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居華
摘 要:初中物理教材難度小,趣味性強,而高中物理教材重視理論上的分析推導,定量分析的多。高一新生不適應高中物理學習是影響成績的主要原因。教和學都要在“理解”上下功夫。
關鍵詞:高一物理;承接;教學重難點
初中物理教材難度小,趣味性強,絕大部分與學生日常生活的感受和體驗是吻合的。其規律不太復雜,定性分析的多,易于接受。而高中物理教材重視理論上的分析推導,定量分析的多。高中物理應用的數學工具不僅有算術法、代數法,而且常要運用三角、極限、極值、函數和圖像等數學方法來研究物理現象和過程,只是數學教學進度跟不上物理教學的需要,兩個學科配合不太協調,經常出現學科脫節。由于近幾年教材內容的調整,雖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難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師都不敢降低難度,造成了高中知識實際難度沒有降低。因此,從一定意義上講,調整后的教材不僅沒有縮小初高中教材內容的難度差距,反而加大了。在初中,由于內容少,題型簡單,課時較充足,因此,課堂容量小,進度慢,對重點內容有充足時間反復強調,對各類習題的解法,教師有足夠時間舉例示范,學生也有足夠時間進行鞏固。而到高中,由于知識點增多、靈活性加大,課堂容量增大,進度加快,對重點內容沒有更多時間強調,對各類題型也不可能講全講細,這正是高一新生不適應高中學習而影響成績的主要原因。鑒于以上情況,我們高中物理教師要在高一物理教學中,有意識地降低難度,對初中沒有涉及的或者很少涉及的,而高中教學中不可避免,甚至是重點部分的內容,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加以研究,做好有效鋪墊。某些知識內容,不要讓學生感覺到突如其來,要符合認知規律,有經驗的高中物理老師都能發現講了加速度之后,就有一部分學生開始跟不上了,講了位移與時間的公式和速度與位移的公式后,很多同學在公式中物理量的正負號上犯迷糊,很多高中物理老師就很納悶了,這么簡單的問題,講了多少遍也不會,孺子不可教也。其實學生在這一部分犯迷糊是正常的,因為學生在初中從來沒有接觸過矢量的概念,矢量對他們而言是完全陌生的,所以我們在講“速度、加速度、運動學”公式時,包括受力分析時,在涉及矢量的方向性問題時,要不厭其煩地反復強調,剛開始要降低難度,之后層層加碼,還要督促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成為學習的主人,而不是一個旁觀者或旁聽者。
初中物理教材有一些概念與高中教材提法不一樣,甚至有出入。作為高中教師要心中有數。例如,在初中,速度是這樣定義的:速度等于路程與時間的比值。而在高中,速度是這樣定義的:速度等于位移與時間的比值,而路程與時間的比值指的是平均速率了。高中教師在講這些概念時要加以強調,明確告訴學生初、高中物理概念是不一樣的,要以高中概念為準。
我在我所帶的班級中就“學生進入高中后學習物理的最大困惑”進行了調查,大致歸納如下:“一聽就懂、一看就會、一做就錯”。再就是“應用公式難”。分析原因主要是在學習過程中對所學知識沒有真正理解。因此,教和學都要在“理解”上下功夫,比如在引入概念時,不能只滿足于簡單地拿出來讓學生記住就算了,而應使他們知道為什么要引入,是怎樣進行抽象概括的,規律的導出應使學生了解推導的過程,并清楚其使用前提和值得注意的問題,清楚公式中每一個物理量的真正含義。如,牛頓第二定律的表達式中,必須明確力指的是合力,而不是物體受到的某一個力;又如動能定理的表達式中,必須明確功指的是總功,而不是指某一個力所做的功。在教學中,重要的是讓學生初步領會一些科學的思維方法,在領悟這些方法時,不是將其作為知識向學生灌輸,而應注意在“潛移默化”中逐步滲透,要使學生真正掌握知識,應用自如,還必須通過活而精的習題讓他們練習,進一步打開思路,深化所學知識。能力的高低,一定意義上表現為掌握方法的多少和運用方法的靈活熟練程度。在習題講解中我們可以采用一題多解或一題多變的方法,“一題多解”是以不同的思維途徑,采用多種解題方法解決同一問題,殊途同歸,如果學生在使用不同方法時求得的結果不一樣,一定是學生在使用某一種方法時對概念的理解出現了偏差,教師可以及時指正,使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有質的飛躍。初中研究力學問題,僅是力的初步概念,而進入高中后,一開始就要對抽象的“彈力、摩擦力”進行全面定量研究,繼而進行受力分析,分清施力物體、受力物體、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平衡力等容易混淆的概念,要選定研究對象,采用正確的研究方法。這些正是橫在新生面前的凸起的臺階,跨不過它,高中物理將很難過關。
受力分析、運動學是高一物理的難點,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畫出完整的受力分析圖,這是至關重要的,是正確解決力學問題的關鍵。有些同學認為問題很簡單,畫圖不完整,或根本不畫受力圖,正確的結果往往很難得出,即使一時能得出正確的答案,但這種不良的習慣慢慢就會養成。當遇到較為復雜的問題時,就不知道如何下手了。在運動學的教學中,要讓學生養成對運動過程的分析,剛開始不會可以慢慢地嘗試,經常這樣做,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最后,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不同層次要求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教法,上課可采用大計劃下的小變動,真正落到實處。堅持按照上面的要求去做,一定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成績。
(作者單位 山西省孝義市新峪煤礦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