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
摘 要:為學生有效學習創設良好的環境,這種人為設計的教學環境,被稱之為教學情境?!读x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
關鍵詞:數學;情境;創設
如何創設科學、有效的數學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是我們每一位數學教師應當時刻關注的問題。數學教學情境的創設是多樣性的,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我在數學課中如何創設教學情境。
一、趣味性情境創設
興趣是一種帶有情感色彩的認識傾向。在數學教學中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能激發學生提出數學問題,使學生有機會進入積極思維的狀態,有利于引導學生的創新學習。
如,講九年級《隨機事件》時,通過央視熱播的動畫片《大英雄狄青》給學生講解這位宋朝名將拋擲百枚錢幣鼓士氣,從而順利征討儂智高,大獲全勝,平定了邕州的故事。接著又設問:“聽完故事是不是還為狄青捏著把汗?狄青真的有把握100枚銅幣全朝上嗎?”這個情境的創設及內容都比較新穎。學生聽完后,迫切想了解狄青會贏的原因。
另外,在這個教學過程中,在把全班分為多個小組回答各種問題時,設計用兩個骰子撒出點數,用面朝上的點數之和來確定哪一小組回答問題,會使學生感覺很新鮮,又覺得很公平,體現事件的隨機性。
這樣的情境創設隨著情境慢慢深入,在教學過程中又創設情境,并不失時機地滲透強化隨機概念,可謂邊學邊用,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興奮狀態,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強烈動機,達到有效學習的目的。
二、生活式情境創設
從實際生活引入新知識,有助于學生體會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為學生從數學的角度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供示范。
例如,金融問題:儲蓄的學問,怎樣存錢本息多,買保險和存款哪一個更合算,定期存款與國債的比較;交通:出租車計價問題,怎樣出行省時省錢;最佳方案問題:花壇設計,房屋的布局和裝修,旅游租車、購票;等等。
如果教師引用這些例子,使學生體會到這些問題只有用數學知識才能解決,說明數學應用之廣泛,感受到我們的周圍無處不存在數學,就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三、質疑式情境創設
孔子說過:“疑慮,思之始,學之始。”創設問題情境,是讓學生先處在一種矛盾狀態,再通過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分析、對比、討論、歸納,不僅能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新的知識,而且對學生情感、態度、意志等方面的發展都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四、學科整合式情境創設
例如,在講授“有理數乘法”時,先復習小學學過的正有理數的乘法:3+3+3+3=3×4,3×4就是4個3相加。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使學生在古詩的誦念中體會出蘊含的數學原理,明白了為何要畫三視圖,并產生強烈的畫三視圖的求知欲。這樣的情境創設,將數學在其他學科中的應用以問題情境和文化與生活情境的形式進行創設,不僅能提高學習興趣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有效加強學科間的聯系與綜合,體現數學的應用價值。
五、巧用故事,創設故事情境
故事是學生最喜愛的文學樣式之一,它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受到強烈的刺激,而且故事中蘊藏的思想感情能起到教育學生的任用。
如,在教學“圓周率”時,穿插我國古代數學家祖沖之的故事,不僅能讓學生加深對圓周率的認識,而且也培養了學生的愛國熱情,增加了民族自豪感。
六、拓展空間,創設開放情境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思維發展水平和認識能力等具體情況,設計具有開放性的數學問題,讓學生有機會運用一系列思考策略進行活動,鞏固和實踐相關的知識技能,發展學生的思考能力,同時讓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去體驗成功,逐步樹立解決問題的信心,對學習數學產生渾厚的興趣。
開放性練習可以克服學生的思維定式,拓寬思路。例如,在教學相遇問題中相遇求路程這類題目時,學生解題容易套用公式:路程=(甲速+乙速)×時間,教師可以適時地安排一道開放性的練習題:甲乙兩人同時從對面走來,甲每分走52米,乙每分走48米,兩人走了10分,兩地相距多少米?很多學生套用公式完成了此題,但有學生發現此題兩人行走結果不明確,無法解答。雙方爭論不休,教師就讓學生想象會出現哪些情況,加上合理的運動結果后再進行解答。于是就出現了三種情況:相遇;未相遇,還相距一段路;相遇后交叉而過,又相距一段路。就這樣,開放性的練習,導致了開放性的學習,培養了學生靈活地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當然,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還很多,如,及時評講統計分析過的試卷,也是一種問題情境的創設,在學生提出問題時創設問題情境等等??傊灰盐諘r機恰到好處就行。
創設問題情境后還需注意:
(1)教師所提問題既要有一定的思維空間,又要貼近學生知識或實際生活。
(2)要由淺入深,不斷接近問題的解決,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機會表現自我。
(3)抓住思維的最佳突破口,讓學生有盡可能多的體驗、感悟、實踐機會。
(作者單位 廣東省深圳市翠園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