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爽英
2012年,河南省檔案局印發了《河南省檔案專業“十百千”人才工程實施意見》,決定在全省范圍內開展檔案專業優秀人才評選工作,建立河南省檔案專業人才信息庫。為了解我市檔案人才隊伍現狀及基層工作者與“十百千”人才具體條件間存在的差距,在2012年度崗位培訓期間,對參加培訓的人員進行了一次調查。下面是有關本次調查的情況報告。
1 調查說明
調查時間:2012年11月。
調查對象:來自全市7個縣區的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的200余名檔案工作者。
調查內容:涉及個人基本情況的11個問題共57問。
調查問卷發放與回收情況:共發放調查問卷200份,收回192份,回收率96%。其中有效問卷159份,有效率為82.82%。
2 基本情況分析
2.1 入職年齡提高,40歲以下者占比近八成。參加調查者的年齡分布:已經沒有小于20歲的人員;20歲~30歲56人,占35.22%;31歲~40歲69人,占43.40%;41歲~50歲29人,占18.24%;大于50歲的5人,只占3.15%。30歲~40歲的占比最高。平均年齡為33.93歲,正好落入占比最高的年齡區間。
2.2 基層檔案工作者仍以兼職為主,專兼職比約為1比3。在159人中,專職檔案員40人,占25.16%;兼職檔案員99人,占62.26%;不清楚自己是專職檔案員還是兼職檔案員的有20人,占12.58%。加上不清楚的專兼職比大約為1比3,兼職檔案員仍然是基層檔案工作者的主體。
2.3 基層檔案員多為一般職員。從參加調查者的職務看,在159人中,單位領導1人,占0.63%;部門領導18人,占11.32%;一般職員134人,占84.28%;未說明職務6人,占3.77%。
2.4 學歷普遍提高,本科占比過半。從學歷分布看,在159人中,研究生5人,占3.14%;本科98人,占61.64%;大專47人,占29.56%;高中及中專9人,占5.66%。本專科占比已經超過90%,低學歷人員數量已經大幅減少,具有研究生以上的高學歷者數量有所上升。
2.5 檔案專業技術人才缺乏,占比不足20%。檔案專業技術職稱評定,既是衡量檔案工作者專業技術水平的標準,也是培養檔案專業技術人員的重要方式。但在159人中,具有檔案專業技術職稱的只有30人,僅占18.87%;不具有檔案專業技術職稱的129人,占81.13%;其中,不少檔案工作者根本不知道有檔案專業技術職稱,更不知道檔案專業技術職稱評定的條件。在全部159人中,助理館員22人,占13.84%;館員5人,占3.14%;副研究館員3人,占1.89%。
2.6 檔案專業技術職稱分布呈“金字塔”結構,但下無底托,上無頂。在30名具有檔案專業技術職稱的人中,最低層次的管理員無,這與初入職者學歷多為大專、本科及以上學歷,可直接評助理館員、館員有關;助理館員22人,占73.33%;館員5人,占16.67%;副研究館員3人,占10%;檔案專業技術最高層次的研究館員沒有。
2.7 身兼數職情況普遍,占比超過八成。在159人中,在日常工作中除了檔案工作外還有其他工作的129人,占81.13%;沒有其他工作的只有26人,占16.35%;沒有說明是否有其他工作的4人,占2.52%。
2.8 兼職多,平均身兼三職。在檔案工作以外有其他兼職的129人中,兼有一項43人,占33.33%;兼有兩項48人,占37.21%;兼有三項17人,占13.18%;兼有四項5人,占3.88%;兼有五項6人,占4.65%;兼有五項以上10人,占7.75%。平均兼職在兩項以上,加上檔案工作,平均工作內容超過三項。
2.9 超過半數人用在檔案工作上的時間沒有用在其他工作上的時間多。在檔案工作以外有其他工作的129人中,其他工作占全部工作時間10%的7人,占5.43%;20%的8人,占6.20%;30%的15人,占11.63%;40%的21人,占16.28%;50%的7人,占5.43%;60%的18人,占13.95%;70%的24人,占18.60%;80%的18人,占13.95%;90%的7人,占5.43%;沒有說明情況的4人,占3.10%。
2.10 參加培訓者機關事業單位者居多。在159人中,屬教育事業26人,占16.35%;屬衛生事業19人,占11.95%;屬文化事業2人,占1.26%;屬科技事業1人,占0.63%;屬體育事業1人,占0.63%;屬勞動事業6人,占3.77%;屬民政事業9人,占5.66%;屬社會中介服務業1人,占0.63%;屬法律服務行業17人,占10.69%;機關69人,占43.40%;沒有說明所屬的8人,占5.03%。
2.11 國有單位對檔案工作的關注度高于私營等其他單位。從單位所有制形式看,在159人中,屬國有90人,占56.60%;屬集體6人,占3.77%;屬股份制3人,占1.89%;屬私營0人,占0%;屬合作0人,占0%;屬其他50人,占31.45%;沒有說明所屬的10人,占6.29%。
