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芳
摘 要:從激發主動學習的興趣,探究主動學習的途徑,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提高主動學習的能力四個方面,對高中地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自主能力進行了探討,從而提高學生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之主動自覺地投入到高中地理學習中去。
關鍵詞:自主能力;興趣;途徑;習慣
高中地理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課程,在具體教學中,我們教師除了教授學生地理知識之外,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之能夠靈活地運用所學地理知識,發揮主動創造性來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那么,在地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力呢?下面就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際,談論一下這方面的問題。
一、激發主動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人積極探究事物的動力,興趣能使學習這一認知過程積極化,能使觀察更加敏銳,記憶更加強,想象更豐富。郭沫若說過“興趣出天才”,當一個人對某事物發生興趣時,就會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就會主動地、積極地、執著地去探索該事物的奧秘。吸引學生產生興趣的方法多種多樣,教師在地理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激發學生對知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還有很多激發學生學習地理興趣的方法,一節課有趣的引言,一個難忘的野外實習課,一件貼近生活的例子,還有老師的人格魅力,如:一口流利的普通話,美觀大方的衣著,幽默風趣的語言等,都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聯系生活實際,引起學生對地理知識的需求
地理課堂與學生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感到地理就在自己身邊,自己也知道很多地理知識,地理這門課學起來很有趣,再加上老師恰當的鼓勵和表揚,產生興趣的效果會更好。例如講“地圖”知識時,可讓學生觀察校園內的教學樓、辦公室、教室、道路、花園等的位置和形狀,然后引導學生畫出自己學校的平面圖,讓學生進入“地圖”相應知識的學習。同時也讓學生明白,原來地理知識就在我們身邊,自己本來就知道的知識也屬于地理知識范疇,這樣既激發了他們學習地理的興趣,又陶冶了情操。另外,我也嘗試著布置一些與學生實際生活聯系十分密切的思考性作業來延伸地理課堂,突出“生活中的地理”教學新理念。
二、探究主動學習的途徑
1.改進地理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地理教學要做到課堂開頭新穎,吸引學生注意力;中間有高潮,提高學生積極性;結尾有余味,給學生留下懸念,使學生回味無窮。教師要有意識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學習的主人。在教學方法上,教師要采用各種積極方法,通過教與學的互動,優化教學過程,引導學生探究,并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切地體會到學習的愉悅和成功。
2.開展課外活動,創設主動學習機會
鄉土地理課外活動是高中地理教學中發展學生智力與能力,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有效途徑。地理這門課中既包含有自然科學,又包含有社會科學,綜合性很強,而鄉土地理在綜合性的基礎上,拓展了教學資源,強調了實踐性,因而很有必要開展課外活動。通過課外活動的開展,為學生創設了主動學習機會,培養了學生實際動手、動腦的能力;通過課外活動的開展,也能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擴大了學生的地理知識領域。
三、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
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主動學習習慣,有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這就要求我們要對學生具體的主動學習行為進行訓練。有些看似簡單的習慣,但內化為一種穩定的學習品質,還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進行不斷的訓練和強化,只要堅持,良好的主動學習習慣一定能最終養成。另外,教師還要多與學生交流,對學生取得的成績及時肯定和表揚,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并給予鼓勵,這也有助于學生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
四、提高主動學習的能力
地理并不是死記硬背的學科,需要理解和分析,從素質教育的本身來看,地理教學不但要教授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學習地理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引導學生通過認真思考、積極動手、努力創新來實現教學目標。教學不能只滿足學生“學會”,還要下更大的工夫指導培養學生“會學”,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樂學、會學、活學,促進學生自主生動地學習,真正把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機地結合起來。
總之,“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力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也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我們一定要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為學生的今后的“成功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David Little.自主學習方法與途徑.邱永忠,江琴,譯.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04.
[2]王喜貴.地理教學中應重視對學生地理能力的培養[J].甘肅教育,2007(10).
[3]安琦.教師自主教學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影響[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
[4]魏琪.元認知與認知策略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D].西安工業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