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晗妮
摘 要:閱讀是人們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同時也是拓展個人見識、提升自身能力的主要方法,《三國志》中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只要多讀書,就能夠明白事理,通曉其含義;唐代的偉大詩人杜甫曾經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在教學過程中做好閱讀工作,對于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是極為重要的;宋朝詩人陸游也曾經感嘆:“書到用時方恨少。”只有在平時多進行閱讀練習,才能夠不斷地積累知識,在用的時候信手拈來。所以,就需要教師從小學時期就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與閱讀興趣,以便他們能夠從小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不斷地積累知識素材,為日后的學習、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就自身數年來的小學語文教學經驗入手,談談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一點認識。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經驗
一、培養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
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才能夠引導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愉快、有效地進行學習,提升教學的有效性,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果。特別是在小學時期,由于學生的學習意志、學習能力相對較弱,對于學習沒有自己完整的認識,學習注意力難以集中,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就需要教師能夠用知識的趣味性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夠真正地參與到學習中來,體會到學習的喜悅。比如,閱讀就是一項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通過閱讀,學生能夠了解到更多的事物,能夠學習到更多的知識,提升他們的學習成就感。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要善于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選取一些經典篇目讓他們進行閱讀,比如,一些童話故事、科幻故事、成語知識、通俗小說等,讓學生能夠通過閱讀獲取更多、更全面的知識,實現他們的全面發展與健康發展。
二、做好學生的閱讀能力教育
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之余,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同時也要借助學生的閱讀興趣來促進他們閱讀能力的有效發展。這就需要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注重學生基本語文知識的培養,比如,學生的生字詞的認識度、成語詞匯的積累以及語言感情特色的感悟等,只有培養了學生這些基本的文字能力,才能夠保證他們在日后的閱讀過程中能夠進行有效的體會、感悟、學習。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俗話說:“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特別是學習習慣,不僅關系到學生當前階段的學習任務,同時對于學生的未來發展、為人處世也有重要的影響意義。小學時期正是學生各項習慣形成、發展的關鍵時期,所以就更加需要教師注重學生的閱讀習慣教育。培養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不僅能夠有效提升閱讀水平,同時還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科學學習方法,使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教師要給學生創設良好的閱讀外部環境,例如,閱讀素材的準備、分配,以及學生閱讀時間的安排等,另外,教師要注重學生閱讀過程中的一些“小動作”,比如有感情的朗讀、輕聲的默讀以及瀏覽式閱讀等,對于一些好的文章就要多讀幾遍,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時也要注重閱讀過程中的摘抄、筆記,做好學生閱讀的指導匯總。
四、注重學生的學習交流
俗話說得好:“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學習中沒有良好的學習伙伴,就容易使學生“閉門造車”,只有將平時的學習心得、學習感悟多與學生進行交流、分享、討論,才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對于知識的整體認知,同時通過同學之間的辯論、分析,也能夠使學生對于知識有一個更為全面的認識。比如,教師可以定期舉辦一定的“閱讀心得交流會”,讓大家將自己最近閱讀的好的篇目進行分享、交流,這樣一來,大家也能夠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同時也能夠使學生協調發展、全面發展,實現素質教育的有效進行。
五、注重學生的閱讀心得實踐
我們常說:“學以致用。”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的學習—學生的感悟—學生的實踐才算是真正地完成了教學任務,所以,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學習效果實踐,讓他們真正的學有所成、學有所獲。通過閱讀的心得、體會,還要引導學生及時的進行實踐,比如,在積累了一定的閱讀知識之后,教師就要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實踐,可以是閱讀后的讀后感、閱讀心得等,讓學生能夠將自身的體會用書面形式進行匯總,加深閱讀印象。另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實踐體會,比如在學習完關于父愛、母愛的內容后,就要求學生在平時要孝敬父母、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等,讓他們真正地將理論化為實踐。
參考文獻:
[1]崔巒.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的十項策略.天津教育,2007(11).
[2]丁保全.芻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國科技博覽,2009(24).
(作者單位 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