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德武
1 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研究與檔案服務體系建設研究現狀
2012年7月11日,國務院頒布了《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十二五”規劃》,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列入國家規劃。我國的公共服務體系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目前可以查到的最早提及公共服務體系的文獻是1988年高聞在《人才研究》第4期上發表的《一些省市放活科技人員的做法》。最早專門論及公共服務體系的文獻是1995年范曉峰在《科研管理》第5期上發表的《加速建立科技人才流動的社會化公共服務體系》。到2012年底,在知網期刊文獻數據庫中,以“公共服務體系”為檢索詞,以篇名為檢索項檢得675篇,以關鍵詞為檢索項檢得2276篇,以主題為檢索項檢得3209篇,以全文為檢索項檢得32432篇,具備了相當的研究規模與研究成果。其中有112篇論文是得到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9篇文章是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項目研究成果,另有97篇文章來自其他層次資金資助的研究。
相比之下,我國檔案服務體系研究始于20世紀90年代初。目前可以查到的最早提及檔案服務體系研究的文獻是1991年大慶石油管理局試油試采公司在《油氣井測試》第4期上發表的《加強管理 發展技術 爭創一級企業》一文。到2012年底,在知網期刊文獻數據庫中,以“檔案服務體系”為檢索詞,以篇名為檢索項檢得8篇,以關鍵詞為檢索項檢得1篇,以主題為檢索項檢得30篇,以全文為檢索項檢得318篇,研究規模相對較小成果有限。沒有論文是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或其他層次資金資助的研究成果??傊?,對檔案服務體系建設的研究還比較少,特別是將檔案服務體系建設放在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之中進行研究還無人涉及。
2 檔案服務體系建設研究的意義與主要內容
開展該項的研究,不僅是理論問題,更是緊迫的實踐問題。第一,有利于全面認識和了解國內外檔案服務體系研究與實踐的現狀與趨勢,借鑒國外檔案服務體系的相關經驗;第二,有助于明確檔案工作在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進程中的地位與作用;第三,有助于根據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要求,在制定與修改有關檔案服務法律、法規和政策時更具有前瞻性;第四,有助于將檔案服務體系融入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中并積極參與其中,為國家和公眾提供可靠、周到、有效的服務。
檔案服務體系建設研究的主要內容涉及5個方面。(1)檔案服務體系趨勢及我國檔案服務體系的現狀。(2)檔案服務體系在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3)檔案服務體系的核心原則。(4)檔案服務體系中各主體的地位、作用及相互關系。(5)國家基本公共服務建設趨勢下檔案法律、法規和政策的配套建設。
3 研究采用的方法與應當遵循的基本思路
由于此項研究的實踐性,應當以調查研究為基本方法,輔以文獻分析的方法,并采用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研究的基本思路概括起來主要是:
(1)檔案服務體系建設的實質一是檔案行政管理的范圍與檔案行政能力的沖突,二是檔案公開與保密的博弈。檔案服務體系建設的重點是找準檔案行政管理的范圍與檔案行政能力的平衡點,對檔案事務進行有效的管理;在檔案保密與信息公開之間尋找最佳切合點,最大限度地提供檔案利用。
(2)檔案服務體系首先要區分公共檔案與非公共檔案兩個領域。公共檔案應當最大限度地公開提供利用,公共檔案的保密保護則要基于維護公共利益。非公共檔案在最大限度的保護條件下,經授權盡可能地提供利用。
(3)檔案信息具有特殊性。檔案信息雖然是信息的一部分,但檔案信息涉及大量的機密,包括個人隱私。檔案服務要在其特殊性與檔案服務體系的普適性之間找準切入點。應當分級別、分層次、分內容地制定與未來檔案服務體系相配套的檔案法律、法規和政策。
我們的基本觀點是:(1)檔案服務體系是國家公共服務體系的重要組織部分。(2)享有檔案服務屬于公民的權利,提供檔案服務是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的職責。(3)檔案服務體系的核心是政府主導、社會參與與體制創新。(4)建設公共檔案服務體系時,應當注重檔案服務體系的普適性與檔案服務的特殊性。
4 結語
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中的檔案服務體系建設研究,是一項基本性的政策與應用性研究,因此,在進行理論研究的同時,更多地應當從實踐層面上研究檔案服務體系如何為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提供有效的服務。
注:本文為2013年度國家檔案局科技項目(2013-R-14)和河南省檔案局科技項目(2013-R-34)《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中的檔案服務體系建設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開封市職業介紹服務中心 來稿日期:2013-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