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必鳳
一、教材簡析
《認識人民幣》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一年級下冊中的內容。下面我就部分教學片斷談談自己的一些想法。
二、片段
片段一:課件創設購物情境,激發識幣興趣
師:一學生過生日家長買了一個小遙控汽車,猜猜多少錢買的?生1:10元。生2:30元。生三:50元……
師:50元買的。你能說說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要用到錢嗎?
生1:買衣服。生2:上輔導班學習。生3:買書。生4:買吃零食。
師:對,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用到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錢,我們國家把它叫做人民幣。
片斷二:探索人民幣的分類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那么多人民幣,你們能將自己帶來的人民幣進行分類嗎?
學生獨自動手分后上講臺來演示,其他小朋友可以說說他為什么這樣分?
生1:將紙幣放在一堆,將硬幣放在一堆。(按紙幣、硬幣來分)
生2:一角、一元的放在一塊兒,五分、五角、五元的放在一起(按數字來分)。
生3:一元,五元,二元放在一起,五角、一角放在一起,一分、五分放在了一起(按元角分來分)。
片斷三:“小銀行”的換錢活動
師:看來同學們學得不錯,繼續加油哇!老師這兒還有兩個題目等著你們來解答呢!(出示“試一試”圖)一張一元可以換幾張五角?幾張二角可以換一張一元?
師:一張一元可以換幾張五角?
生:換兩張五角。
師:為什么?
生:兩張五角就是十角,十角就是一元。
師:幾張二角可以換一張一元?
生:五張二角可以換一張一元。
師:為什么?
生:五張二角合起來是十角,十角是一元。
師:說得真好!(生互相評價,師進行獎勵)
三、反思
片斷一從學生生活中的購物情境入手,使學生親身感受認識人民幣。這樣教學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學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片斷二改變了傳統教學進度的方法,通過生動的對話演示及學生的拿、數、想、比等手段,饒有趣味地得出了一元=十角,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取得了較好的發展。
片段三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努力挖掘數學的“應用性”,對教材進行了重新整合,設計了模擬“小銀行”的換錢活動,打破了傳統封閉式的教學過程,構建了生生互動的“開放式”的教學空間,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既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又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這一教學形式新穎,富有趣味性,深受學生的喜愛,學生在活動中興致勃勃,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生積極性高,學習效果好。
四、點評與拓展
從上面的教學片段和反思中,我們可以看出學生對游戲的著迷,特別是在“銀行換錢,實踐運用”環節讓學生從現實生活出發,在活動中學習,把課堂中學到的知識和方法應用于實踐當中,讓學生切切實實產生“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感受,既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又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的處理,使得課堂洋溢著濃濃的生活氣息。
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應該在平時的教學中多進行實踐與反思,以反思促教學。
(作者單位 安徽省蕪湖縣三元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