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沛清
一、公司人格否認制度的含義
公司法人人格否認制度,又稱公司人格否認制度,所謂公司人格否認制度,是指基于特定的事由,在具體的法律關系中,否認公司法人的獨立人格和股東的有限責任,責令股東對公司債權人或公共利益承擔無限責任,以制止濫用公司獨立人格,保護公司債權人的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維護法律公平正義價值目標的要求而設置的一種法律制度。它是為克服法人人格獨立及由此所引起的法人責任獨立的弊端而出現的一項法律制度。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20條引入了公司人格否認制度,這是我國公司制度建設上的一大進步。但是只有禁止股東權利濫用的原則性條款,對具體的適用要件,適用主體和訴訟主體的資格確定,濫用禁止等諸多具體問題仍沒有規定,相關的規定還有待建立、健全和完善。
二、公司人格否認制度特征
公司法人人格否認制度作為在特定情形下對股東有限責任的修正和維護,當公司法人人格與股東有限責任被濫用打破,它作為一種事后救濟手段出現,是對公司、股東與債權人一種風險與權利的平衡,實現了“矯正的公平”。它具有以下特征:
1.公司人格否認制度的適用雖然具有否認公司人格的功能,但它是針對已經合法取得公司獨立法人資格,且該獨立人格及股東有限責任又被濫用的公司而設置。
2.公司人格否認只對特定個案中公司獨立人格予以否認,而不是對該公司法人人格的全面、徹底、永久地否認,其效力不涉及該公司的其他法律關系,并且不影響該公司作為一個獨立實體合法的繼續存在。它是對公司因一事而導致法人人格的臨時剝奪,公司人格否認只發生在特定的時間,是對特定時間段的公司人格的否認,并非對公司人格永久的否認,一旦特定事項處理完畢、特定時間結束,公司人格否認制度將不再發生效力,對該公司的獨立人格和股東有限責任而言,仍是有效的存在。
3.公司人格否認制度主要是為了保護債權人的利益,它在性質上屬于民事責任,是私法上的責任。公司人格否認的適用,必須由與該公司有利害關系的當事人提出請求,否則,法院一般不主動適用。
三、公司人格否認制度的適用要件
(一)主體要件
公司人格否認制度的主體要件包括兩方面:一是義務主體,即公司人格的濫用者;一是權利主體,即因公司人格濫用而受到損害,并有權提起公司人格否認之訴的當事人。
1.公司人格否認的義務主體
是否適用公司人格否認制度,首先應考慮是否存在公司人格濫用者,不存在公司人格濫用時,則公司人格否認即無適用的對象。公司法人人格的濫用人通常就是該公司之擁有實質控制能力的股東。在通常情況下,持有公司股份資本的多數是獲得多數表決權及有效控制公司機關(董事會、監事會)組成人員任免權等重大事項決策權的基礎,支配股東往往都持有公司多數資本,通常是半數以上。因此,從這一角度理解,持有公司多數股份是衡量是否對公司擁有實際控制能力的一項客觀標準。
2.公司人格否認的權利主體
因股東濫用公司人格而受到損害者,可能包括公司、公司其它股東、公司的債權人以及社會公眾,但上述主體并不都有權提起公司人格否認之訴,只有公司的債權人和代表國家利益或社會公共利益的政府部門才有權作為權利主體提起公司人格否認之訴。
(二)行為要件
1.對于股東濫用公司人格的行為應該適用客觀濫用說
行為要件強調的是公司人格之利用者必須實施了濫用公司人格的行為。即只要有控制股東對公司人格的濫用行為,就可以提起否認公司人格之訴,向公司背后的控制股東直索責任。有學者主張將公司人格濫用行為人必須存在規避法定或約定義務的主觀惡意作為公司人格否認制度適用要件之一。
2.從行為內容來看,強調的是公司人格的利用者必須實施了濫用公司人格的行為
其行為包括以下四種:
①濫用公司人格欺詐公司債權人。
②濫用公司人格回避契約義務。
③濫用公司人格回避法律義務。
④公司的形骸化。
(三)結果要件
1.從行為后果來看,濫用公司人格的行為必須給他人或社會造成損害
結果要件是指公司法人人格利用者濫用公司人格的行為必須給他人或社會造成損害,若沒有損害的發生,也就沒有適用否認制度的必要。
2.從行為的因果關系來看,濫用公司人格的行為與造成的損害之間存在直接的因果關系,這就要求受損害的當事人必須能夠證明其所受損害與濫用公司人格的不當行為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否則不能向法院提請否認公司人格的訴訟請求。
四、 我國公司人格否認的判定標準
1.公司資本顯著不足
在實行股東有限責任原則的情形下,公司資本是公司對外獨立承擔責任的最低擔保,如果出現出資人以公司方式組織經營,而又不具備與公司經營之事業及其隱含的風險相適應的足額資本,其經營風險就有可能轉嫁到債權人或社會公眾身上,而股東則可以利用公司法人人格逃避責任,以至損害法律公平、正義的價值目標。因此公司資本是否充足應作為判斷濫用行為是否存在的一項重要標準。
2.利用公司人格回避合同和侵權債務
利用公司人格回避合同和侵權債務的情形非常之多,通常是股東依據公司獨立人格,以公司名義承擔公司本身并未因此受益的債務或公司本身極不相稱的風險,造成債權債務關系中的股東與公司錯位,導致股東僅享利益,而公司獨擔風險的不公正狀況,并最終損害債權人的利益。
3.利用公司人格規避法律義務
規避法律義務,指當事人以迂回方法避免直接違反法律規定,但卻足以使某項強行法立法目的落空的行為。利用公司獨立人格規避法律主要表現為,當事人利用既存的公司或新設立的公司為工具,以實行依法其自身無法達成的行為。
4.公司法人人格形骸化
公司法人人格形骸化是指公司與股東完全混同,使公司成為股東或另一公司的另一個自我,或成為其代理機構和工具,以至于形成股東即公司、公司即股東的情況。在一人公司和母子公司的場合下,公司法人格形骸化的情況較嚴重,另外,出資人用同一出資、同一從業人員、同一經營場所登記為兩個以上公司,為轉移財產、逃避債務提供便利,也是我國存在的一種典型的法人格形骸化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