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金志
摘 要:物理實驗探究教學在新課程物理教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學生實驗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是教師現代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而合作探究又是物理實驗探究教學行之有效的方法。讓學生多學,把自主學習的時間和學習活動的空間權利還給學生,做到少教精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實行小組合作教學,指導學生實驗探索,體會學習的樂趣,突出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新學觀。
關鍵詞:物理實驗探究;自主合作探究模式;教師少教;學生多學
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說:“教學的主要目的在于尋求并找出一種教學的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學生可以多學。”葉圣陶先生說:“教是為了不教。”這兩句可以說是“教經”。釋迦牟尼留給弟子們的法寶就是:“自以為燈,自以為靠。”作為人類文明的傳遞者,我們教師應留給學生“多學”而至“不教”的法寶依然應該是“燈”和“靠”。在物理實驗探究式教學中如何落實少教多學呢?
一、高中物理實驗探究式教學的定義
高中物理實驗探究式教學是將物理實驗與探究式教學有效結合起來,教師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學生親自參與到知識的探索中來,主動思考、分析、總結、反思的一種實驗探索活動。
在實驗教學中,教師要學會用“需要”去誘發學生;用“任務”去驅動學生;用“評價”去保障教學,設法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實驗的熱情。物理實驗在科學探究中的作用概括為:(1)創設情境;(2)形成問題;(3)提供證據;(4)促進理解。
二、學生是物理實驗探究式教學過程的主體參與者
物理實驗探究式教學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注重探究的過程和親身實踐,物理實驗探究活動中要充分相信學生,要敢于放手讓學生走自主創新之路;在物理實驗探究式教學活動中要重視學生的元認知,積極引導學生在探究活動中不斷自我完善;物理實驗探究教學要重視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發揮和建構學生的主體性。
用實驗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的規律,實驗前要學生明確的問題:(1)實驗技能方面的,如,怎么測量這些物理量,測量時有哪些注意事項,怎樣操作才能保證實驗數據的準確性、設計表格等。(2)應該是實驗探究思想方法的問題,如,學生制訂實驗方案、設計實驗步驟、實驗中怎樣控制變量的問題,這些都應該由學生自己來完成。
三、教師是物理實驗探究式教學過程中的促進者和合作者
物理實驗探究式教學中的教師不再是知識傳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學生進行物理實驗探究活動有力的促進者。在實驗探究活動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反思與創造,能接納學生的獨創見解,與學生一起探索交流,與學生一起分享成果,提高了實驗教學效率,有效地培養學生探索精神及動手能力,分析實驗數據,討論實驗結果,將直觀的感性認識上升為抽象的理性認識,學會科學探究的方法,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深刻領會概念、規律的由來。
如,在“滑動摩擦力”實驗探究中,學生在初中已經學過滑動摩擦力,并且也做過有關滑動摩擦力的探究實驗,教師引導學生設計幾種不同方案供學生選擇。分析各種方案的優缺點,需要解決的困難。如,為解決實驗中只有勻速運動前提下才能用測出的拉力代替測量滑動摩擦力的問題,實驗方案中可在固定測力計的情況下,用拉木板代替拉木塊。取得證據以后如何分析并得出實驗結論的過程,若沒有教師的指導,學生獨立完成還是存在著一定的盲目性。分析數據得出結論這個環節教師應該對學生做一定的指導。
四、少教多學的積極意義
少教多學的重心在學生的學習,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學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注重精心設計教學,做到少講精練,把重心放在凸顯問題的解決和個別輔導上,當好組織者和指導者。教學的終極目的是學生學會學習并具備相應的能力,在少教多學中,教師組織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進行廣泛的合作與多變交流,使學生逐漸由學會達到會學,并具備了相應的學習能力。
五、處理好主導和主體的關系,落實多學少教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一個積極主動的構建過程,學習者不是被動地接受外在的信息,而是根據先前認知結構主動地有選擇地知覺外在信息,構建當前事物的意義。”這就要求教師把課堂時間和課堂空間還給學生,讓學生能充分思考,把思維的過程還給學生。很重要的一點是不能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教師的“教”要教在點子上,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通過教師的教,激發學生的智慧,提高科學的學習效果。學生仍然是課堂的中心,教師尤其應該注意的是不能以自己的講授代替學生的思考,不能以一己之見否定學生的奇思妙想,更不能以標準答案束縛學生的思維。
例如,在教學“排除電路故障”時,兩燈泡串聯,當開關閉合時,發現兩燈均不亮,安培表示數為零。要求學生根據已有知識判斷故障的原因、故障的位置以及怎樣排除故障。問題的存在恰恰是推開真理大門的前奏。組織學生分組開展討論,由學生自己分析和處理信息。經過討論,有小組提出電源可能接觸不良或是報廢的,提出立即更新電池。基礎好一些的學生提出用電壓表來判定是不是廢電池。有的小組提出是電流表壞了或接觸不良,有的小組認為可能是某一導線斷了……這么多答案究竟哪一種更正確呢?又怎么一一解決呢?小組內、組與組之間共同探討,并請學生演示解決問題的實驗,學生的思維異常活躍。
總之,在高中物理實驗中開展探究式學習,應該更好地定位好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學生通過實驗共同去探究新知識,學生則是探究式物理實驗教學過程的主體參與者。為此教師應該與學生具有同樣的渴求知識的心理,教師從知識的權威者變為學生知識學習的參與者。物理學科是一門實驗科學,許多問題都需要通過實驗進行驗證,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動手設計并完成實驗,這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嚴謹科學態度的有效途徑。我想,做了這些,教師“少教”了,而學生不但把握了知識,而且獲得了思維訓練,獲得了閱讀分析能力的訓練,這不就是“多學”嗎?用四十五分鐘的時間,讓學生收獲更多,這就是我理想中的少教多學的物理探究式課堂。
參考文獻:
[1]靳玉樂.探究教學論[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裴新宇.面向學習者的教學設計[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01:181.
[3]李遠蓉.物理探究式教學設計與案例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
(作者單位 廈門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