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輿論看衰中國經濟的聲音歷來存在,但近期卻演變為集體“做空”之勢。在國際三大評級機構的配合下,包括摩根大通、花旗和美資基金在內的一些國際資本也開始了新一輪的“做空”行動。這讓信心尚未恢復的中國經濟和中國股市頗為驚慌。
與此相對,國內輿論中的陰謀論斷再次甚囂塵上,認為這又是一個海外資金“先唱空、再抄底”的慣用伎倆。爭論儼然淪為一場“口水仗”,這讓不少投資者陷入舉棋不定的觀望狀態。
集體行動?
4月5日,全球最大空頭基金公司尼克斯聯合基金總裁查諾斯用一份19頁的幻燈片對誘發中國金融危機的一些因素做出解釋,聲稱中國金融危機勢必發生,只是時間早晚的區別。查諾斯表示中國的金融危機已經開始,而多米諾骨牌似乎已經開始倒塌。
無獨有偶,著名投資家喬治·索羅斯在4月8日的博鰲亞洲論壇上發出類似的聲音——中國仍有經濟硬著陸風險。索羅斯警示稱,中國的影子銀行、政府融資平臺及房地產信貸引發的壞賬風險浮現,“中國影子銀行的快速發展以及一些次貸情況,與美國金融危機前的次貸風險有相似性?!?/p>
另外,世界三大評級機構也幾乎同時向中國發難。4月9日,惠譽將中國的長期本幣信用評級從AA-降至A+,這是自1999年以來中國主權信用評級首次被一家大型國際評級機構下調。16日,另一家著名評級機構穆迪也宣布下調中國主權評級展望,將中國債務評級前景由原先的“正面”下調至“穩定”。標準普爾發布的一份題為“我們是否知道中國將何時為其經濟刺激政策承擔成本?”的報告,稱中國不得不為經濟刺激政策付出代價,目前的問題是“何時”與“怎樣付出代價”。
與此同時,國外投行和基金似乎正在將“做空”付諸實施。從今年3月份開始,外資投行在公開發布的報告中建議客戶減持中國股票,同時買入看空中國四大銀行的衍生品。以查諾斯為代表的全球基金經理們,在過去兩個月里拋售了價值數十億美元的中國股票,與國際評級機構“一唱一和”。
在這一系列“唱空”,乃至“做空”的影響下,積弱已久的中國A股市場遭遇重挫,一度跌破2200點的“裸奔底”。
進入5月后,唱空之聲仍然不絕于耳。美銀美林調查顯示,中國經濟放緩以及大宗商品價格的大幅下跌有可能取代歐元區債務危機,成為全球投資者心中的頭號擔憂。
理由并不新鮮
這次國際機構“做空中國”的原因主要來自三個方面。第一,中國經濟復蘇乏力。今年一季度中國GDP增長7.7%,表現出明顯的下滑趨勢。第二,龐大的地方政府債務問題解決路徑不清晰。今年以來只有個位數的土地財政收入和稅收收入低增長加劇了投資者對中國政府債務“舊債不去、新債又來”風險的擔憂。第三,越調越高的房價加速了畸高的房地產泡沫進一步膨脹的風險。
索羅斯、查諾斯等一些國際大師級經濟人物看空中國的理由也基本集中在以上方面。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表示,最近唱空中國的一些理由,如地方政府債務、房地產泡沫、產能過剩、銀行壞賬風險等等,都不是突發問題,過去就已經被反復提及,而且國內也在采取相應措施,一季度7.7%的增長速度符合中國經濟的潛在增速。她擔憂,政府受“唱空”聲音干擾過度反應,“大可不必為零點幾個百分點與唱空大合唱周旋,按既定方針做好自己的事情格外重要,不要再搞刺激增長政策。”
從根本上說,影響股市最關鍵的因素莫過于經濟和企業盈利基本面的好壞?;久媪己?,做空自然只能是曇花一現,而且做空者會損失慘重。而眾多業內專家認為,目前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基本面并沒有發生根本變化。
外資流向為此提供了佐證。今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即期累計升值幅度已達1.37%,其中4月份以來升值幅度就達到0.45%。5月15日,央行更新4月份金融機構人民幣信貸收支,當月外匯占款升至273630.89億元,新增2943.54億元。今年前4個月金融機構新增外匯占款達15097.41億元,而2012年全年,金融機構新增外匯占款總額僅為4946.47億元。
此外,不少海外機構正在使出渾身解數,以獲取更多寶貴的RQFII資源,爭相參與境內股指期貨市場。如此看來,跨境資金流入國內的趨勢并未改變,這和集體“做空中國”應有的表現顯然不一致。
陰謀與陽謀
不排除國際資本有“先唱空、再抄底”的利益小算盤,但在這一輪所謂的“做空中國”的一致行動,肯定也有防范投資風險的策略考慮。
蒼蠅不叮無縫的蛋,關鍵的是,我們要清楚自己的“縫”在哪里。中國今年一季度經濟數據不盡如人意是有目共睹的事實,這也暴露了當前確實存在的結構性弊病和潛在風險。
做空的理由其實不無道理,如查諾斯認為,唯GDP正使得中國經濟出現“殺雞取卵”的情況。產能過剩情況已經普遍存在于水泥、鋼鐵、汽車領域。前所未有的固定資產投資在GDP的占比居高不下,這使得單位投資回報率遞減,負債資產的折舊卻在增加。
索羅斯也認為中國到了必須改變經濟增長模式的時刻,現有增長模式可能可以維持一兩年,但沒有辦法維持十年。他還強調:在中國,治理影子銀行風險需要觸及既得利益群體,影子銀行的迅速擴張也暗示了既得利益群體可能與銀行有所關聯?!敖裉斓募鹊美嫒后w要比之前更加強大?!?/p>
唱空的聲音,反映的不只是中國經濟的表層現象,他們也看到了經濟結構、權力結構和制度等方面的缺陷。
對外經貿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員蘇培科指出,外資“做空中國”已經不是“陰謀論”的范疇,這是明晃晃的逐利“陽謀”,只是中國對全球經濟和國際金融市場缺乏國家戰略,如果這一課不及時補上,中國只能疲于應付和“相機抉擇”。
中國股市隨著唱空而大幅震蕩,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投資者對經濟基本面的信心不足。如果不加快重構權力結構、調整經濟結構和完善制度,那些“做空”的言行就會變成震動中國經濟的必然因素。
徐淮根據《華爾街日報》《中國證券報》《福布斯》、FT中文網等綜合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