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正勇
摘 要:人類的思維分為具體形象思維和抽象邏輯思維。從兒童的思維特點來看,小學生的思維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向邏輯抽象思維過渡,但這時的抽象思維是初步的,且在很大程度上仍具有具體形象性。就學生在直觀形象的環境中學習數學、感知數學進行了簡單闡述。
關鍵詞:興趣;習慣;理解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好身邊的事、物,將現有的資源服務于教學,使學生在直觀形象中愉快地學習數學。
一、讓學生在直觀形象的環境中產生學習數學的激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堂優秀的課堂教學的關鍵在于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低年級教學過程中,如果能從學生常見的生活實例、喜歡的游戲入手,往往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專家曾指出,激發學生的興趣可以提高他們的智能。教學過程中,從學生喜歡的游戲、常見的生活實例入手,能激發他們的興趣,讓他們在活動中形成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識。
二、讓學生在直觀形象的環境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數學教學不僅僅限于學生對結果的掌握,更重要的是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能把某些結果直接告訴學生,要善于把某些抽象的知識形象化,讓學生從中感受整個過程,在腦海中烙下深刻的印象。
行程問題中的“相遇與相背”一直是我班部分學生難以區分的兩個概念。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好現有的教學資源,隨機叫出兩名位置上相對較遠的學生,讓他們面對面走到一起,并讓班上其他同學自己通過雙手比劃感知相對的概念。用同樣的方式,我再找出班上兩名位置在一起的同學演示相背行走的相關問題。用同樣的方式,我再找出班上兩名位置在一起的同學演示相背行走的相關問題。最后,并讓他們在練習本上用線段圖的形式表示出來。
三、讓學生在直觀形象的環境中養成從實際生活中找尋相關數學知識的習慣
生活處處皆數學。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現數學,用數學的語言描述生活,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學會找尋有關的數學知識。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應該更多地采用直觀形象的教學方式,將教學過程中看似抽象的內容形象化、直觀化,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活動中來,并在活動中發現相關的數學信息和數學問題,讓學生在直觀形象中感知數學,喜歡數學。
參考文獻:
魏水華.讓學生在實踐中親歷數學[J].教育藝術,2006(7).
(作者單位 重慶市涪陵區南沱鎮中心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