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媛
商業秘密作為一種十分重要的無形財產,在21世紀這一知識經濟時代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商業秘密法律制度的起源,遠可以追溯至古羅馬時期,古羅馬法禁止第三人誘使奴隸主的奴隸泄露主人有關商業事物的秘密,并明確了法律責任,但作為現代意義上的專門法律制度,商業秘密法律制度乃以19世紀英國衡平法為開端。
一、我國對商業秘密的定義
在我國,商業秘密作為法律術語最早出現于1991年《民事訴訟法》,但該法未對商業秘密予以界定。1992年7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首次對商業秘密作出司法解釋,其規定,商業秘密主要是指技術秘密、商業情報及信息等,如生產工藝、配方、貿易聯系、購銷渠道等當事人不愿公開的工商業秘密”。 1993年《反不正當競爭法》對商業秘密做了較為完整的概括。其規定,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并經權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
二、我國對侵犯商業秘密的法律救濟途徑
基于商業秘密保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各國都對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加以規制以確保權利人的利益,鼓勵技術創新,尊重商業道德,維護競爭秩序。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20條、第25條,《刑法》第219條,《關于禁止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的若干規定》第7條規定了侵犯商業秘密的民事、行政和刑事責任。
1.侵犯商業秘密應承擔的民事責任
對于侵犯商業秘密應承擔的民事責任散見于《合同法》以及一些其他法規之中,反不正當競爭法第20條也作了原則的規定。其承擔形式主要有以下二種:
(1)違約責任。應按雙方簽定的保密合同的約定承擔責任。承擔違約責任的主要方式是停止違約行為、支付違約金或者賠償損失等;
(2)侵權責任。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主要是停止侵權行為、賠償損失、返還商業秘密附著物;因侵權行為給權利人造成不良影響的,還應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另外還應承擔權利人因調查侵害其合法權益的不正當行為時所支付的合理費用。
應當提出的是,如果當事人所持有的商業秘密是通過合法轉讓、善意取得或者通過反向工程自行開發的,應排除于不正當手段之外,不承擔民事責任。
2.侵犯商業秘密應承擔的行政責任
不正當競爭行為人除了應承擔民事責任外,還會承擔行政法律責任。行政責任一詞的含義有多種理解。[1]此處的行政責任指行為人對其侵犯商業秘密所必須承擔的、有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依《反不正當競爭法》作出的強制性處罰,是行政法律關系的主體之一,即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所應承擔的行政法上的責任。對于不正當競爭行為,縣級以上的監督檢查部門有權監督檢查加以發現和制止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侵犯商業秘密主要承擔的行政責任為:責令停止侵權行為和罰款。另外根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行政處罰程序規定(試行)》,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可以采取緊急強制措施,如扣留、封存、暫停支付等。
3.侵犯商業秘密應承擔的刑事責任
注重運用刑法武器保護商業秘密,已成為現代刑事立法的趨勢。我國《刑法》第219條、第220條增加了侵犯商業秘密罪,該罪是指以盜竊、利誘、脅迫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或者非法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或獲取的商業秘密,給商業秘密的權利人造成重大損失的行為。
刑法實際是將反不正當競爭法第10條的內容吸收進來,單獨規定為一條犯罪。但是我們不得不注意的是對于侵犯商業秘密罪的界限一定要把握準確,不能隨意的擴大使用,否則不但不能保護正當競爭,還會損害競爭。
三、如何加強對商業秘密的保護
1.建立完善的商業秘密管理規章制度
為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公平競爭的經濟秩序,首先應建立完善的商業秘密管理規章制度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這其中應包括對商業秘密進行管理的目的、商業秘密的定義及范圍、對資料之使用、管理人的責任、商業秘密保護義務的確立和違反義務的責任等。保密規章制度的制定要合理、合法、切實、可行。一般而言,企業制定的保密規章制度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
(1)商業秘密的范圍;
(2)商業秘密的管理者及責任;
(3)商業秘密檔案管理;
(4)商業秘密的申報與審查;
(5)商業秘密的保密義務、處罰,雇傭期間產生的商業秘密的歸屬以及關于競業禁止的規定等等。
2.與涉密人員簽定保密合同
首先,要確定哪些人可以接觸哪些商業秘密信息,并將這類人員進行分類,涉密人員一般包括:接觸、知悉、掌握商業秘密的高級研究開發人員、技術人員、經營管理人員;一般技術支持人員和關鍵崗位的技術工人等,要限定知悉范圍,不在知悉范圍內的人員確因工作需要接觸商業秘密的,須經保密工作機構負責人批準同意。
3.簽訂競業禁止合同
在當今的市場經濟條件下,人才的流動已經成為非常普遍的現象,不能為了防止侵害商業秘密行為發生就去阻止人才的流動,而是要想辦法對人才流動可能帶來的對商業秘密的侵害加以規制,其措施一是可以規定重要涉密人員離職須經過一定期限的脫密期,根據有關規定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中或保密合同中約定在勞動合同終止前或該職工提出解除勞動合同后的一段時間內,調整其工作崗位,變更勞動合同中的相關內容。二是在本單位存在重要商業秘密的前提下,同知悉商業秘密的有關人員簽定競業禁止合同,以約束其雇員在職或離職后的一段時間內不得與雇主有競爭的
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