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琴
摘 要:現代語言學家邦文尼斯特認為,思維的可能性總是同語言能力不可分割。語言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思維品質的改善。而如何提高語言能力,這是語文老師需要用心考慮的,可以通過日常課堂上的一些方式訓練學生,還可以運用專門的、范圍大些的方法訓練學生。目標是讓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得以提高。
關鍵詞:語文教學;口語表達能力;方法
我們看到社會上能說會道的人一般比較吃得開,事實上,跟這樣的人打交道,也比較輕松。而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是語文教學承擔的一項重任,尤其是職業學校,語文教學的目標中,特別把學生口語交際這一塊單列出來,每一項內容都有具體的訓練要求。作為語文老師,要能有計劃地、扎扎實實地訓練學生,只要我們持之以恒,定會看到學生口若懸河的精彩一刻。
那么,應該怎樣把口語表達的訓練很好地融入我們的語文教學中呢?本人嘗試了幾種做法,在這里與同行一起探討,希望我所做的,能讓口語教學得到一定的重視,讓我們的學生明白母語的學習不是無聲的。
一、讓朗讀成為學生提高口語表達能力的一座“橋梁”
職業學校是以專業課為主,語文學科是文化基礎課。受課時的限制,語文老師為了趕教學進度,課堂上幾乎不安排學生朗讀課文,認為是浪費時間。重視一點的老師,把這項任務放在早讀課。殊不知,朗讀對于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起著不可小視的作用。因為朗讀是將書面語言轉換成有聲語言的一種活動,朗讀訓練要練語音、語調、語氣,是口語表達訓練的一種基本方式。中國著名的文學家、教授朱自清說過:“朗讀對于說話和作文也有幫助,因為練習朗讀得咬嚼文字的意義,揣摩說話的語氣。”朗讀不僅能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還能使學生掌握朗讀的技巧和說話的方式,體會文本蘊含的思想感情和積累優美而富有表現力的詞句。著名的文學家、語文教育家葉圣陶說過:“只有反復吟誦,才能做到對課文有深切的體會,不知不覺之間內容和理法化為自己的東西了,這是最可貴的一種境界。”這就是說,將課文中深刻的思想、豐富的內容、表現力強的語匯、語式儲存在自己的大腦里,供選擇使用,這自然會提高口語表達的能力。所以,我們語文老師要重視朗讀,而且在教學中,要有計劃、扎實地貫徹落實。
二、用好復述,使其成為提高口語表達能力的良好途徑
復述是把讀過的文本、看過的電影、戲劇、聽到的消息、報告等內容,用自己的語言敘述給別人聽。這也是鍛煉語言加工能力,從而提高口語表達能力的一個很好的方法。
語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用復述的方法,尤其是創造性地復述。如,改變人稱的復述,把第三人稱的文章改為第一人稱,如,復述《項鏈》;重新組織材料的復述,把《最后一片葉子》改為《貝爾曼用生命挽救絕望的女孩》,要求把原文中有關貝爾曼事實的材料重新組織,進行復述等等。這樣的創造性復述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組織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也能夠進一步深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還能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進行專題討論訓練,使其成為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階梯”
專題討論是就某個問題交換意見或進行研討的一種活動,話題可以小到家庭里討論家庭事務,朋友間討論學術問題;大到人民代表大會上討論國家大事,國際會議上討論世界大事。職校的學生雖然文化課基礎弱,但他們已經是具有獨立的人格與思想的學生了。我們老師可以設計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或者讓學生自己提供話題,安排時間,有序地開展討論活動。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發言的動機,創造發言的環境和氣氛,形成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同時也可以鍛煉口頭表達的勇氣和技能。討論時發言要有勇氣,只有主動發言,才能參加到討論中去;也只有參加到討論中去,才能使說話的技能得到多方面的鍛煉。
