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元妹
摘 要:多年來的學習型組織創建活動告訴我們,一個組織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而久盛不衰,關鍵在于它要比別人學習得更快、更有效,即這個組織的學習力決定了它的生命力和競爭力。這種學習力的培養離不開學習者的自我超越、自我修煉,更離不開社區教育工作者的幫助和指導。
關鍵詞:農村;社區教育;隊伍建設;困難;對策
一、面臨的問題與不足
社區教育的專業化建設是保證社區教育順利進行的必備條件。社區教育的功能要充分發揮,必須依賴一支高素質的社區教育工作隊伍。綜觀社區教育現狀,在培育社區學習型組織過程中,專業隊伍和志愿者隊伍建設上還面臨著較大的問題。
1.專業隊伍面臨的問題
(1)專職骨干教師和優質師資配備不足
目前我鎮總人口7.2萬人,如按每萬人配備1名專職教師來算,我們社區教育中心應配備社區教師數至少為7人。而目前僅有5名專職教師,其中2人是兼職管理人員,且都是從當地的中小學借調或安排的,專業知識缺失,經驗相對不足,能勝任的不多。
我鎮下轄28個行政村,2個街道辦事處和3個社區居委會,雖相應建立了社區村民學校,并配備了至少1名兼職教師或兼職管理員,但這些人員多是由本單位領導指定的村委會主任或大學生村官。有時出現個別單位一年要更換幾個,隨意性、盲目性較大。有的根本就不懂社區教育工作是怎么一回事,懂社區教育業務的和社區教育專業的就更少。優質師資嚴重不足,很難滿足實際工作的需要。
(2)專業隊伍業務素質亟待提高
搞好社區教育呼喚著教師和管理者要有廣博的知識和合理的知識結構。但我們所配備的教師或管理者有不少是教學基本功不夠扎實,課堂調控能力一般,知識面較窄,教育學、心理學知識少,知識不全面必然會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乃至教育教學的失誤。專業隊伍知識結構也不夠合理,高級職稱教師只有1人,其余4人為中級職稱,外聘教師中級職稱占了大部分。
(3)師資待遇問題尚未全部解決
由于管理體制方面存在的障礙尚未得到最終解決,這就使社區學校經費的投入渠道不暢,隨之而來的就是人員的待遇問題。社區教育工作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必須利用雙休日等節假日時間開展各類培訓活動,如何切實落實他們的節假日待遇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2.志愿者隊伍面臨的問題
(1)人員結構單一
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社區布局的調整,居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他們的學習需求向多層次、多樣化方向不斷發展,諸多新情況、新任務不斷涌現。但志愿者服務仍大多為一些退休老人,中青年層面的人數較少,其他行業及專業更少,知識面狹窄,參與志愿者活動人員的比例遠遠失調,結構單一,不能滿足社區居民的學習需求,不利于社區建設。
(2)管理體制不全
不健全的管理體制明顯降低了學習型組織的運行效能。一是多頭管理。使不同層次、不同行業的志愿者受到直屬主管部門的管理制約,缺乏行動的統一性,開展的志愿服務活動不能同步同向。二是多樣管理。有的以任務式管理,志愿服務活動存在任務觀點;有的屬行政性管理,由上級部門或領導指派,服務意識淡薄;有的純屬自發性,自由結合,以致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各顯神通,造成活動人員、活動內容重復甚至沖突。
(3)服務領域狹窄
新形勢下的社區志愿服務應該是全方位、全覆蓋的整體推進,但從現狀看,社區志愿者隊伍服務領域狹窄。一是項目單一,有的只圍繞政府的中心工作,尋求項目,開展活動,制約了微型的志愿者隊伍;有的只是相互模仿,且局限于休閑型,缺乏政治時事、專業知識、專業技術、生活常識等。二是缺乏新意,學員興趣不高,活動經費不保證,加上體制、機制等因素的制約,導致活動只能是老戲重演、老調重唱。
二、解決的對策與措施
