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恒素
摘 要:美國教學問題專家哈里斯·庫柏的研究表明:作業在改進學生的學習技能,發展學生的自導性和責任心方面有正面功效,可是只注重量而不重視質的作業負面影響更明顯,危害更大。
關鍵詞:高中;數學作業;科學性;趣味性;層次性;綜合實踐性;參與性
我認為,教師不能陷在“隨意布置大量作業—學生應付作業—教師隨意批改作業—教師再隨意布置過多作業—學生再應付作業”的惡性循環中,而要更科學、更全面、更有效地布置作業。
一、作業內容的科學性
作業的科學性是指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能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承受能力,合情合理地布置作業,既能讓學生鞏固所學的文化知識,又能訓練學生聽、說、讀、寫、思、做等基本技能。有利于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均衡發展,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使學生從厭煩的這一心理狀態,轉變成喜歡該學科的作業。比如,在學習了《基本初等函數》這一章后,我讓學生對各類型函數的圖像、定義域、值域、性質進行分類總結,并制成表格,讓學生獨立總結知識并構建知識體系和框架。
二、作業要有趣味性
趣味性的數學作業,是學生再次學習、再次創造、再次發展的樂園,讓他們在數學作業這個樂園中全面發展。大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只有樂于去做某件事,才能產生內驅力,從而形成一種自覺的行為習慣,主動去克服一切困難,把事情做好。例如,學習了《基本不等式》后,我讓學生去物理實驗室,找一不準確的天平(臂長不等),你要知道一袋糖的重量,分別把糖放入左右兩盤各稱一次,則這兩次的平均數就為這袋糖的重量,你同意嗎?最后,學生將自己的成果與大家一起分享。
三、作業要有層次性
為了關注每一個學生,我實行“分層作業”,讓每一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在可能的范圍內充分發展。分層作業時要注意:①把握好分層的時機。對于新授課,學生還都處在對新知識不熟練的階段,無論其接受能力如何,都需要經過適量的訓練來鞏固,這時的作業都應是基礎性的、鞏固性的,無需分層。②把握好基礎性作業的量。基礎性作業以鞏固知識為主,量宜小不宜大,要少而精,要鼓勵中等水平的學生去做創新性作業,如果做出來,學生會產生成就感。③把握好創新型作業(必須能吸引學生)的度。也就是難度不要太大,即使是能力較強的學生,如果難度太大,也容易讓他們產生挫敗感。
四、作業的綜合實踐性
數學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實踐中學生獲得對數學良好的情感體驗;獲得對數學知識的體會和理解;在實踐中發展應用意識;在實踐中感受研究問題的策略和方法。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法實現:“畫一畫”“做一做”“演一演”“辯一辯”“說一說”“猜一猜”等等。
五、作業應體現學生的參與性
單元小測驗是幫助學生總結與鞏固知識的一個重要手段,每周一次,并且讓學生自己出題。教師先告訴學生考試所需時間、考試內容和范圍,最后由教師抽選最佳試卷來進行考試。學生在準備題的過程中就把各單元的知識點爛熟于心了。
以上是對如何布置數學作業的幾點建議,希望對各位教師有所幫助。
(作者單位 河北省唐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