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銘
摘 要:據調研發現,職務犯罪案件實刑不高的原因之一就是取證不規范、證據固定不到位,使犯罪嫌疑人有機可乘。修改的刑訴法對偵查人員的取證活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全面收集證明犯罪嫌疑人有罪、無罪、罪輕、罪重的證據,而且要及時固定證明檢察機關取證行為合法性的各種證據。為了使職務犯罪偵辦工作更加科學、有序進行,更好的懲治職務犯罪,筆者從職務犯罪案件取證合法性的角度談談個人想法。
關鍵詞:證據;合法性;職務犯罪
一、當前職務犯罪案件取證活動存在的問題
(一)不重視證據形式的轉化
在辦案實踐過程中,辦案人員在查辦職務犯罪時,在立案前往往經過大量的初查工作,應為涉及一定級別的領導干部,偵查部門在查辦案件時通常較為慎重,一旦在初查階段將事實查清,且符合法律規定的犯罪構成,基本的證據就已經具備,事實也基本清楚,立案后只是補充、完善一些證據,部分案件甚至是立案就可能基本結案。因此,初查證據能否在后續訴訟中使用的問題就尤為突出。
(二)取證過程不規范
修改后刑訴法對嚴格依照法定程序收集獲取證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確規定了非法言詞證據的范圍和排除規則。同時,對違法法定程序取得的物證。書證等證據采信也做了規定。目前,在職務犯罪案件偵辦過程中,存在單人提訊、單人取證等現象。此外,偵查人員在調取與案件有關的物證、書證等證據的過程中,存在不依法定程序的情形,如在對相關場所進行搜查時,沒有見證人在場、甚至沒有搜查證進行搜查,且搜查筆錄所記事項相對簡單,不能完整記錄搜查活動全過程。
(三)取證不全面
一是在已獲犯罪嫌疑人認罪口供的情況下,不注重全面收集其他能夠證明犯罪事實的證據,一旦犯罪嫌疑人推翻口供,其他證據難以形成完整的證據鏈條、造成控罪無力;二是在為取得證明犯罪事實的直接證據的情況下,不注重全面收集簡介證據,證據之間沒有形成完整的證據鏈,導致無法證明犯罪事實;三是受重實體輕程序觀念的影響,偵查人員在收集職務犯罪案件證據的過程中,只注重收集證明案件事實的證據,而對證明證據來源情況的證據,則不注意收集,從而影響了證據的證明力。
二、職務犯罪案件取證問題的原因分析
導致檢察機關自偵案件偵查活動出現不規范、不合法取證行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受傳統訴訟觀念的影響
從偵查實踐來看,由于受觀念、體制、機制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一些職務犯罪案件偵查工作多采用“由供到證”的偵查模式。偵查人員拿到線索后,進行初查取證,獲取一定的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發生后,很快就進入到獲取口供的階段,之后會不斷地根據口供來補充需要的證據,再根據證據來不斷印證口供進行。因此,偵查人員仍然沒有擺脫“由供到證”的思維模式和查案方式,對于辦案過程中遇到的“零口供”犯罪嫌疑人,有時會感到束手無措,對職務犯罪案件偵查工作面臨的復雜局面缺乏適應性。此外,受重實體輕程序、重打擊輕保護等傳統執法觀念的影響,偵查人員在收集職務犯罪案件證據時往往忽視對取證過程合法性的要求。
(二)偵查措施仍待強化
修改后刑訴法適度強化了職務犯罪案件的偵查、強制措施,適當延長了傳喚、拘傳時間;賦予檢察機關對于重大貪污、賄賂犯罪案件以及利用職權實施的嚴重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的重大犯罪案件,可以采取技術偵查措施;違法財產沒收程序;指定監視居住等。這些制度的完善,進一步增強了檢察機關的偵查能力和偵查水平。但是,根據新刑訴法規定,檢察機關不具有獨立使用技術偵查措施的權力,而是要經過嚴格的批準手續后按照規定交有關機關執行。職務犯罪偵查部門技術偵查的運用還相當落后,同偵查機關相比,檢察機關技偵工作有待加強。
(三)對證據標準的理解不同
查辦職務犯罪案件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偵查人員通過初查取證、訊問犯罪嫌疑人、詢問證人、調取物證、書證等一系列偵查活動,逐步查明職務犯罪案件事實。而公訴部門的審查起訴活動則是從犯罪嫌疑人的行為是否構成職務犯罪、是否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角度對全部在案證據進行審查判斷。此外,由于職務犯罪偵查部門不直接參加職務案件的法庭審理活動,偵查人員不直接面對辯護人對證據合法性和證明力提出的質疑,使偵查人員與公訴人元對于證據確實、充分的證明標準和證據采信標準的理解不盡相同。
三、完善職務犯罪案件取證活動的對策
偵查人員要不斷完善職務犯罪案件取證活動,強化證據意識、程序意識、質量意識,切實保證職務犯罪案件取證行為的依法、全面、客觀,實現打擊犯罪與保障人權的雙重目標。
(一)強化證據意識,切實貫徹修改后刑訴法
職務犯罪部門要認真組織偵查人員對修改后刑訴法進行專門學習培訓,確保偵查人員全面理解、掌握修改后刑訴法的具體內容和規范要求,進一步強化證據是訴訟的基礎和核心理念,提高依法收集證據的意識,切實把證據的合法性與證據的關聯性同等看待,從證據內容、收集程序、表現形式等各個方面確保職務犯罪案件證據符合法律規定,避免取證行為的任意性和不規范性。同時,要增強證據補強意識。目前,初查獲取的證據能否在審判中使用,尤其是能否作為定案依據,實踐中存在一定分歧,有些法院則認為初查證據使用沒有法律依據。在此情形下,檢察機關職務犯罪偵查部門必須進一步增強證據補強意識,對于職務犯罪案件立案前的證據以及電子證據等,進入立案偵查階段后要及時進行證據轉化固定,尤其是犯罪嫌疑人供述和證人證言等言詞證據,立案后必須依照法定程序訊問犯罪嫌疑人、詢問證人,重新收集言詞證據;對于證據缺乏形式要件的,要注意及時按照修改后刑訴法的要求進行補強,將其的影響降到最低。
(二)轉變偵查思路和方法,改變偵查模式
職務犯罪偵查人員要轉變觀念,改變以往依賴口供的偵查思路和方法,把物證調查作為職務犯罪偵查的常規方法,從獲取職務犯罪的客觀證據、實物證據入手開展職務犯罪偵查工作,然后再獲取口供,真正實現偵查辦案模式從“由供到證”向“由證到供”的轉變,以適應修改后刑訴法的新要求。此外,偵查人員要樹立實體公正與程序公正并重、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并重的多元價值觀,杜絕刑訊逼供、暴力取證等違法辦案行為的發生,從而更有力、更準確地打擊犯罪。
(三)加強與偵監、公訴部門的溝通協調
職務犯罪偵查部門要加強與偵監、公訴部門的聯系,積極邀請偵監、公訴部門提前介入職務犯罪案件偵查,建立批捕、訴前協商機制,確保取證合法、及時、全面。同時,在案件取證過程中,偵查部門要加強與公訴部門密切聯系溝通協調,及時補強瑕疵證據,有效避免起訴前案件取證不扎實、不到位的情形,確保案件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