權利,就意味著本條規定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不是憲法和法律中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全部,或者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在憲法和法律中有不同的含義。
第二,為了照顧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普遍性而將它們限于直接選舉的層面,沒有必要。因為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并不等于現實的權利。本條的規定只是表明公民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強調的是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平等性和普遍性,而并不表明現實中每個公民就有直接選舉的權利和間接選舉的權利,因為在貫徹平等原則和普遍原則的前提下,行使直接選舉和間接選舉的具體權利還需要具備不同的條件。
第三,雖然設區的市、自治州以上的人民代表大會的組成人員以及其他需要由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的國家公職人員,不是由所有公民直接選舉產生,但各級人大代表自身首先也是公民,由他們間接選舉上一級的人大代表或者同級的其他公職人員,也還是一種普通公民的選舉。
二、選舉權、被選舉權的特點
根據本條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只要年滿十八周歲,即具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有以下特點:
(1)具有廣泛性。凡年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2)具有平等性。每一個公民在一次選舉中,只有一次投票權,其投票的效力是平等的。當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歷史和現實的原因,我國的選舉中也還存在一些不平等的因素。比如,農村一定數量的人口數所能選出的代表人數,就遠遠低于城市同樣的人口數所能選出的代表人數。這一情況實際意味著農村選民在選舉中投票的效力與城市選民在選舉中投票的效力是不平等的。
(3)公民行使選舉權不僅有法律保障,還有物質保障。選舉法第8條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選舉經費,由國庫開支。”
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限制
根據本條的規定,公民行使選舉權和被選舉權,還須具備兩個基本條件:
一是年齡條件。依據憲法的規定,我國公民行使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年齡條件有兩個,一個是普通公民行使選舉權與被選舉權需要年滿十八周歲。將普通公民的選舉年齡確定為十八周歲,主要是從自然規律與社會規律來看,十八周歲是劃分公民成年與未成年的界限,到了十八周歲,公民的生理和心理已趨于成熟,具備了辨別自我行為的能力。另一個是一些特殊的職務要有特殊的年齡限制。比如,憲法規定:“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年滿四十五周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可以被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副主席。”
二是政治權利方面的條件。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是公民重要的政治權利。根據本條的規定,依照法律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不得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依照法律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是指人民法院依據我國刑法的規定,對某一犯罪行為判處剝奪政治權利刑罰的人,主要包括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犯罪分子和其他被剝奪政治權利的犯罪分子。
根據刑法的規定,剝奪政治權利的內容包括:
(1)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2)憲法規定的公民享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權利;
(3)擔任國家機關職務的權利;
(4)擔任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和人民團體領導職務的權利。
此外,選舉權還有停止行使和不行使的情形。如嚴重刑事犯罪案被羈押,正在受偵查、起訴、審判的人,經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決定,在被羈押期間停止行使選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