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渠
應向陽也曾考慮先工作一段再創業,隨后發現,技術更新發展非常迅速,機會稍縱即逝。創業的沖動就變成了時不待我的緊迫感。
應向陽是福建師范大學的應屆畢業生,也是大學生創業的代表人物。在“最難畢業季”里,當其他畢業生忙著投簡歷的時候,他創立的友寶電子科技正試圖用快遞終端來解決配送的“最后一公里”瓶頸。
今年3月份,《福布斯》中文版推出了“中國30位30歲以下創業者”,這些創業者是已經表現出技術、產品和商業模式創新能力的年輕人,已經具備很強的創業能力和顛覆潛力,其中有些人已經開始高成長期。應向陽成功入選,與之比肩的是聚美優品的陳歐、林氏木業的林佐義等中國創客的代表人物。
發現商機
雷軍有個被業內耳熟能詳的比喻,即“站在臺風口,一只豬都能飛起來”。一直以來,社會上對大學畢業生是先工作還是先創業的爭議頗多。應向陽也曾考慮先工作一段再創業,隨后發現,技術更新發展非常迅速,機會稍縱即逝。友寶科技需要搭上快遞飛速發展這輛快車,創業的沖動就變成了時不待我的緊迫感。
然而創業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不少創業者希望自己能夠白手起家,但是并不現實,因此忽略了能力和資源上的積累。在應向陽看來,創業想成功,時機和時間是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創業者必須要有敢于挑戰的勇氣,堅持而刻苦,還要有創新能力,它決定了發展潛力,最后是敏銳的洞察力,因為擁有敏銳的洞察力能夠幫助自己把握商機。
當你決定要成為自己的老板時,基本沒有法則可以遵循,因為沒有企業家的發家經歷是一致的。Skype的天使投資人Chris Dixon曾說過,當你的創意最終成功的社會基礎設施已經成熟,如果你當時不做,也會有其他人能在此領域取得成功。
應向陽在大三的時候發現解決快遞“最后一公里”難題的商機。由于平時他們團隊搞研發需要很多小配件,這些配件通過網購每個月就有100件左右,收件成為一件煩心事。因為快遞員送貨時間不固定,在學校里,每天快遞車來了,都是集中在一個地方,要取快遞的都得自己跑去領取,如果沒及時領,就得等第二天了,所以很不方便。
大部分快遞行業依靠人力配送,既費時又費力,這也成為網購一族詬病的一點。應向陽將解決這個問題的目標鎖定在了物聯網應用上,也就是研發一種類似于超市物品寄放的儲物柜,他們稱為智能快遞終端,這一終端安置于各個小區,通過有線或無線網絡進行連接,這樣快遞員只要把貨件放人儲物柜,系統便會自動為用戶發送短信,包括取件箱號和密碼等,用戶到家后就可以自己領取。對于用戶來說,接收快件變得便捷,同時又為快遞企業節約成本。
在解決快遞“最后一公里”的問題上,行業巨頭們都在做各種嘗試,比如阿里巴巴推出的“阿里巴巴社區服務店”和順豐的“社區便利店”模式。但是由于快遞業務激增,這些依靠人工代收快遞的方式卻很難徹底解決收寄快遞難的問題。考慮到這一點,應向陽開始調研智能快遞終端這個項目的可行性。
一方面,他組織團隊人員跑社區、學校和企事業單位,研究分析快遞員的投遞效率:另一方面,團隊開始著手技術研發。應向陽說,智能快遞終端一代主要用于收集用戶需求信息,目前公司已研發出“升級版”的二代。中通、圓通、韻達、天天、匯通等快遞公司與友寶電子科技公司達成合作意向。有的已經向公司下了100多萬元的訂單。
應向陽說,研發了這個專利技術,如果不投入市場,或許過一段時間,相應的產品的就隨處可見了。在大三時,應向陽曾和幾個伙伴開設了第一家公司,研發手機藍牙技術,但由于營銷人員和資金的缺乏,最后不得不放棄。從這次失敗中,應向陽了解到,互聯網時代產品更新換代太快,要善于抓住機會,申請專利,避免同質化。
