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楚
對于一個球迷來說,烏龍球和假球是再熟悉不過了。最著名的烏龍球發生在1994年美國世界杯上,哥倫比亞隊后衛埃斯克巴解圍失誤、將球捅進自家球門,直接導致哥倫比亞隊小組未能出線、提前回家。令世界震驚的是,埃斯克巴回國后被憤怒的球迷槍殺。
技術失誤導致的自人家門,這屬于烏龍球。主觀上就想著操縱比賽的結果,那就是假球,它情節惡劣的程度要大得許多。被譽為“史上最離奇的假球”發生在1998的東南亞“老虎杯”上。印尼隊和泰國隊為了在下一階段避開東道主越南隊,雙雙力爭“求敗”:雙方隊員不僅沒有絲毫進攻的欲望,甚至還幫著對方防守不讓球滾進對方的大門,最后印尼后衛隊員埃克多諾趁泰國隊員“不注意”將球踢進了自家大門。
如果一場比賽既有烏龍球又有假球,那真是太離奇了,不過這樣的故事卻能在中國股市上演,距離“8.16光大證券烏龍指”事件已經過去半個月多了,調查結果終于塵埃落定。是日,光大證券在進行ETF申贖套利交易時,因程序錯誤,導致大盤指數短時間大幅波動,這就是烏龍球了。信息披露前,光大證券緊急商定賣空股指期貨合約、轉換并賣出ETF對沖風險,證監會定性為“內幕交易”,也就是打假球了。
一記烏龍、一場假球,傷害的是球迷的熱情,而這次光大證券的舉動不但讓股民感受到欺騙,還讓股民蒙受了巨大的損失。據不完全統計,當天有45萬戶投資者跟風買人,其中機構投資者有1600多戶,當日即被套牢。這次事件給投資者,尤其是喜歡短線操作的散戶們上了生動的一課,筆者也一直在反思,對于風險管控,散戶們究竟應該總結出什么。
我又想起了資本市場究竟是誰的樂園這個話題,機構利用信息傳播不對稱、資金能量不對稱、金融技術不對稱將普通散戶玩弄于鼓掌之間,在市場震蕩中兩面獲利,而后將矛盾拋給社會。分析公開的信息,除了感嘆光大證券的膽大妄為外,我更驚嘆于烏龍指發生后,光大證券一系列“迅速嚴密”的行動一鳥龍指發生后,并不慌亂,繼續主動買入、推高股指,誘導市場想象有重大利好出臺,讓投資者跟風買進,掩蓋烏龍指事實。利用午間休市時間,迅速調集資金開出巨量股指期貨空單,下午賣出對沖風險。
有專業人士指出,如果光大證券在未來一段時間將烏龍指籌碼殺跌出盡,股指期貨指數或有150點至200點的跌幅,空單獲利可能高達6億。烏龍指交易總計72億元,最多也就是虧5個點即3.6億,整個烏龍指事件下來,光大證券還能盈利2.4億。
這不是中小投資者的樂園。未來的市場,如果難以做到獨立思考不跟風,難以做到風險控制的話,那最好的方式就是遠離這個市場。