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雪晶
展覽以“翰墨傳承”為主題,以邀請展方式集結了不同地域的、卓有成就的當代書法家們的作品參與展出。
毫無疑問,書法是最能體現中國文化特質的藝術形態。所有的藝術門類中,只有書法在西方文化中找不到對應物,戲曲、音樂、舞蹈和繪畫哪怕存在中西差異,都有較大可比性。只有書法,即使與最接近的抽象表現主義相比,其藝術的存在形態與價值內涵也完全不同調。
一位美國的美學家曾喟然,中國書法是西方藝術觀念無法滲透的最后一塊領域。如果僅僅從視覺藝術(空間藝術)的維度去理解與看待書法恐怕會不得要領,因為書法是唯一兼具時間維度的空間視覺藝術。當代“現代書法”探索的內在困境就緣于書法的“視覺化”追求。
近日,由福建省文化廳與中國美術館主辦的“當代書法邀請展”在福建省美術館開幕。80余件精美的書法作品亮相展覽,展現當代書法藝術傳承與魅力,吸引眾多書法愛好者參觀。
據介紹,此次展覽以“翰墨傳承”為主題,以邀請展方式集結了不同地域的、卓有成就的當代書法家們的作品參與展出。活動旨在呈現中國傳統藝術精神在當代弘揚與創造的部分成果,為不斷推動當代書法創作、交流與傳播提供一個新的契機。
展覽上,歐陽中石、李鐸、張海、李剛田、呂申章、鮑賢倫、陳洪武、陳奮武、柯云瀚、陳朱、陳吉與游嘉瑞等17位書法家作品亮相。他們中大多出生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皆為當代書法創作的中堅力量,致力于善博取眾家之長,勇于創新突破,努力探索中國當代書法發展新風貌。展出作品包含行書、草書、篆書等各種字體,或筆走龍蛇,或行云流水,將書法之美展現地淋漓盡致。
對此,福建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徐東樹博士認為,書法創作呈現的最終形態是二維的平面造型,通過點劃、結字、章法來完成漢字的視覺空間造型,依靠視覺進行審美接受與交流。然而,書法創作卻是在連續的、不可逆的時間線性中展開,時間的一維性使書法與單純的“視覺藝術”拉開了距離。書法藝術的審美體驗與審美評價具有非視覺性特點。書法是視覺藝術中最具精神性的一種創作樣式。對于精神氣韻的追求——“字如其人”所呈現的美學核心價值在于:書法藝術最后造就的是文化人格,其視覺形式后面的“人”才是第一位的。書法作為抽象文化人格的具象載體,要呈現的是一種后天養成的文化品味與精神涵養。
“希望通過此次展出的當代書法家作品,展現當代書法的魅力,同時,讓參觀市民對于書法藝術的傳承與創新有更多認識,從而了解和喜愛書法這門藝術。”福建省美術館館長游光霖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