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寶珍
小學數學教育主要是培養小學生的基本數學概念,對數的理解和簡單的運算。因為數學學習本身具有一定的難度,小學生學起來比較吃力。單純的課堂學習,有時達不到較好的教學目的。不少教師喜歡在課后留大量的家庭作業,實踐證明,這種方式非但沒有取得較好的成效,而且極大地束縛了小學生的天性,降低了其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進行小學數學個性化作業設計策略的研究,對于提高學生數學成績、培養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加大隨堂練習的頻率和針對性,解放學生的課余時間
教師根據教學需求,在備課時不僅要設計好課堂的教學內容,還要設計好相關的練習題。現在很多教師為了加強學生的記憶,在課后布置大量重復的課外作業,這樣是對學生和教師時間的雙浪費。一旦學生在做第一道題時出現錯誤,那后面的大量重復就是對錯誤的多次加深。教師在后面的糾正中就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小學數學個性化作業設計,就要求教師做到,隨堂練,有針對性的練習,并在課堂中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的糾正,保證課堂教學的高效性,解放學生的課余時間。
二、根據學生層次分布,分層設計作業
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存在的個體,由于智力發展水平和認真程度不一樣,在一定的教學后,總會呈現一定的分層現象。“一鍋端”的作業設計法,是不能適應學生的發展的。小學數學個性化作業設計,就要求教師做到,深入了解自己的學生,根據學習進度,分層次設計作業,這里的分層次不是要求教師面面俱到。筆者在操作過程中,一般把班級的學生分成三個層次,對于掌握程度較高的第一層學生,在設計作業的時候,以預習為主,鞏固為輔。對于掌握水平一般的學生,在設計作業的時候,以鞏固現學知識為主,加深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對于掌握水平較差的學生,在設計作業時,以現有知識的再學習和舊知識的復習為主。
三、進行個性化作業設計,要求教師做到個性化作業批改
教師在進行小學生數學作業修改時,不要單純地用“對”或者“錯”。數學教師可以借鑒語文教師批改作文時的方法,在應用題的批改時,不要簡單地看最后的得數,要洞察學生的解題思路,進行一定的批注。這樣學生再次遇到同類型的問題時,就會很快地理出思路。這樣的批改方式,也是教學的再次輔助和加深,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真正的做到“授之以漁”。
小學時代是學生打下數學基礎的重要階段,這個階段的學習,不僅僅要教會學生相關的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進行小學數學個性化作業設計,不僅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思維和數學興趣。筆者相信,小學數學作業的個性化設計一定會為我國的小學數學教育貢獻力量,為培養更多的優秀數學人才貢獻力量。
(作者單位 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善厚鎮陶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