對于企業的未來,應向陽非常樂觀。他表示:“智能快遞終端的市場潛力是巨大的,其實,在德國、日本早有同類產品。上海、北京也有個別企業涉及此領域,但我們的產品更加人性化,我們采取的銷售利潤+網點服務費+廣告的盈利模式更有利于平衡各方利益,產品推廣的速度可以預估”。目前,友寶已經獲得了一筆行業內的戰略投資,并將在福州100多個小區鋪開終端。下一步,應向陽打算到杭州、上海、武漢開設分公司。
創業夢想
對于入選《福布斯》創業者榜單,應向陽感到十分意外。在去年,團隊偶然參加了一次軟件設計大賽,后來福布斯編輯部通過大賽組委會聯系到了他,建議他們可試著上福布斯網站填寫相關材料申報創業榜,雖然申報的企業很多,但按他們的產品和實力,也可能會有機會入榜。
這次入選,讓應向陽瞬間成為福州大學生創業的榜樣人物,也吸引到了業界的關注。但是對于應向陽來說,影響卻是雙向的。“這個創業主要依靠創意,很多人通過《福布斯》找到我們要投資,但是項目門檻較低,也擔心巨頭模仿跟進”。
與其他人榜者相比,尚處在創業初期的友寶科技還未實現盈利。應向陽認為,自己能人榜,最關鍵的還是他們獲得5項國家專利,還有就是項目的市場潛力得到認可。
中學時代,阿里巴巴集團主要創始人馬云、美國社交網站Facebook創辦人馬克·扎克伯格就一直是應向陽的精神導師,受其影響,他在忙碌的學習生活中也沒有中斷創業的念頭。
之所以走上創業這條路也跟家庭的影響有關,由于家里很多親戚是做生意的,潛移默化地就有了商業的意識。
在談到對于創業的看法時,應向陽說:“我認為創業應該理智一點,如果只是一時的頭腦發熱,跟隨大流,我建議不要創業。因為沒有自己實際的創新和想法的創業是很容易失敗的。但如果你時隱時現的有這種想法,并且很強烈的話,就要盡早的去做。”應向陽也表示,自己在市場推廣方面的經驗還比較匱乏,希望能吸引一些有經驗的人才進來,能夠形成互補。
創設點評
廈門火炬創投總經理孫祺揚
市場瞭望:“智能快遞包裹提取箱”能解決所謂的快遞最后一公里問題嗎?以你對友寶科技的理解,這是筆好生意嗎?
孫祺揚:“智能快遞包裹提取箱”為解決快遞最后一公里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和新的解決方案模式,但是否能成為市場所接受的好生意,將要考驗友寶科技的資源整合與綜合服務能力,尤其是該系統的落地問題,一方面要考慮與物流公司、物業方、市場推廣方的資源合作,另一面又要真正關注消費者的真實需求與體驗。
市場瞭望:在采訪過程中,我發現應向陽很善于嫁接各種資源,謙虛而清醒,您覺得80后創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才能避免失敗?
孫祺揚:個人認為80后創業要解決的問題很多,首先是這個市場真的存在嗎?其次是創業者有能力服務這個市場嗎?這也是前一個話題所指的一方面資源整合能力包括團隊建設與自己學識,另一方面是自己經驗能否真正追蹤到消費者的真正需求。
市場瞭望:在媒體渲染的“最難畢業季”里,可能會有很多應屆畢業生選擇創業,您是怎么看待“畢業即創業”這個問題的?
孫祺揚:我曾經是大學生創業競賽的評委,真正看到應屆畢業生創業還能成功的比例非常低,其中略有成功的都是在大學階段就已經飽受市場創業熏陶,同時已至少嘗試過一次創業失敗,那么畢業即創業才有一定的成功可能。因此建議大學畢業生創業首先要有接受失敗的心理預期和現實準備,同時,社會也應該給勇于嘗試的具有企業家精神的創業青年喝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