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小玲
摘 要:品德與社會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綜合課程。課程意在通過活動使兒童在過程中獲得真實體驗和感悟,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學活動的設計尤為重要,我們要設計有效的活動,引導學生通過活動去體驗、感悟、發現和探究,使學生真正地獲得道德成長。
關鍵詞:有效活動;道德成長;活動過程
《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品德與社會課程是知與行相統一的過程,注重學生在體驗、探究和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實現社會性發展。本課程強調必須從學生發展的現實和可能出發,提高德育的實效性。教學要因地制宜地創造有利于學生品德和行為習慣養成的學習環境,選取學生生活中真實可信的生動事例,采用學生樂于和適于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方式,幫助他們認識和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使教學成為學生體驗生活、道德成長的有效過程。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學活動的設計顯得尤為重要,如何設計有效活動,引導學生通過活動去體驗、感悟、發現和探究,真正獲得道德成長呢?
一、明確活動目的
活動是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教師引領學生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手段和載體。布魯姆說:“有效的教學始于知道希望達到的目標是什么。”活動要有明確的目的,活動要清晰,落腳點要很明確,活動的依據是教學目標。如果目標性不強,效果不明顯,哪怕自以為再好的活動,也要忍痛割愛。只有緊緊圍繞目標進行活動,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而為了避免無效的活動,我們在設計活動之前就應該非常清楚活動的目的。如,《新小區》中我設計“猜一猜”這個活動,是以學生感興趣的、易于接受的方式來讓學生了解小區中不同工作人員的工作特點。對一年級學生而言,以兒歌的形式來講述工作特點,再以謎語的方式來呈現,一邊動腦一邊動口,牢牢記住了他們的工作特點。
二、注意活動過程間的遞進
學生的知識、行為能力和情感體驗水平都有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我們在制訂目標的時候,都是以學生原有的知識、行為能力和情感道德水平為基礎的,因此,在設計教學過程的時候,我們應該以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為準繩,循序漸進地安排教學過程,層層深入地落實教學目標。
《公共設施在哭泣》是三年級品社下中的一課,本課主要圍繞公共設施被破壞的一些現象,引導學生找到現象,分析原因是本課的重點,為了突出本課重點,我設計了如下的教學活動:
1.解讀課本圖片。首先運用聲音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聽一段課本中廣場上的座椅為何哭泣的自述。學生仔細聽完后,讓他們來交流一下誰在哭,并用自己的話來說說座椅哭泣的原因,根據學生回答出示座椅哭泣的圖片,緊接著出示課本中的圖片,讓學生來解讀,看看還有誰在哭,想想他們哭泣的原因,在看完后讓學生交流。根據學生的交流,我可以隨機出示相應的圖片,并作適當的補充。
2.學生交流資料。接著讓學生將自己課前所調查的身邊的公共設施遭損壞或侵占的資料進行交流,并選取典型的資料貼在黑板上。學生交流的都是自己身邊的事例,當他們通過親身調查,感受到在我們生活中起著重要作用的公共設施正遭受著嚴重的破壞時,他們的憤慨之情也油然而生。
3.教師補充數據資料。逐步讓學生感受到公共設施損壞情況的嚴重性,引導學生認識到破壞公共設施造成的嚴重后果,達成知識目標。
4.學生談感受。此時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我再補充我所搜集到的關于公共設施遭破壞的數據資料,并將相關數據化為學生易懂的每天平均要發生這樣的事情多少起時,對學生的觸動是巨大的,他們對公共設施被破壞的嚴重性有了更深的感受,同時也感受到其造成的嚴重后果,對那些破壞公共設施的行為充滿了厭惡,也激起了他們自覺愛護公共設施的責任感。在達成知識目標的同時,也達成了情感目標。
三、找準活動切入點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揣摩何處為學生所不易領會,即于其處提出問題(語)。”就拿第三單元第一課《兒童的樂園》來說,這一課的難點是:讓學生感受到樂園的背后有很多人在為他們服務以及大人們對孩子們的關愛和期望。這一內容處于“最近發展區”內,如何讓學生認識和理解這一新的內容,我們就要找準“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點,使學生通過思考、討論,掌握重點,弄清難點,強化對新知識的認識和理解。
其中,通過啟發和引導來感受自己身邊的人對他們的關愛和期望較為容易,而對各類專業人員為兒童服務的感受則非常困難,因為大多數學生并不了解。因此,我從細微處著手,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動畫片的片尾字幕來引導他們去觀察和思考。
教學片段:
師:小朋友們,這是你們最喜歡看的動畫片《大耳朵圖圖》,讓我們先來欣賞一下。觀看動畫片片段。
師:大家看得這么入迷,肯定都被動畫片吸引了吧,不過在剛才動畫片結束的時候,你們有沒有注意到這么幾個畫面:出示片尾字幕。看,和剛才的動畫片不一樣,這上面有著很多的……
生:字。
師:小眼睛真尖,那這些字都是什么內容呢?自己小聲讀讀。說說你讀到了什么?
生:我讀到了“藝術顧問”。
師:是的,在動畫片制作的過程中需要得到藝術顧問的指導。
生:我讀到了“配音演員”。
師:對啊,動畫片光有畫面,沒有聲音可不行啊。配音演員可是很重要的。
生:我讀到了“制片”。
師:制片人就是拿錢出來拍這部動畫片的人。
生:……
師:是啊,這些都是為你們辛辛苦苦制作動畫片的工作人員啊。聽了老師的介紹,你有什么想法嗎?
生:啊,原來這么一部小小的動畫片需要這么多人的勞動啊,那其他的電視節目需要的人肯定更多。
生:我知道,還有主持人。
師:是的,小朋友們,你們想想看,其實,我們在享受好吃的食物時,在好玩的地方痛快地玩耍時,在我們的樂園中盡情歡樂時,還有哪些人在為我們服務呢?
生:有公園里的工作人員。
生:有圖書館的阿姨。
生:有……
通過動眼和動腦,學生感受到了簡單的快樂背后原來有那么多人在勞動和付出。通過思考,他們也感受到了不僅僅是自己的父母、長輩、老師對他們十分關愛,社會上方方面面的人都關心愛護著少年兒童。
綜上所述,我們在備課時,要深入研究教材和學生,準確確定學生良好品德形成的發展點,通過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有效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為投入課堂,使我們的品社課堂不斷地散發出德育魅力。
(作者單位 上海市嘉定區安亭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