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徐
板書是指教師和學生根據(jù)教學的需要,在黑板上用文字、圖形、線條、符號等再現(xiàn)和突出教學內容的活動,它又被稱為教師的微型教案。好的板書設計既是教學內容恰到好處的體現(xiàn),又是一種落實教學要求的藝術再創(chuàng)造。它滲透著教師對教學目標的深思熟慮,對教學重點的研磨提煉,對課堂教學中心的整體把握。盡管現(xiàn)代多媒體教學手段不斷更新,但板書是不可缺少的,它的便捷、靈活是其他教學手段不可代替的。板書的多重功能決定了它在教學中的地位。
一、課堂的縮影
精心設計的板書,應該是教材的編路、教者的教路、學生的學路三位一體的完美結合,是實現(xiàn)課堂教學結構最優(yōu)化的重要手段。
如,《山中訪友》第一課時的板書是這樣設計的:
山中訪友
人古橋 老朋友 敬重
想象
物樹林 知己物我相融
不難發(fā)現(xiàn),這課時教師抓三、四自然段來教學,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tǒng)一在板書中體現(xiàn)出來了。人文性即為對古橋、樹林兩位朋友的解讀,稱古橋為老朋友,表達對古橋的敬重,稱樹林為知己,表達物我相融的境界;工具性即為文章寫法的探究,作者把古橋想象成人,把自己想象成樹林,寫法上的第一個特點即為充分發(fā)揮想象,其間又通過擬人和擬物的對比寫法,引導學生拓展想象的途徑。整個板書,就像是一則微型教案,把40分鐘的精華集中在這里。
二、思維的過程
板書一步一步地補充,其實是學生思維層層深入的過程,好的板書能激發(fā)學生的思考,明確思考方向,發(fā)散思維,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不斷思考、提煉、反思。
如,《荷葉圓圓》一課板書是這樣設計的:
■
從課題《荷葉圓圓》入手,抓住荷葉圓、綠的特點,指導學生讀課文時,提出中心問題:有誰喜歡圓圓的、綠綠的荷葉?以問題為主線,引出小水珠把荷葉當搖籃,躺在荷葉上,錘煉重點詞語,寫在其中一片荷葉上,然后放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還有誰喜歡圓圓的、綠綠的荷葉呢?它們把荷葉當成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呢?小魚兒和小蜻蜓可以是同桌合作學習,小青蛙完全可以自己學習了。這樣的板書重點突出,圖文形式更能激發(fā)低段學生的興趣,而且利于學生復述課文,進而背誦課文,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又可以讓學生參與到板書的補充中來。
三、鞏固的幫手
每一次開會,每一次聽報告,我們都會相應地記上一些重點,以便會后梳理,日后看到筆記能回憶起這些內容。這其實是一種很好的處世方式、學習方式。嫁接到學生身上,我們便可以讓他們將每課的重點記一記,那么這些重點來自哪呢?便是我們的板書。很多教師都有這樣的習慣,課堂結束后讓學生把板書整理到自己的書中,這在中高段比較常見,因為這些往往都是文章的點睛之處,對學生日后的復習能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
如,《跨越百年的美麗》一課的板書是這樣設計的:
跨越百年的美麗
外在的美麗的容貌
美麗體現(xiàn):內在的對科學執(zhí)著追求
為科學奉獻終身
淡泊名利
板書解釋了課題,概括了人物的形象,在日后的復習中,學生憑借板書就能梳理文章的內容,體悟作者的寫作目的。這跨越百年的美麗不僅僅是居里夫人美麗的容貌,更是她對科學執(zhí)著追求、為科學奉獻終身的精神和淡泊名利的高貴品質。
四、轉抽象為形象
隨著電子媒體的發(fā)展,很多抽象的東西可以變得簡單、形象,然后這種手段不用說在教學中,在生活中也不再是一件稀奇的事了,所以,對學生的吸引力并不大,如果我們能憑借自己的內在涵養(yǎng)將抽象的東西形象化,那么,對于學生的觸動將是非常大的,對他的影響將是至深的。教學簡筆畫無疑為課堂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為板書在教學中提升了一定的地位。
如,《麻雀》第一課時的板書,教師對“扎煞”一詞運用簡筆畫進行輔助教學,先畫上一只鳥,然后邊描述邊繪畫:“老麻雀因為想救小麻雀,它使出了全身的力氣,它頭上的羽毛扎煞起來,它脖子上的羽毛扎煞起來,它胸脯的羽毛扎煞起來,它翅膀上的羽毛扎煞起來,它背上的羽毛扎煞起來,它想用氣勢來壓倒我的狗,它想用盡全力來保護小麻雀。”教師說到哪個部位就在哪個部位用多個折角表示羽毛扎煞。通過簡筆畫,學生一目了然地明白了什么是“扎煞”,更體會到了老麻雀為什么而“扎煞”。這個過程簡單、簡約,但意義非凡。
古人云:“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獨具匠心的板書設計,既能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又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既能傳授知識,又能活躍學生思維;既能陶冶學生情操,又能啟迪學生智慧,在語文教學中發(fā)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板書,教學不容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正等待著教師精心設計,臻于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