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樟?揭翠萼
[摘要] 目的 探討乳腺浸潤性導管癌的聲像圖特征、彩色多普勒血流特點及臨床意義。 方法 對20例經手術、病理證實為乳腺浸潤性導管癌患者的聲像圖、彩色多普勒表現及臨床資料進行分析。 結果 20例乳腺浸潤性導管癌患者中,患病部位為左側乳房的患者有12例,患病位置為右側乳房的患者有8例;20例患者中,7例患者的腫塊部位在外上象限,5例患者的腫塊部位在內上象限,5例患者的腫塊部位在外下象限,2例患者的腫塊部位在內下象限,1例患者的腫塊部位在乳頭的前方。 結論 乳腺浸潤性導管癌在超聲聲像圖上有特征性表現,有較大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 乳腺浸潤性導管癌;超聲診斷;臨床分析
[中圖分類號] R737.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3)06-108-02
乳腺癌是女性排名第一的常見惡性腫瘤。2011年美國相關雜志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美國2011年預計將有23萬例女性罹患乳腺癌,占女性新發惡性腫瘤的三成以上,排名女性惡性腫瘤發病率第一位[1]。在中國,乳腺癌同樣是女性最為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我國大城市的調查數據顯示,乳腺癌的發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眾所周知,乳腺癌治療的成功率與病程長短有著緊密的關系,越早進行治療,患者康復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如何提高診斷效率就成為提高治愈率的關鍵問題。在早期乳腺癌中導管原位癌的治愈率可達到90%以上,能夠使女性有更大的機會保留乳房[2]。超聲診斷能夠對乳腺癌的病變情況進行仔細的檢查。乳腺癌超聲診斷多表現為形態不規則、內部回聲不均勻的低回聲腫塊,彩色超聲可顯示腫塊內部及周邊的血流信號。年輕女性因為腺體致密、纖維組織豐富,常表現為整個乳房呈致密性陰影,缺乏層次對比[3]。因此30歲以下的年輕女性,可將乳房超聲檢查當成首選的普查方法。另外,超聲掃描對觀察腋窩淋巴結方面具有優勢[4]。本研究對本院收治的乳腺浸潤性導管癌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旨在對乳腺浸潤性導管癌的超聲診斷效果進行臨床分析,對該技術對其的應用價值做進一步的探討,逐步提高超聲診斷技術的臨床應用,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院2010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共20例乳腺浸潤性導管癌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為女性,年齡30~60歲。經過手術和病例檢查證實均為乳腺浸潤性導管癌患者。其中,臨床接觸腫塊的患者有18例,沒有明顯臨床癥狀的患者2例;患者臨床上主要以無痛感的腫瘤為主,單一腫瘤患者17例。病程最短的患者癥狀持續1周,病程較長的患者癥狀持續有25年。20例患者手術前均為接受過放療、化療等其他治療。患者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在對患者進行超聲檢查之前,先對其進行觸診。患者采用半側臥位,將其雙臂上舉,使得兩側的乳腺和腋窩充分的暴露。使用二維超聲對腫瘤的位置、大小、硬度等情況進行觀察和記錄;之后采用直接掃描進行檢查,將乳房分為4個象限進行逐一連續的掃描。掃描時,以患者的乳頭為中心點,順時針放射狀的從邊緣到中心點進行檢查。同時,對患者雙側腋窩以及胸骨淋巴結進行檢查。最后,對檢查結果進行仔細的記錄和分析。
1.3 統計學處理
用SPSS13.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P<0.05表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0例乳腺浸潤性導管癌患者中,患病部位為左側乳房的患者有12例,患病位置為右側乳房的患者有8例;20例患者中,7例患者的腫塊部位在外上象限,5例患者的腫塊部位在內上象限,5例患者的腫塊部位在外下象限,2例患者的腫塊部位在內下象限,1例患者的腫塊部位在乳頭的前方。見圖1、2。
3 討論
乳腺癌是女性中較為常見癌癥的一種,也是臨床上導致女性死亡的常見惡性腫瘤之一。女性乳腺癌種類有很多,浸潤性導管癌是檢出率較高的一種,臨床也較為常見,通常查出已為中期或者晚期。導致乳腺癌產生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因為導管內原位癌突破小導管或者腺泡的基底膜向周圍間質浸潤性擴散導致,其中大導管的浸潤性癌較為少見[5]。浸潤性導管癌會逐漸向四周的組織不斷地擴散生長以及轉移的現象。超聲波檢查乳腺癌浸潤性導管癌,操作簡便并且能夠準確定位,還能較好的避免腺體類型以及組織厚度的影響,能直接觀察到腫塊內部的構造,明確的對圖像進行分析。而且惡性腫瘤與周圍無病變組織相比較血流信號更為豐富,主要表現在瘤內散在的點狀血流血流從外部進入的穿人性血流等。
本研究發現,腫塊內有鈣化出現以及彩色多普勒顯示有血流的時候,就可能是惡性的預警信息。對于一些體積較大的乳腺浸潤性導管瘤,因為腫瘤內部血管癌栓的形成,導致血液流動受阻。因此,多普勒顯示血流信號減少或者無法監測到血流信號。由此看來,沒有明顯血流信號的體積較大的腫塊有可能是惡性腫瘤[6]。有一些腫塊較小的部位血流信號也很微弱,可能和內部微血管較少,較細或者血流較慢有關。一旦發現乳腺腫塊時,應該進行常規的觸摸檢查,看有無淋巴結腫大的現象出現。乳腺浸潤性導管癌病例發生同側腋窩淋巴結腫大,可作為診斷惡性腫瘤輔助依據。對于回聲較低,邊界不清晰并且形狀不規則的腫塊應該首先考慮浸潤性導管瘤。腫塊后方有或無聲衰減,微小鈣化的出現對于浸潤性導管瘤的診斷具有重要的價值。通常,典型的浸潤性導管癌很容易診斷,但是小腫塊的診斷就需要進行仔細的辨別和綜合的分析。
[參考文獻]
[1] Wright IA,Pugh ND,Lyons K,et a1.Power doppler in breast tumors:a comparison with conventional colour Doppler imaging[J].Eur J Ultrasound,1998,7(31):175.
[2] Adler DD,Carson PL,Rubin JM,et a1.Doppler ultrasound color flow imaging in the study of breast cancer: preliminary findings[J].Ultrasound Med Biol,1990,16(6):553-559.
[3] 曹力,王曉紅,周華,等.乳腺浸潤性導管癌的超聲診斷特征[J].中國實用醫藥,2011,6(30): 108-109.
[4] 趙平,李秀昆,劉磊.彩色多普勒超聲對乳腺浸潤性導管癌的診斷價值[J].中國實驗診斷學, 2011,15(8):1316-1318.
[5] 榮雪余,孫強,姜玉新.能量多普勒超聲造影在乳腺腫瘤診斷中的應用研究[J].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 2002, 11(11): 669.
[6] 郭艷琴,雷成功,王玉娟.乳腺浸潤性導管癌的超聲表現與病理組織學分級對照研究[J].山西醫藥雜志, 2009, 38(5):418-419.
(收稿日期:2013-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