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樹森
【教材分析】
從學生的成長特點而言,這一時期的學生開始進入青春期,產生“我長大了”等觀念,開始與青春親密接觸,熱情、朝氣,連同沖動一起叩響少年的心扉,容易“逆反”“從眾”。同樣,這一時期的學生也喜歡自己思考人生與意義等重大問題。
依據課標“成長中的我”中“認識自我”部分“能夠悅納生理變化,認識青春期心理”和“客觀評價自己,培養健全人格和良好個性品質”的規定,本課從了解青春的角度認識處于青春期的“新自我”。
【設計思路】
通過小品展現青春期學生中存在的思想認識上和行為上的誤區,進行專門的討論,引導學生意識到誤讀青春的危害,從而去正確解讀青春,來“感悟青春”。
【學情分析】
步入青春期的初中生在認識和行動上出現了一些誤區,這是伴隨著青春發育期生理和心理的變化而產生的,這些誤區嚴重影響了中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引導學生正確地解讀青春,走出誤區是本節課的目的所在。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態度,尊重他人的優良品質。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能夠正確地看待自己的成長。
(2)能夠正確發展男、女生間的友誼。
過程與方法目標:
(1)認識青春期在思想和行為上的誤區。
(2)理解真正獨立的意義。
(3)感悟青春,提升精神境界。
【教學重點】
正確表現個性,正確處理男、女生關系。
【教學難點】
認識真正的個性。
【教學方法】
小品表演、討論、朗誦、歸納等。
【教學過程】
師:時光的腳步匆匆,光陰改變著你和我,伴隨著同學們發生的諸多變化,長大的童年輕輕敲開了青春的大門,我們走進了人生的花季、雨季。青春的旅程中幾多歡樂、幾多迷惑、幾多拼搏、幾多失落,讓我們一起體驗青春、解讀青春。
板書標題:4.2-1青春誤讀
欣賞小品《誤讀青春》,想一想,小品中展現了哪些對青春的誤讀?
生答略。
師展示投影:經常談論和取笑同學的生理變化?經常談論和猜疑男女生的關系?喜歡以各種方式逞強,表現個性?總覺得父母和老師太羅嗦,和自己過不去?講“義氣”,兩肋插刀……
師:進入青春期我們會發生一些生理和心理上的變化,感到好奇,充滿新鮮感,甚至出現錯誤的認識和做法,都是十分正常的,關鍵是走出誤區,正確地解讀青春。
我們可不可以談論這些生理上的變化呢?開玩笑是否合適?
可不可以起外號?
生答略。
總結:對于青春,我們充滿了好奇,因此,同學間可以相互交流共享成長的經驗,但要遵循彼此尊重的基本原則。在尊重與關愛的環境中,我們將進一步體會到青春成長的美好。拿別人的生理發育特點開玩笑是不應該的,這是對他人人格的不尊重,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
師:尊重別人可以獲得別人的尊重,也可以幫助我們獲得更多的友誼。
那么,男女同學之間有沒有友誼呢?
首先朗誦:青春詩歌。
問:男女同學各有哪些優缺點?
要不要交往?
應該如何交往?
生答略。
總結:男女同學之間的正常交往,有益于我們的身心健康發展,可以優勢互補,取長補短,從而營造一種和諧、溫馨、團結、合作的氛圍。
但要端正態度,培養健康的交往意識;廣泛交往,避免個別接觸,程度宜淺不宜深;疏而不遠,把握尺度。
老師:十三四歲的青少年如八九點鐘的太陽,年輕的心渴望長大、成熟、獨立。在我們身邊和小品當中有沒有這些現象?
生答略。
當我們盲目追求青春個性時,可能會違反學校、班級的相關規定,與父母產生一些摩擦?那么,真正的個性是什么?如何表現自己的個性?什么是真正的長大?
生答略。
總結:真正的個性不是裝扮上的標新立異,也不是發型上的燙卷染色,更不是姿勢上的千媚百態,而是從內心深處散發的魅力,真正的獨立和長大應該是逐漸擺脫依賴,勇于為自己行為負責的精神。
老師:當我們與父母頂嘴、發生矛盾時,我們有沒有想到父母為什么這么做呢?我們應該怎樣正確對待父母和老師的教育?
生答略。
總結:換位思考,理解父母、老師的用意,體會家長的苦心;多一些溝通、交流,積累更多的生活經驗;盡自己所能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體貼父母,讓家長放心。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青少年的獨立意識會逐漸增強,這是難能可貴的。但是,我們不應該將其同接受成年人的正確教育對立起來。我們應該看到,我們中學生年齡還小,社會經驗和生活經驗都還比較缺乏,虛心接受家長和老師的正確教育和引導是很有必要的。如果,連老師和家長的正確教育和引導都聽不進去,我們就很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出現偏差,甚至會誤入歧途。
做一做:
1.為建設和諧、團結、友愛的班級,我給男、女同學的建議。
2.為父母做一件實事(記錄自己的感受和父母的反應)。
課堂小結:
生:談體會、收獲。
教師:青春是一個美妙的旅程,擁有青春,我們便有了勇氣和魄力,我們就能夠盡情享受人生競賽的樂趣。青春期可塑性強,容易走進誤區,我們要正確地解讀青春,體會成長的美好,快樂地度過青春期。
(作者單位 陜西省西安市愛知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