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祺安 劉華德
摘 要:復習課是在課堂教學達到某一階段,為鞏固梳理已學知識和知識點,促進知識條理化、系統化,以提高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為主的一種課堂教學形式。
關鍵詞:數學復習;多媒體;練習題
在現代多媒體的廣泛使用下,不少教師把數學設備運用得淋漓盡致、盡善盡美。在精彩紛呈的同時,常把傳統的“粉筆”教學放在一邊,很少甚至不動粉筆。在觀摩了部分多媒體公開課并參與自己的教學得失后,我總結了自己的幾點感悟,供大家參考。
1.多媒體輔助教學,課堂上可減少教師板書時間,讓教師有更多時間和精力來關注學生個體的差異,掌握課堂的實時動態進行微調,有助于效率的提高。但萬事均有一個質的問題,如若為了獲得好評而圖方便,把知識一一跳出(甚至有插入動畫、加入背景音樂的),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太少(這點很常見)。這樣一來,無形中就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并搶占了學生回顧知識點的時間。在精彩紛呈的“自問自答”中是達不到梳理知識的目的的。我想,要是能在引導學生進行復習回顧時,適時用粉筆把關鍵字板書在黑板上,視情況再借助多媒體亮出詳盡知識點,互動的效果會更好。
2.多媒體教學可幫助我們處理一些需要板書的概念、定理、練習、習題以及給出詳盡的解答過程。但邏輯推理的分析過程卻是它的軟肋。這時動動手中的粉筆和學生手中筆就是不可或缺的,畢竟動手能力的培養也是數學教學的重要一環。
3.復習課的常見模式是教師把知識、知識點在屏幕上一一羅列出來,這種設計雖完整嚴密,整齊美觀,但殊不知容易得到的東西不是好東西,學生記憶不深,容易遺忘。如果能使用多媒體,把要復習的知識點內容巧妙地設計在易錯(這一點需在日常多加收集)的練習題中集中展示,讓學生在“出錯,震驚,糾錯”的環境下梳理知識,相信復習的效果會是事半功倍的。
4.多媒體教學,由于減少了板書時間,這無形中就提高了復習速度,容量的增加很可能造成一部分學生的思路跟不上總體的進度。因此,在教學設計的每一個環節,都要考慮到各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習題的配制、訓練式小測驗的難易應有梯度且層次分明。讓各類學生都能學有所得。另外,分層次的練習如果題題展示,可能會有負面影響,因為優生很可能很快解決問題而失去探索的目標,而學困生也可能因問題阻礙而失去信心。我想,較好的設計是幾個不同類型的題目從易到難一并展示,鼓勵學生在單位時間去解決盡量多的問題,這樣會各有收獲、人盡其才。
5.復習課中的練習題,如果只讓學生練習,再把答案展示出來,教師就無法從中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因此,學生的板演還是離不開的,最好是教師巡視后發現問題,讓這部分學生上臺板演(至少是用實物展示儀展示),露出問題以利共同分析解決。
6.課外作業的布置,在課件中設置非常方便,其直觀、形象、圖形準確性也是無可挑剔的。但教師應考慮到,學生抄作業(特別是幾何畫圖時間更長)是需要一定時間的(如果教師也是用粉筆在黑板上寫的話),如若課上到最后幾分鐘再把作業展示出來,雖然評課的教師會反映時間安排“合理”。殊不知,學生抄題目就會占用課間十分鐘,進而影響到課間休息和下一課時的學習。這樣的課嚴格來講是不成功的。我的建議是,要么留出抄題的時間,要么以紙質作業式或練習卷出現,否則,各科如若都一樣安排,學生缺少課間休息的效果絕對是效率低下的。
總之,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為教學帶來了革命,對學生也有較強的吸引力,利用得好,可為教學效率的提高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但一味利用多媒體,忽略傳統粉筆教學就有可能“得了芝麻,丟了西瓜”,如果兩者能有機整合,雙贏的效果是肯定的。
(作者單位 甘肅省山丹縣李橋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