四、用好口頭作文方式,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說到作文,我們的習慣是以書面的形式訓練學生,其實不妨以口頭作文與書面寫作相結合,這樣的效果也是很不錯的。兩者的區別在于前者是口頭的,后者是書面的。而口頭作文的好處多多。
口頭作文是根據一個話題,連貫地說一篇完整的話。這就可以提高口語表達的條理性、連貫性和完整性。“出口成章”雖然目前只有極少數人才能做到,但是這應該是口語表達訓練的方向。如果說出來的話也能像寫出來的文章一樣明白、完整、有條理,沒有啰嗦的廢話,那將大大提高說話的水平和效果。
而且口頭作文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在學生動筆之前,先讓他們把要寫的內容有頭有尾、有條有理地說給大家聽,由同學和老師評論,肯定其優點,指出其不足,提出改進意見。經過自己的口說,大家提意見,動筆寫作文時,心里有了譜,不會感到困難,寫出來的文章質量也會比較高。
口頭作文還能訓練學生的心理素質,職校的學生在小學、初中時,上臺的機會少,所以在眾人面前說話的膽量不大,到了臺上也是害害羞羞的。口頭作文的訓練正好可以幫助他們解決這一問題。
以上這些方法,在我們平時的語文教學中,可以經常性地運用,既可以豐富課堂形式,又能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除了這些,其實,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還可以進行一些專門的、有針對性的、范圍更大一些、要求更高一些的口語表達訓練,比如,在課堂上或校園內組織演講或辯論賽等等。
五、進行深情并茂的演講訓練,給學生提供更大的鍛煉舞臺
演講,又稱演說、講演。它是在大庭廣眾之下宣傳某種主張、看法的一種講話方式,是有聲語言和態勢語言緊密配合表達思想感情的一種宣傳方式。
老師可以設置兩星期安排一節課,一次8個人,給學生創造演講的舞臺,可以老師擬定題目,也可以學生自己設定題目,讓每個學生在全班同學面前展示自己,要求脫稿,感情投入,情緒到位。這對于說話的膽量、心態的控制、語言的組織與表達都有一定的要求,是口語表達訓練的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
為了訓練學生,在班級進行演講后,還可以組織班與班之間的比賽。這一舞臺對學生的要求更高了,但卻能給學生帶來更大的進步。不管是參與的,還是沒有參與的。有句話叫“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我們老師要充分相信學生的潛能,只要你愿意挖掘。只要我們老師持之以恒地訓練學生,就會有碩果累累的一天。
六、以優秀的辯論比賽視頻指導學生進行辯論訓練
辯論是對某一論題,持完全不同或相反意見的雙方展開論辯,以駁倒對方的錯誤觀點樹立自己正確的觀點為目的。辯論會表現得激烈與精彩,觀點是非、正誤鮮明,對辯論雙方的語言功底要求較高,因而鍛煉也比較大。
辯論對于學生自身的語言素質要求較高,辯論雙方需在活動前,對于各自的觀點做好很充分的準備。職中的學生,文學基礎弱。為了他們能順利進行辯論活動,語文老師可以選擇優秀的辯論視頻給學生觀看,再進行一些指導。參加辯論的學生,不僅要為自己的觀點陳述充分的證據,還要認真傾聽對方的發言,作出有力的反駁。這樣的活動,要求學生不僅語言表達能力強,還要有良好的思維能力。因此,辯論活動是培養學生聽話能力和說話能力的有效手段。當然,更為突出的還是語言表達能力。
其實,教學中,我們老師只要做有心人,就會找到很多訓練學生口語表達的方法。我們能把這些方法合理地、循序漸進地落實,我們能根據職中生的具體情況進行訓練。那么,學生學到的不再是“啞巴”的文字,而是能運用文字來自信地展現自己,準確而漂亮地表達自己的思想。相信,只要我們語文老師能以學生的發展為前提,堅持運用合適的方法引導學生的語言表達訓練,就會有開花結果的日子。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幼兒師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