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媛 王希軍
職教專家戴士弘教授說過,不管教師自己上課講得多么好,多么符合課程評價的經典標準,如果不符合突出能力目標、任務訓練、學生主體、以職業活動為導向、課程內容以項目任務為載體、課程的知識理論實踐一體化設計這六項原則,這樣的課程就是新時代職業教育的不合格課程;上這樣課程的教師就是不合格教師。[1]了解了這些,作為在校的教師,我們應該打破傳統的教學方法,要按照職教專家提出的指導意見充分細致地進行課程設計。
一、目前高職教育課堂教學現狀
高等職業教育在我國實行的時間不是很長,很多教師授課一般還是按照原來的思路,按照課本上的章節目錄和引入本節課知識點,列舉實例也是隨意零亂,與實際的職業崗位脫節,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師演示,完全生硬的學生模仿等環節進行,一節課下來,老師把書本上的知識傳授完了,學生也聽煩了,更談不上對學生職業能力的訓練了,這樣的教學模式勢必不會有預期中的教學效果,學生的職業能力更談不上提高,課程教學好壞不能只與教師“講”的好不好有關,更重要的是要看學生“學”的好不好。學生有興趣,積極參與并學到有用的東西,這才是一堂好課[2]。由此可見,想要把課上好,教師就必須擯棄傳統的授課思想,對自身的職教能力及課程能力本位項目化改造。
二、能力本位化項目改造的有效方法
1.課程內容必須是職業活動和工作過程導向
教師在進行課程設計時,首先要根據職業崗位能力需求、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確定明確、具體、可檢驗的課堂職業能力目標,然后考慮用何種項目、方式、手段、素材對學生進行訓練以實現既定目標。不能首先考慮要講授哪些知識、怎樣講清這些知識。職業能力訓練沒有知識的支撐,難以順利進行,但是高職課堂教學絕對不能顛倒“應會”和“應知”的地位,知識目標必須服從并服務于職業能力目標。[3]
2.突出能力目標
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細化單元設計,一般應以兩學時為單元編寫,項目訓練的過程、步驟、方法、手段必須逐項描述清楚。課堂教學中要用到的訓練素材,可制作成課件或資料卡,單元設計中只需標明其編號和展示方法,具體內容不需寫入。絕對不能按照教科書章節順序來編排,更不允許抄錄、羅列教科書內容,應以項目任務為載體進行能力訓練,確保該項目任務能夠調動學生訓練的主動性,通過該項目的訓練讓學生學出來知識,練出來能力。[4]
3.以項目和任務為主要載體
這是“以就業為導向”的具體要求確定項目和任務時應結合企業應用實際情況,只有選擇學生最關注最感興趣的企業相關案例,學生才會主動、積極地參與。另外,每個教學單元設定的訓練項目必須在課內完成,不能延至課外演變為課外作業。這樣課堂教學的效果和效率才是可檢驗的。[3]
4.用任務訓練職業崗位能力
引入直觀、具體的職業活動導向的案例,從案例引出實際的問題,教師對問題進行試解、演示。學生可以先模仿,教師對學生的引導不是理論推導,更多的是行動引導。問題初步解決之后,對知識進行歸納:系統知識、類型問題、解題模式。
5.課程必須以學生為主體
課堂教學設計應符合學生職業能力形成和知識認知的規律在教學設計時要從初學者的角度來考慮,從直觀實例出發,重視學習行為引導,訓練項目的設計應符合由感性到理性、由具體到抽象、由簡單到復雜、由表象到實質、由模糊到精確等認知規律,教師還要注意激發和保護學生參加職業能力訓練的積極性。
6.課程整體的知識、理論、實踐必須要一體化
即教、學、做一體化,知識、理論、實踐一體化,時間、地點、內容、教師的一體化。知識、理論、實踐緊密結合,相互支持,相互促進。為了更好的區分非一體化,需要解決的常見問題有:單元教學中,先講后用;整體教學中,先集中理論,最后綜合實踐;大型實踐課中沒有知識、理論的配合。這些都是常見的非一體化安排。[4]
三、課程能力本位項目化改造實例
Photoshop是各高職院校設計類專業的核心課程,熟練地操作軟件與知識運用及設計思想展開緊密銜接是對學生的基本要求,在傳統的授課方式下往往是枯燥的菜單和工具的講解,達不到預期的目標,這樣的課程就必須進行改造。下面就以職教教學改革應遵循原則及有效的改造方法為參考主線,對《photoshop圖形圖像處理》這門課程整體教學設計進行研究探討。
1.課程目標設計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熟練掌握Photoshop圖像處理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能夠使用Photoshop進行圖像素材處理、海報制作、數碼照片處理,能制作平面廣告、包裝效果圖、產品界面,能制作常見類型的網頁界面,具備一定的設計分析能力,能夠為后續課程以及實際崗位工作提供所需要的經過處理制作的圖像素材。能夠勝任平面設計師和室內設計師的崗位。
2.進行項目化改造
按照職教課程改革的思路,通過對職業崗位的定位,確定了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通過參照崗位職業資格證書(平面設計師)的考核大綱,確定了知識目標。原有教材的內容過于陳舊、實例以偏蓋全、制作過于簡單、缺乏生動趣味、不合認知規律,本著由簡單到復雜、由單項到綜合的設計原則重新組織教學內容,對實踐項目進行能力本位項目化改造,改造前后對比如圖1所示。
3.合理制定考核方案
合理的考核方案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學習行為和職業素質養成。本課程的考核方案制定如下:
(1)本課程操作性強,鑒于平時學習過程的重要性,考核以平時課堂表現、課內課外訓練為主,期末課程設計為輔的形式,平時考核成績占60%,期末知識考核成績占40%。
平時考核屬于過程考核,在每個項目教學過程中實施,具體考核學生對該項目中的知識和技巧的掌握,以及學生的實踐能力。具體成績比例如下:平時考核包括考勤(5%)、課堂表現(30%)作業質量(20%)、實驗報告(5%)。期末知識考核成績包括創作能力(期末項目設計)及知識水平(認證)(40%)。
(2)課程設計在課程初始布置,貫穿整個學期,前期主要以設計規劃為主,后期主要以具體制作實現為主,期末整合提交,重點考核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能夠運用各種工具及命令完成項目的整體設計與制作。
四、結語
究竟怎樣才知道自己所教授課程是否符合職教改革要求,廣大教師在授課時要時刻注意如何用精彩內容吸引學生;使用豐富的補充實例;課上有操作,包括教師的示范和學生獨立完成的操作;有提供成敗、正反兩方面案例和經驗;有重點訓練學生的“學習能力”的項目;有貫穿的綜合項目(案例、實務)和相應實訓;有單項實訓;能夠帶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3]。
參考文獻
[1] 戴士弘.職業教育課程教學改革[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6:3-7.
[2] 曾良驥,等.論高職教育應該怎樣進行課堂教學設計[J].長江教育.2008,(1):15-8.
[3] 鐘燕輝,等.基于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課程設計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10,(7):6-7.
[4] 戴士弘.職業教育課程教學改革[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6: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