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行芝
高三生物復習時間緊張,內容多,我們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益。而信息技術在高三生物復習課中的應用,可以讓高三復習教學效果體現出效率的最大化、效益的最優化。那么,如何利用信息技術在高三生物課堂中打造高效互動的課堂呢?以下是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看法。
一、利用信息技術為高效互動的高三生物復習課堂建立知識網絡思維導圖
高三生物復習內容,基本上都是“炒冷飯”,學生在上課時很容易分心,課堂效果會大打折扣。因而利用信息技術,用那些生動直觀的形象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聯想,喚起學生原有認知結構中有關的知識、經驗及表象,從而建立知識網絡思維導圖,從而達到高三生物復習課的目標,使學生能夠將平時學習中分單元、章節學到的零散知識有機地組合成自己的知識網絡,達到靈活運用的水平。如,在復習時,多媒體等展示生物知識脈絡,可以有效地幫助和引導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例如,在復習“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時,教師把該章的核心詞語“轉錄”“翻譯”通過多媒體展示出來,然后指導學生互動復習,讓學生根據這兩個核心詞語將“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的內容組成知識網絡思維導圖,使其條理清晰,加深理解和記憶。在講解這一內容時,教師要向學生講清楚主要內容和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還要引導學生用語言把知識之間的聯系及其規律表達出來,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學的知識。
二、利用信息技術為高效互動的高三生物復習課堂突出教學重難點
俗話說:用得好不如用得巧,但用得巧不如用得精。信息技術在高三生物復習課中利用也是如此,只要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課件就可以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如,在復習“神經調節”中的“興奮的傳導”這個難點,我通過多媒體展示“興奮”在“神經元內”“神經元間”的電位變化和突觸內遞質的釋放過程,以及電位傳導和化學刺激的轉化。這樣學生很容易在頭腦中形成刺激—膜電位變化—突觸遞質—膜電位變化這條一體化興奮傳導路線,從而理解興奮的傳導機制,達到復習目的。
又如,復習“基因的分離定律”中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是本節的難點所在,復習時利用多媒體演示減數分裂的過程:減數分裂前期同源染色體聯會形成四分體,第一次減數分裂同源染色分開,這時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會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別獨立地分配到兩個配子中遺傳給后代。學生通過對減數分裂過程的理解很容易接受分離定律的實質,從而突破本課復習的難點。
三、利用信息技術為高效互動的高三生物復習課堂注入活水
信息技術在高三生物復習課中的運用,為高三生物復習在空間、時間、內容和形式上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為高三生物復習課堂注入了活水。例如,在復習“基因、遺傳和變異”時,我會利用多媒體展示一些有關人類基因計劃、基因芯片、轉基因食品、航天育種等與變異、進化有關的生物科學知識,并提供相關的網站、主頁、網址,讓學生搜集、篩選、分析和整理,從而拓展知識面,提高復習的效率。
我們知道,近幾年廣東生物高考中,關注生活、關注社會,利用所學知識去解決遇到的、了解到的各類問題成為一種趨勢,因此在復習時,利用信息技術將生命科學發展中的重大熱點問題,如,生態和環境熱點生命科學前沿熱點(干細胞技術)、工農業生產、人類健康熱點(轉基因食品)、國內大事、世界風云(“神舟九號”飛船的發射)等提供給學生,培養學生提取有效信息、編碼信息、遷移信息的能力。
四、利用信息技術為高三生物實驗復習夯實基礎
實驗的復習也是高三生物復習的重點內容。由于我們學校是山區學校,實驗設備較為簡陋,一些較難操作的實驗沒辦法讓學生進行親身的實踐。這時,利用多媒體把實驗的細節、實驗操作技巧演示出來,并恰當地應用特寫放大、慢動作、圖像滯留等手段,將實驗材料與物像放大,將操作方法與程序適當放慢,讓學生觀察、記憶、理解、掌握,從而達到高效的復習效果。
如,教材中的經典實驗如酶的發現、生長素的發現系列實驗等,在復習時,通過多媒體來展示這一實驗對材料選取、條件控制、對照設置、結果分析等方面的內容,再讓學生根據展示的實驗過程作深入剖析,在此基礎上對教材中的實驗進行拓展與延伸,并將這運用到社會、生產、生活實踐中。如細胞質壁分離與復原實驗的應用,首先通過多媒體展示這一實驗的具體步驟,然后再通過多媒體進行組合改編,如,換一換材料、改一改步驟、變一變情景、拼一拼多個實驗等,拓展出許多個新實驗。通過這樣的實驗演示,讓學生明白在解答拓展實驗題時以“不變應萬變”,實驗的主要思路是不變的,只要夯實了實驗的基礎,根據教材的實驗原理和技能,就能輕松突破實驗拓展題。
(作者單位 廣東省云浮市鄧發紀念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