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妮
摘 要:學生考試作弊的普遍性是目前教育面臨的最大問題,現從課程體系、學生成績評價體系以及測試內容和方式三個方面淺談我國目前的教育現狀對考試作弊的影響,以探究作弊現象中的深層原因——教育體制。
關鍵詞:學生;考試作弊;課程;成績評價;測試;創新
新聞一:2001年,武漢大學一個學期就處理了73名考試作弊的學生;2003年冬季國家四、六級英語考試中,僅在中國農業大學考場就發現11名社會替考人員,其中還有專程從南方趕來北京代替考試的職業“槍手”。
新聞二:2004年5月20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處理辦法中明確規定,代替他人或由他人代替參加國家教育考試,是在校生的,由所在學校按照有關規定嚴肅處理,直至開除學籍。同年,6月19日,西北政法學院在上午的四級考試中有40多名“槍手”被抓,同一時間華中科技大學也揪出40多名“槍手”;6月20日,西安財經學院對6月19日四、六級考試中代考和找他人替考的9名學生作出退學處理。
新聞三:2008年,浙江大學的馮利君對北京、上海、天津、杭州等15所不同層次的大學生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45.4%的大學生有過作弊經歷。
新聞四:2010年,劉興昕對河北省高校在校本科生調查顯示,有46.4%的學生在專業課考試中作弊,而在國家英語四、六級考試中作弊人數呈上升趨勢。
新聞五:2011年全國研究生考試遭遇泄題。
新聞六:2012年湖北“史上最嚴高考”首日共發現43名作弊考生。
不難看出,學生考試作弊已不再是個體現象,而已經在逐漸成為社會的普遍性問題。而科技的發展又加速了考試作弊方法的多樣性,考試作弊手段的現代化和高科技化。為了防止考試作弊,為了保證考試的公開公平公正,各大學校加大了懲罰力度,各大考試中心也加強了防范手段,如:采用數碼相機攝像加強對考生身份的辨別;采用“手機探測狗”“手機屏蔽器”來探測手機信號或阻斷手機信號等。盡管如此,學生考試作弊仍然屢禁不止,甚至有學生通過手術把袖珍耳機植入耳廓,待考試完畢再行取出,因此差點失去聽力。學生們甘愿冒著被處罰,被取消考試資格,甚至是損害自己身體的危險,也要觸碰這根高壓線。我想,這已經不是簡簡單單用社會風氣的惡化、學生的虛榮心理、學生價值觀、人生觀的缺失等原因來解釋的,我們是否應該重新審視下我們的教育體系呢?
一、“生產線式”的課程培養體系
柳州師范高等??茖W校韋筱青老師對大學生作弊原因的調查顯示,44.3%的調查對象認為是“上課內容陳舊”,52.9%認為是“內容用不上”。雖然教改喊了那么多年,不可否認,目前我國的教育還是以應試為主。為了升學率、畢業率、就業率,教師按照統一的教學大綱,統一的培養模式培養所謂的“全才”。不考慮學生的個性和興趣、思維能力、智力能力以及能力水平的差異,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課堂僅僅就是你講我聽,或者你講我記的領導開會模式,毫無生動而言。高等教育中的某些專業的設置與市場需求脫節,重理論忽視實踐。學生沒有學習興趣從而抵制這些課程的學習。激烈的升學競爭造成的壓力,嚴格的學籍管理和學位管理,又迫使學生不得不面臨最后的“審判”。為了那張追求了十幾年的畢業證和學位證,只能選擇作弊。
學習應該是一個復雜的、個性化的、動態的過程。學校的課程設置應該靈活多樣,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選課,在考試時,除基本課外,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所選科目參加對應的專業考試,讓學生在考試中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教師的教學方法也應與時俱進,保證教學內容與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是同步的,鼓勵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學生在學習中充分發揮自身的能動性。
二、“一試定乾坤”的學生評價體系
評價學生的成績,最常見的方式是測試。成績測試一般包括終結性成績測試(final/summative achievement tests)和進展性成績測試(progressive achievement tests),也稱形成性測試(formative achievement tests)。而我國評價學生成績的手段還是以終結性成績測試為主,即依據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在一門課程結束時進行的有針對性的考試。是否符合大學入學資格由高考成績決定,英語水平如何由英語能力測試決定,大學是否能畢業看你學業成績是否及格,能否拿到學位證看你是否有英語四、六級證書。由此可見,在中國,成績成了評價學生學業的唯一標準和依據,既然是一試定輸贏,學生當然會鋌而走險選擇作弊,因為這是最簡單,也是最高效的方式,而重視結果性評價忽視過程性評價,也給了學生產生作弊心理的動機。
評價是對人的發展狀態的評價,那么學生的學業評價就應以服務于學生發展為主要目的,應具有形成性、開放性和靈活性。僅憑終結性成績測試,對學生進行學業評價,其結果的局限性較大。在評價學生成績時,也應重視他的進展性成績測試,即測量學生學習的進展情況。考試只是評價手段之一,不能用考試來取代評價。進展性成績的評分標準相對靈活,學生的作業表現、課堂表現以及學習態度占了較大的比例,這樣學生就必須認真對待每一堂課、每一次考查、每一次作業,從而打消考試時的投機和僥幸心理,有效地避免一次考試定終身的不合理現象。而且進展性評價中產生的成績不僅督促了學生的學業,而且每一次成績的進步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自信心和成就感,使其學習更有動力。
三、單一局限的測試內容和方式
閉卷考試是我國目前最主要的考試方式,這也成為學生作弊的主要原因。閉卷考試的內容側重知識忽略能力,強調細節忽視綜合,使學生失去了創新性和主動性。由于考試內容的復習主要以機械記憶為主,且大多數考試的題型以客觀題和識記題為主,這也就增加了學生考試作弊的成功機會。
考試的形式可以多樣化。例如:在美國,除了常見的傳統式閉卷、半開卷考試和小組考試也是常用的測試方式。半開卷考試介于開卷和閉卷之間,學生可以查閱自己所帶的考試資料,但僅限一張紙,考試中不可以交流討論。這種考試方式很好地鍛煉了學生對知識點進行歸納整理的能力。而小組考試即幾人一組大家共同完成一個課題、一個論文或一個項目,然后進行答辯和提問。這種形式使得學生在研究和探索中互動學習,同時又培養了團隊精神。兩種考試形式雖然不同,但都有效地避免了閉卷考試過程中經常出現的“貓和老鼠現象”。最重要的是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得到了很好的提高。除了考試形式,考試內容的改革也是必要的,要想充分發揮測試的杠桿作用,考試內容中就必須減少對理論的直接考查,增加分析理解和開放性理解的題目,以檢測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為最終目標。
學生考試作弊雖然只是個現象,但這種現象的普遍性值得我們警覺和深思。單純地亡羊補牢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考試作弊。要想從根本上解決考試作弊,就必須在教育體制上創新。先進的教學理念,寬松的教學環境才能培養出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創新個性,而只有具有較高創新素質的學生才是真正優秀的學生。
參考文獻:
[1]馮利君.當代大學生考試作弊現狀的調查與研究[J].浙江統計,2008(1):26.
[2]劉興昕.大學生考場作弊的形式、原因與防治對策:以河北省高校在校本科生為例[J].文教資料,2010(6).
[3]韋筱青,龍平平,唐興,等.從大學生考試作弊看高校教育問題[J].高教論壇,2004(5).
[4]陳文存.成績評價及其反撥效應對教學質量的影響[J].中國考試,2013(7):45-51.
(作者單位 江蘇省南通高等師范學校外語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