3 與“十百千”人才具體標準相關分析
《河南省檔案專業“十百千”人才工程實施意見》中,各層次人才的具體標準均分為學歷與職稱標準、學術與科研成果標準兩大類。由于這次調查只涉及檔案工作者個人基本情況,而未涉及學術與科研成果,因此,下面我們就各個層次人才的學歷與職稱情況做一些相關性分析。
3.1 “十百千”人才具體標準。為了方便比較,我們只列出各層次人才應具備的學歷與職稱條件,略去其他條件后,供分析之用。
1 檔案領軍人才應具備的條件
(1)研究生以上學歷(或碩士學位)。
(2)檔案專業正高級職稱。
(3)、(4)、(5)略。
2 檔案拔尖人才應具備的條件
(1)本科以上學歷。
(2)檔案專業副高級以上職稱。
(3)、(4)、(5)略。
3 檔案優秀人才應具備的條件
(1)大專以上學歷。
(2)檔案專業中級以上職稱。
(3)、(4)、(5)略。
3.2 相關性分析
3.2.1 高學歷與高職稱的“雙高”必備標準,目前并不利于檔案人才的選拔。單從學歷上看,在159人中,94.34%的受訪者具備了參加檔案優秀人才評選的條件;64.78%的受訪者具備了參加檔案拔尖人才評選的條件;3.14%的受訪者具備了參加檔案領軍人才評選的條件。
單從職稱上看,在已經具有檔案專業技術職稱的30人中,只有26.67%的受訪者具備參加檔案優秀人才評選的條件;僅有10%的受訪者具備參加檔案拔尖人才評選的條件;沒有1位受訪者具備參加檔案領軍人才評選的條件。
從學歷與職稱的相互關聯看,學歷上(研究生)具備檔案領軍人才評選條件的5人中,只有2人具有檔案專業技術助理館員職稱,按照平均每個職稱等級4年的間隔計算,在不考慮其他條件的情況下,要達到研究館員職稱至少需12年的時間。至于尚沒有檔案專業技術職稱的3人,時間則要再長一些。如果再加上年齡因素,5人中2人年齡在20歲~30歲,3人在31歲~40歲,就以平均年齡30歲計,同時滿足學歷與職稱條件至少要到45歲左右。而現有具備副研究館員職稱的3人中,雖然學歷均為本科,但年齡1位已經超過50歲,另外2位年齡也在41歲~50歲,再攻讀碩士學位已經不太可能,即便是有能力考上,有毅力拿到學位,年齡上業已達到或者接近退休,很難再有領軍的時間與機會。同樣,學歷上(本科以上)具備檔案拔尖人才評選條件的103人中,有20人具有檔案專業技術職稱,其中只有3人的職稱達到要求(副研究館員),17人中4人差一檔,13人差二檔。要滿足條件,時間與學歷就存在一定的矛盾。特別是在目前這種年齡與專業技術職稱同步增長的專業技術職稱評定的模式和年齡越大學歷相對較低的現實情況下,這種高學歷與高職稱的“雙高”必備標準,并不利于檔案人才的選拔,至少目前是這樣。
3.2.2 職稱評定與專業準入不相關,不利于檔案專業技術人員的培養。制定《河南省檔案專業“十百千”人才工程實施意見》,目的是為全省檔案事業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人才資源。然而,目前檔案工作沒有準入制度,專業學歷與專業技術職稱均不是擔任檔案工作的必備前提條件。從專業背景上看,非檔案專業學歷的同志可以先工作,再通過崗位培訓學習一些檔案專業知識,如果遇到特殊情況,工作多年沒參加過檔案專業崗位培訓并不少見。從專業技術職稱上看,有沒有檔案專業技術職稱都可以從事檔案專業工作,特別是在機關與各級綜合檔案館,有沒有專業技術職稱、專業技術職稱的高低對檔案工作者的職務晉升沒有任何影響。調查中,159人第一學歷均不是檔案專業,具有檔案專業技術職稱的只占全部受調查者的18.87%。69位來自機關及綜合檔案館的檔案工作者中只有6人具備檔案專業技術職稱,還不到10%。如此低的專業技術職稱參評率,不僅使眾多檔案實際工作者沒有資格參加目前的“十百千”人才選拔,也使今后的選拔面臨著后繼乏人的可能。
3.2.3 行業與單位所有制性質所屬失衡,不利于檔案專業人才的培養與選拔。檔案是一個涉及幾乎所有行業與所有所有制性質的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而不同行業、不同所有制性質單位的檔案工作又有不同于其他行業、其他所有制性質單位檔案工作的特點。只有各行各業、各種所有制性質單位的檔案工作者都參與到這項活動中來,才有利于全省檔案專業技術人員的整體培養。但目前相對較低的檔案專業職稱評定率,還主要集中在國有單位,非國有單位的檔案工作者基本不參加這一評定。
4 結語
“十百千”人才選拔是我省檔案專業建設與人才選拔的重要工作,是一項長期工程。要想取得實效,一方面應考慮調整目前的選拔標準,將真正優秀的專業人才選拔出來;另一方面要設法鼓勵更多的檔案工作者參與到這項工作中來,為這項工作的持久開展奠定群眾基礎。
(作者單位:開封市節水辦 來稿日期:2013-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