學習型組織是以學習為切入點和抓手的一種組織管理方式,它不僅涉及知識的獲取及其形式與方法,還涉及組織內部的任務模式、組織結構、工作機制與流程、文化價值觀念、知識信息資源等一系列要素的優化與重組。它以團隊智能為管理對象,通過給學員智力活動提供多樣化的自由空間,激發他們學習和創新。綜觀當前社區教育專業隊伍和志愿者隊伍存在的問題,我們必須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挖掘資源,充實隊伍
實現終身教育,建立學習型社會是現代社區教育的最終目標。社區教育工作者扮演著宣傳者、發現者、設計者、參與者、服務者、評價者等多重角色。隨著農村城鎮化進程的推進和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社會需要更高素質的從業人員和高度文明的新型市民。不以升學為目的,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增強競爭力,努力追求學習化的人生,成為人們的基本生活方式。因此,建立一支精干的專(兼)職師資隊伍是搞好農村社區教育的必然要求。
社區教育中心要堅持以育人為中心,充分發揮當地社區人才資源優勢,尋求各方支持,建立健全社區人才資源庫。一方面要利用各種陣地,采取多種形式,加大宣傳,充分發揮社區人才的優勢,挖掘、調動社區內的科教人員、專家學者、離退休老同志以及有一技之長的人參與到社區教育中來;另一方面要積極引進學校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等社會師資力量,通過聘請學習顧問、社區輔導員等形式,壯大社區學教隊伍,組成社會力量、駐區單位及社區居民三方共同參與的社區學習教育專業隊伍和志愿者隊伍。同時,要及時備案,以便聯系和管理。
2.抓住重點,加強培訓
社區教育工作由于成員組成復雜,年齡身份、學習目的、興趣愛好、文化結構的不同,呈現居民學習需求的多樣性。為此,需要我們通過建立不同的學習型組織,以盡可能滿足不同人群的學習需求。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擺脫以前靠老本吃飯、靠經驗打天下的現象,切實提高師資隊伍的創新精神和業務能力。
對各村民學校校長,可以由社區教育中心牽頭,分批進行集中培訓,組織他們到兄弟鄉鎮社區參觀學習,既提高他們對開展社區教育、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創建學習型組織的認識,又交流工作經驗,掌握實際操作的要領,同時在全鎮范圍開展創建示范村民學校和特色村民學?;顒?,加強村民學校規范化建設。對辦學者和專職人員可以由社區教育學院聯系有關專家進行集中培訓,編寫專門的培訓教材,通過舉辦沙龍、論壇等方式,加強溝通和聯系。通過吳江市民學習在線、江蘇學習在線等網絡平臺,進行自學,并給予物質上的激勵。同時,通過領導示范、名師激勵、個人自學等方式開展校本培訓。
3.協調管理,整合力量
當前學習型組織的管理、實施還存在著各自為政的現象。為進一步整合學校、企業和社區的培訓資源,提升教師專業化水平,必須加強有關部門的協調與管理,特別要求教育部門要發揮主力軍作用。
師資隊伍應以各級社區學校的專職教師為骨干,聘請的兼職教師為主體,同時還要組織一支數量足夠、專業齊全、水平較高的志愿者隊伍。因此,作為區人社局和教育局要結合人事制度的改革,在現有教育事業編制中進行調劑,選派適合當地社區教育的中、小學教師充實到社區學校進行工作,以有力地促進全區社區教育事業的發展和學習型組織的培育與創建工作。一要選派部分適合社區教育的中、小學教師充實到社區學校;二是增派骨干教師或后備干部輪流到村民學校擔任專職輔導員;三是擴大并優化社區教育志愿者講師團隊伍,加快區、鎮兩級社區教育師資庫的建設;四是加強各鎮社區教育專職教師流動,優化資源配置,提高教師使用效益,促進城鄉師資隊伍均衡發展;五是協調財政部門,加強對參與流動的專(兼)職教師和志愿服務者的考評、獎勵,進一步提高他們的積極性。
師資質量關系到學習者的興趣、學習的質量和效果。一支具有較強專業知識和豐富實踐經驗的農村社區教育隊伍,是培育和發展農村社區學習型組織的重要前提。隨著師資隊伍建設的不斷加強、各項措施的不斷落實,農村社區教育定會發出耀眼的光芒。
(作者單位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桃源鎮社區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