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結梅
摘 要:良好的學習習慣能使學生以一種穩定的心理狀態去進行有規律、有節奏的學習活動,從而獲得優質的學習效果。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不是一天就可以完成的,而是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的結果。
關鍵詞:習慣;培養;閱讀;創造性
培養學生數學學習的習慣,使其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為教師至少應從以下兩大方面入手:
一、傳統數學學習習慣
1.認真閱讀
蘇霍姆林斯基說:“閱讀是學生通往知識世界的一個最重要的窗口。”“通過閱讀而激發起來的思維,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識的種子撒上去,就會發芽成長,取得收成。”首先,課本是落實新課程標準,實現教學計劃的載體,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依據,也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工具,有較強的可讀性。而學生閱讀課本的過程也是一種自我探究和自我構建知識的過程。其次,閱讀課外書籍,使學生自主拓寬知識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漸由“讀會”向“會讀”發展。
2.認真聽“講”
專心聽講的學習習慣是否養成,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效果。所以,專心聽講是至關重要的,上課聽講一定要理清思路。要把老師在講課時運用的思維方式、思維規律和思維方法理解清楚。目的是向老師學習如何科學地思考問題,以便使學生的思維能力的發展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使知識的領會進入更高級的境界。上課專心聽講,包括兩方面的要求:①學生認真聽教師講課,并注意觀察教師的教具演示過程、板書內容、講課的動作及表情等,理解教師講課的內容。②注意聽同學的發言,同學在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時,要注意聽,邊聽邊想,同學回答得對或不對,如果不對,錯在什么地方,如果讓自己回答,該怎樣說好。此外,教師還要讓學生明確學習的任務,掌握學習的主動權,這是學生“聽懂”數學課的關鍵。
3.認真完成作業
作業是為了及時檢查學習的效果,知識有沒有記住,記到什么程度,能否應用,應用的能力有多強,這些學習效果問題,單憑自我感受是不準確的。真正懂沒懂、記住沒記住、會不會應用,要在做作業時通過對知識的應用才能得到及時的檢驗。作業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實際上,不少學生正是通過做作業,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區別開來,對事物之間的關系了解得更清楚,公式的變換更靈活??梢哉f做作業促進了知識的“消化”過程,使知識的掌握進入到應用的高級階段。作業題一般都是經過精選的,有很強的代表性、典型性。因此,就是做過的習題也不應一扔了事,而應當定期進行分類整理,作為復習時的參考資料。如果學生從小做作業,就養成了一種馬馬虎虎,敷衍了事的壞習慣,將來工作時就難以做到一絲不茍、有條不紊、認真對待事業。因此,對學生的作業不但要重視知識內容是否正確,還必須注意卷面是否工整和按時獨立完成,卷面亂、臟,沒按時完成作業,不但導致形成不良習慣而且必然要影響學習質量。
二、創造性學習習慣
1.善于質疑
俗話說得好,“學問,學問,一學二問?!痹谖覈糯?,人們很早就注意到質疑對學習和學術研究的重要意義。朱熹說:“大疑則大悟,小疑則小悟,不疑則不悟。”馬克思則提出要懷疑一切。巴爾扎克認為:“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都無異議的是問號,我們大部分偉大發現應歸功于為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問個為什么?”大科學家愛因斯坦在回答他為什么可以做出創造時說:“我沒有什么特別的才能,不過喜歡尋根刨底的追究問題罷了?!彼踔琳J為: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
學生學習過程中必然會產生各種不同的疑點或難點,而這些疑點和難點往往就是我們教學中的關鍵。然而學生大多存在膽怯心理,不少學生往往有了疑難問題不愿提、不敢提,更多的學生由于思維能力的局限,對疑難問題并未意識到。質疑問難,是學生創造性學習習慣培養的一個重要方面。在數學學習過程中,要逐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積極思考、主動質疑的學習習慣,讓他們想問、敢問、好問、會問。
2.善于反思
用元認知的理論來描述,反思性數學學習就是學習者對自身數學學習活動的過程,以及活動過程中涉及的有關事物(材料、信息、思維和結果等)的學習特征的反向思考。反思性數學學習是以“學會學習”為目的,既關注直接結果也關注間接結果。進行反思性數學學習,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讓學生在探究性、研究性的學習活動中獲取個人體驗,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學生反思的習慣和方法是由教師在教學中逐漸培養的。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有時間、有機會對自己數學學習活動過程加以反思,從中總結自己發現和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技能技巧以及經驗教訓;讓他們在反思中真正領會學習數學的思維與方法,優化他們對數學的認知結構,提高其思維能力;讓他們在反思中找出自己與他人的差距并激發學習欲望,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和提高學生的思維和潛力。
3.良好的思維能力
教學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完善人的思維品質,發展人的智力。我國傳統的教學只注意知識的灌輸往往忽略了思維能力的培養,造成了學生思維能力的僵化。為了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我們必須高度關注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思維活動。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從這個角度講,數學本身就是一種鍛煉思維的手段。我們應充分利用數學的這種功能,把思維能力的培養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
參考文獻:
[1]李玉霜.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不容忽視[J].小學教學研究,2000(6).
[2]葛連益.中學生良好的學習數學的習慣的培養.數學學科網,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