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嶺
摘 要:目前,大部分學校都配備了計算機,開展了信息教育課,給學生創造了學習計算機知識的良好環境,如何構建小學信息技術高效課堂?從以游戲提高學生的興趣、注重學生的主體作用、搞好學科整合、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等方面進行了闡述,是作者從事信息技術教育工作的一些心得體會。
關鍵詞:游戲;主體;學科整合;信息素養
我國素質教育的發展,對信息教育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信息技術教學可以培養學生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另一方面,信息技術教學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工具,為適應信息社會奠定必要的基礎。通過教學實踐,本人獲得幾點心得體會,與大家交流。
一、從游戲入手,提高學生的興趣
烏申斯基說:“沒有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尤其是小學生,他們的年齡、心理特征都決定了他們做事往往從興趣出發。學生愛上信息技術課,但這種愛好往往表現在愛玩游戲或者看Flash動畫等,而對一些基本的知識、技能卻不愿認真地學習,既然學生愛玩游戲,那么就讓學生通過玩游戲來激發他們想學的愿意,把計算機新課的學習寓于游戲之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興趣中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例如,學習指法是非常乏味的,我就適當地采用一些游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吃蘋果、青蛙過河、打地鼠等游戲,這些富有童趣的游戲,深深地吸引了學生,這樣他們就在無形中學會了鍵盤的使用。通過教學實踐,我認為正確地引導小學生玩電腦游戲是利多弊少,但電腦游戲的取材和時間必須要嚴格控制,要選擇優秀的適合學生的游戲,更要強調趣味、益智的功能。
二、以學生為主體,搞好課堂教學
電腦知識有很大的開放性,學生喜歡上信息技術課。我們教師應該抓住學生的這一興趣,在教學中留有讓學生想象的空間,老師應大膽放手,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解決實際中碰到的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并且信息技術的操作有許多都是相似的,明白了此既明白了彼,教師不必講得太多,指導得太細。例如,教學“控制面板”一課,教師在教學完怎樣改變桌面圖案后,讓學生試著自己去改變屏幕保護程序,改變外觀等,讓學生積極把學過的舊知和新知有機地結合起來,不但學得輕松,也容易掌握,真正做到了輕負、高效。在計算機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實踐中去親身體驗創新和自學的樂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學能力。
三、搞好學科整合,促進學生學習
計算機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內容和方式,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因此,在計算機教學中就必須與其他學科結合起來,讓學生自覺做到“學有所用”。例如,語文中的拼音聲調可用計算機進行編輯;語文中的文字可用Word進行創作、修改;這樣,使學生在學習計算機的過程中完成其他學習任務,讓學生感到計算機知識的重要性和實用性,增長了學生的知識面與其他學科的整合,能夠喚起學生原始的學習動機。
四、發展學生個性,培養信息素養
信息技術就是要鼓勵學生創新,要做到與眾不同,發展學生的愛好和興趣,培養學生的個性。在信息技術的教學中除了進行知識技能方面的教育,一定還要進行思想方面的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尤其在互聯網發展迅速的今天,更要注意進行計算機使用的道德規范教育。要教育學生計算機是學習對象,也是學習工具,不能僅僅把它當作一種高檔的游戲機。
總之,要教好信息技術這門課程,我們必須優化教學過程,實現課堂的高效性,搞好師生關系,使學生對這門課程感興趣,同時要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讓學生感到信息技術課一定要學會,一定要學好。
參考文獻:
[1]趙麗敏.論教學過程中的教材開發.中國教育學刊,2003(7).
[2]劉敬發.教學創新探索與實踐.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1.
[3]宋乃慶.中國基礎教育課程的理念與創新.中國人事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