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小豐
摘 要:結合多年高中執教經驗,在對新課程課改標準有所了解的前提下,對高中信息技術學科的課程構建作出調整。以明確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為基礎,審視當下課程的設計和規劃,并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造,實現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新課程目標。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新課程;構建
一、理解掌握新課程理念,全面提升學生信息素養
學生信息素養的全面提升是高中信息技術課程開展的目的,教師在課程教學中教授學生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的使用,這些教學內容看似簡單,傳統信息課程教學中都是以教師為教學主體,整個課程完全是由教師一個人完成,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積極性沒有得以調動,更別說主動參與到課程教學中來了,因此,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課堂教學在效率收益方面效果甚微。
新課程改革的提出,為信息技術課程的革新指明了方向,為了提高教學效率,激發并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新課程要求信息技術課程加強實踐探索相關的課程教學,采取邊改革、邊實踐、邊調整的引導教學方式。求知欲的激發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信息獲取方式和技巧掌握的前提是課程知識內容的同化吸收,而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能夠促進知識的消化吸收,兩者之間由此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二、了解學生實踐需求,科學合理地制訂教學內容
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三維目標設定的基本內容,這樣的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的學習能力全面協調發展,為其信息素養的提高打下夯實的基礎。當代科技的發展和經濟的進步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現在普通家庭都會配置計算機,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使用需求來重新制訂教學內容。筆者在進行教學課程設計時,就會在前一堂課程結束時,讓學生提出自己的技能學習要求,再結合課程教學任務進行課程設計規劃,一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二來也實現了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
據筆者了解,當下高中階段的信息技術課程教材有多種選擇,每一種教材的內容都有所區別,若教師在課程教學中完全是照本宣科的話,不會對課堂教學的效率提高起到幫助作用,反而可能會讓學生產生厭學心理。信息加工是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一個學習主題,在加工信息方面需要學生掌握一些信息加工處理的軟件基本操作,像文本和表格信息的加工等。筆者在對“表格信息加工”這一節進行教學設計時,首先明確了讓學生借助數據加工軟件來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的教學目的,因此,在信息數據給出后,要讓他們結合學習任務進行分析理解,再動手進行應用實踐,而不是將教學重點全部放在Excel表格工具的應用上。在確認學生能夠較為流暢地應用表格工具的基礎上,筆者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為了鞏固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就提供了一些信息素材,讓學生結合實際情況來進行信息處理,設計出一個較為簡便的考試成績統計表格模板。整個實踐應用的過程中,學生之間交流討論的聲音不絕于耳,這樣的教學氛圍既能夠讓學生體會到團體合作的重要性,為他們今后的社會交流奠定基礎,又能夠讓他們的個人能力得以體現,樹立他們的自信心,有利于后期的知識學習。從發現問題到提出問題到分析問題再到解決問題,學生能夠在這個過程中學到許多課本知識中沒有教授過的技能,對提升自我起到了極大的幫助作用。
三、歸納總結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新課程背景下高中階段的信息技術課程改革施行成功的關鍵在于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正視并尊重學生在教學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作為一門與當代科技有著緊密聯系的高中學科,教師一定要保持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并對教學內容作出適當的調整,在邊實踐、邊調整的過程中摸索出一套適宜的教學方式,為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貢獻自己的一分薄力。筆者堅信,通過我們的不懈努力,高中信息課程一定會有一個更加輝煌燦爛的明天。本文結合筆者多年執教經驗,對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中新課程課堂的構建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意見,希望能夠對各位教學同仁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
參考文獻:
[1]劉峰.淺談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反思及高效課堂的構建[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1(05).
[2]張學斌.提高信息技術課程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若干措施[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3(05).
[3]張燕.培養高中生信息技術課堂傾聽習慣,為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打好基礎[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3(05).
[4]喻涵.信息技術課對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一點探索[J].科技信息,2010(21).
(作者單位 江蘇省響水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